帖黄的结构是:帖(左右结构)黄(上中下结构)。
帖黄的结构是:帖(左右结构)黄(上中下结构)。 拼音是:tiē huáng。 繁体是:帖黃。 注音是:ㄊ一ㄝㄏㄨㄤˊ。
帖黄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帖黄帖黄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的一个典故含义综合释义: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杨復恭夺宰相权之失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崇禎元年三月。”网友释义:帖黄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的一个典故含义汉语大词典: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杨复恭夺宰相权之失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于崇祯元年三月。”其他释义:1.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
二、引证解释
⒈贴黄。引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新唐书·宦者传上·马存亮》:“枢密使无听事,唯三楹舍藏书而已。今堂状帖黄决事,此杨復恭夺宰相权之失也。”清袁枚《随园随笔·帖黄》:“今人具奏,自摘大旨,用白纸帖之,亦名帖黄。始於崇禎元年三月。”
三、词语解释
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基础解释:贴黄。唐时敕书用黄纸,凡有更改的地方,仍以黄纸贴之,谓之帖黄。后世上奏状札子,摘举要旨,写在另外的纸上,贴附于后,亦称/'帖黄/'。
关于帖黄的成语
唐临晋帖 妥首帖耳 生辰吉帖 帖耳俯首
关于帖黄的词语
帖耳俯首 鱼封鴈帖 妥首帖耳 俯首帖耳 垂首帖耳 鱼封雁帖 伏首帖耳 俛首帖耳 黄粱梦 生辰吉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