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来源:世旅网
2019学年江苏省南京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一、名句名篇

1. 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① ,志在千里。 ② ,潭影空人心。

③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④正入万山圈子里, 。 ⑤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⑥常记溪亭日暮, 。 ⑦夕阳西下, 。

⑧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舍昼夜。” ⑨知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书写

2.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气 氛 ②bì_________ 护 ③ 骇 人听闻___________ ④更胜一chóu ________

3. 下面词语中有 两个 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 喜出忘外 宽宏大量 独具慧眼 海枯石烂 昂首挺立 一叶孤舟 仙露琼浆 烦花嫩叶

把“ ”字改成“________ ”字; 把“________ ”字改成“________ ”字

三、选择题

4. 下列句中成语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

A. “汉字听写大赛”考验我们的基本功,我看到冠军们 得意洋洋 的笑容,敬佩地鼓起掌来。

B. 我痴迷于《西游记》这部古典小说,它起伏跌宕、 抑扬顿挫 的故事情节使我流连。 C. 同学们提议假日里观赏古城风景,我本来不愿意,后来却 随声附和 地跟着他们去了。

D.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在他的课堂上,同学们常常 忍俊不禁 ,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四、综合性学习

5. 班级开展主题为“少年正是读书时”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1. 【好书分享】

阅读《伊索寓言》中的《蚂蚁和鸽子》,按要求写出寓意。

口渴的蚂蚁,爬到泉水旁去喝水,不幸被急流冲走。快要淹死时,鸽子看见他,连忙折断一根树枝,扔到水里,蚂蚁赶紧爬了上去,脱离了危险。后来,一个捕鸟人走来,用粘竿捕捉那只鸽子。蚂蚁见了,便咬了捕鸟人的脚一口。捕鸟人痛得丢下粘竿,鸽子立即惊跑了。

寓意一,从蚂蚁的角度: 寓意二,从鸽子的角度: 2. 【才情展示】

仿照下面诗歌,写一首关于“春雨”的小诗。

3. 【警句书写】

请把陆游的诗句用 正楷 抄写在田字格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诗歌鉴赏

6. 【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朱熹(宋)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8.全诗以方塘作比喻,表达了对___________ 这件事的感受。三四两句,表面说水之清澈,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其实在暗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凝缩的成语“源头活水”,今天常常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文言文阅读

7. 【古文阅读】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 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 已 ,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河中石兽》)

(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 ① 契 ②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注释】①遽:马上,立即。②契:用刀刻 1. 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 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如 是 再啮( ) ② 转转不 已 ( )③ 求 剑若此(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 一位老师上课用PPT演示了(甲)文中的内容,下面是他用的五张图,请你根据甲文内容选择正确的排列顺序。( )

A. ④③①⑤② B. ④①⑤②③ C. ①⑤④③② D. ③①⑤②④ 5. 甲文中的老兵批评了那些“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内容填写)的人,乙文则讽刺了那些________ (用自己的话表达)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8. 阅读课内现代文,完成后面小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 莫顿·亨特

我从悬崖边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 啜泣 ,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

壮的手臂中。我先是 啜泣 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 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1. 根据选文内容,说说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2.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处“啜泣”分别表现出“我”的哪些情感。 (1)我听见有人 啜泣 ,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2)我先是 啜泣 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3. 文中先后两次描写“暮色”(画横线的句子),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4. 请结合下面关于 “突出文章中心”的相关要求,完成问题。 ①突出中心,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索来写。 ②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1)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叙事线索的概括。

爬悬崖陷入困境(冒险)—— ——此次经历学到经验(悟险)

(2)选文部分为了突出中心详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写?

9.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江南系列之六:江南葛 陈志红

①葛是江南的绿仙子,丛丛青碧团团绿,透着丝丝清凉意。

②风柔雨润的江南,绿是一幅写意画,挥毫泼墨间,绿光闪亮。这粗线条的绿,不经意间给画打了底子,是序曲,是前戏,仿佛非要衬出个耀眼的惊奇来不可。果然,江南葛横空跃世,方有绿界浓墨重彩的这一笔。

③江南葛是绿的传奇。 细嫩的一茎,破土而出,是不断变长的神奇绿绳,像初醒的孩子,伸胳膊蹬腿,在温润的风中舒展筋骨,快乐成长。 触须灵巧,伸向四面八方,留下点点绿痕。看似娇柔,攀援起来却结实有力,走远攀高,行动干净利索。春风为号角,春雨当军令,一夜风雨轻,晓来新葛灿然绿,满山满坡爬遍,沿街绕屋缠满,哪怕缝隙再小,一个猛子扎过去,燃起一线绿火,訇然有声。

④江南葛闪着奇异的光,飘然四溢。地瓜型的三片叶,一主二卫呈品字列,婷婷而立,挺挺而长,多而不乱,密而有序,严明如军纪。藤缠藤,叶挤叶,点点碧绿连成线,合成片,像是给大地铺上一块硕大而软实的翠毯;树吊藤,藤绕枝,像蛟龙腾绿海,波涛阵阵,起伏有致。

⑤葛名的由来,有一个汩汩冒清凉的动人传说。话说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领一众弟子云游四方,找寻修道炼丹,以期长生不老。这天,他们来到茅山,坐而论道,支锅炼丹。紫烟漫漫,毒气飘散,弟子们有了中毒迹象。葛洪不畏劳神费力,访民探山,终于在山坡上发现这种野藤,他把青藤根切片挤浆,煮熟成糊后,给中毒的弟子喝。糊糊喝下,一股奇异的清凉驱散体内的燥热,弟子很快就痊愈了。

⑥野青藤清凉解毒的消息被人们传开了。这本是无名的野生一物,因葛洪的发现而身价陡增。人们为了纪念他,便给它取了个名字——葛。

⑦清凉江南葛,处处是珍宝。入秋风凉,江南葛藤枯叶落,葛兴又葛谢,正是江南人收获的好时节。葛茎采来编篮做绳,葛纤维织布,做成衣帽鞋袜。自古葛衣属珍品,《韩非子•五蠹》云:“冬日麑裘,夏日葛衣。”纯天然的质地,清清爽爽,凉适舒心。

⑧最妙在葛粉。隐于地下的葛根,被勤劳的人们挖了出来,洗净晒干,研磨成粉,是清凉下火的良品。现代人富贵病不少,葛粉不仅具有传统的清火排毒功效,对降胆固醇,抑制“三高”,预防老年痴呆,减肥,美容等均有保健疗效。鉴于此,人们将它与人参相提并论,所谓“北参南葛”是也。

⑨葛非江南独有,辽宁、山东、甘肃、陕西、河南和河北等北方也有分布,属绿火般的

江南葛最负盛名。江南葛像江南女子一样温婉妩媚, 灿然于外,慧然于中 ,由表及里,清雅无边。江南人爱葛,所以种葛,采葛,吃葛,穿葛,清凉有致,与葛共度美好,和葛一起走向日子的深远处。披清凉于周身,行走舒适更健;化清凉在嘴边,说话轻柔也甜。 ⑩ 恋恋清凉江南葛 。

1. 通读全文,用 四字短语 完成下列填空。

2.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细嫩的一茎,破土而出,是不断变长的神奇绿绳,像初醒的孩子,伸胳膊蹬腿,在温润的风中舒展筋骨,快乐成长。

3. 联系全文,说说“恋恋清凉江南葛”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4. 作者说江南葛“灿然于外,慧然于中”,请联系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5. 下面是本文作者写的《江南系列之六》中另两篇的节选,联系本文和下面这两则材料,给作者这组文章写一点简要的阅读推荐。(提示:可从内容、思想感情、写法及写作特色等方面思考。)

生在江南,对于岸,心有千千结。就是这条岸,在我青春岁月,引爆对远方的渴望。1993年正月初三,我从此岸出发,背对着家,走向远方。越过河上的一座桥,来到彼岸,沿岸向家的方向折回。披着朝阳去,眼看夕阳西下了,却找不到回家的岸。 ——《江南岸》

江南桥,是发表在水流之上的诗行。这水之定情戒呵,经千年霜雪而秀雅,历万世风雨仍挺拔,柔韧紧致,结实舒朗,在粼粼波光之上,诉说江南不老的传奇! ——《江南桥》

八、命题作文

10. 请以“从来没有如此__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550字以上的记叙文。横线上要求填上体现心情、情感或精神状态的词,如开心、难过、自责、牵挂、痴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1题【答案】

第2题【答案】

第3题【答案】

第4题【答案】

第5题【答案】

第6题【答案】

第7题【答案】

第8题【答案】

第9题【答案】

第10题【答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