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期 科技l向导 ◇农林科技◇ 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耿秋颖 (哈尔滨市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0001)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各种农作物的产量也在逐年增加。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已成 为当今农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玉米产量不仅取决于土地、籽种以及施肥情况,还取决于玉米的栽培方式,本文通过系统的比较了不同栽培方式 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了何种栽培方式更适合于玉米的种植。 【关键词】玉米;栽培方式;产量;品质 近年来 如何有效地的提高玉米的田间产量以及提高玉米品质已 照低1.67个百分点.其他各处理子粒含水量均高于对照组 由此可知 成为北方农业重点关注的问题.不同的栽培方式玉米的生长发育情况 影响很大.根据以往的田间调查结果显示有关玉米在不同密度、施肥 及耕作方式条件下根系的种植情况.认为玉米采取适宜的栽培措施可 以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从而实现更高的玉米产量以及更好的玉米品质 1.对玉米试验的材料和方法 1.1试验设计采取的相应栽培方式 本试验采取以下5种栽培方式:第一组采用常规栽培模式为对照 (cK1。密度61000株/hmz.垄宽为64cm.垄上单行,株距24cm。第二种 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fF间)。密度61000株/hm ,垄宽128c/21,垄上 双行.行距64cm.株距24cm第三种为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模式fF 大)。此种的密度为66000株/hm2.垄宽128cIll,垄上双行,行距64cm, 株距19ear。第四种栽培方式为大垄3行栽培模式(F三)。密度81000 株,hmz,垄宽44cm.垄上3行,株距24cm 而第五组试验采取大垄双行 折线栽培模式(F双)。密度73000株/hmz,垄宽128cIn.垄上双行,行呈 拐子苗形.株距为19cm 1.2试验采取的方法 本试验品种选用当地北方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5 对于玉米试 验的肥料选用尿素、二铵和硫酸钾.施肥为总量为323kg/hrn2.肥料中 的N、P、K元素之比为1.6:1:0.4。对于五组试验组采用小区试验的形 式.行长6m,6行区,3次重复.并进行随机区组排列的方式种植。 1.3试验需要调查的内容 玉米生长以后,试验人员需要调查的内容有玉米的生育期.生育 期包括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期、吐丝期以及成熟期.同时调查生 育期的内容还包括玉米的形态指标,包括株高、叶面积、茎粗、根长等, 玉米的病虫害情况引发的丝黑穗、黑粉病、空秆率、倒伏等病状,除此 之外还要调查玉米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例如穗长、秃尖长、穗行 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含水率、小区产量等调查内容 2.试验的结果与分析讨论 2.1以上五种栽培方式对玉米形态株高、茎粗的影响 进行每隔25天进行调查不同栽培方式对株高、茎粗的影响.根据 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不同栽培方式玉米形态指标的田间调查结果表明: 行间覆膜处理,由于播种提前,生育期延长,植株发育较其他处理好. 相同时期株高、茎粗均较大 因此根据此项调查内容可知采取行间覆 膜处理的栽培方式可使玉米植株的株高、茎粗发育较好.有利于玉米 植株的生长发育 2-2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和根干重的影响 对于玉米叶面积指数的调查.结果表明玉米叶面积指数岁调查时 间的增加叶面积变化动态呈抛物线形状变化状.且在开花期达到峰 值;在玉米灌浆期,不同栽培方式处理玉米叶面积指数均高于对照,从 大到小依次为大垄行间覆膜栽培>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大垄3行栽 培>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 因此可知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更有利 于玉米叶面积的生长 而对于玉米根干重的影响.采取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的玉米根 干重可达141g,而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根干重可达到175g,大垄 宽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处理与对照相差不多均为140g,而大垄3行栽 培模式与对照组相比较小仅为120g 由此可知采取大垄行间覆膜的 栽培模式更有利于玉米根的生长发育 2-3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生育期及子粒含水量的影响 由调查的结果显示、玉米采取行间覆膜处理时收获子粒水分比对 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使玉米的水分含量低.更好的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并有利于玉米的储存和运输 2.4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成熟后.调查人员对玉米的产量进行调查.由调查结果可知 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产量最高,可达到11307.1k m2,其产量高 于对照组13.21%: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可达10070.9kg/hm ,仅次 于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大垄双行折线栽培模式为1 1049.1k ̄hm . 较之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和大垄宽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偏低.这五组 栽培模式中.其中的大垄3行栽培玉米产量最小.产量为9045.6kg/ hm2,因此由以上调查结果知栽培方式采用大垄行间覆膜栽培模式更 有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3.覆膜与无膜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3.1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适宜的栽培方式可以促进玉米根系生长,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实现 玉米品质提高和玉米增产的目标 玉米覆膜前进行翻耕,其根系生长 状况优于翻耕不覆膜的情况。这主要是通过将根系生长聚集在水分有 效性高的区域,可使植物资源的分配与利用实现最佳化,以利于最大限 度地获取水分与养分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既保留凸起的覆膜垄,又形 成凹陷的覆膜沟,遇雨既减缓地表径流,又利于降水沿沟内渗蓄,产生 较好的集雨增墒效应。解决了常规覆膜栽培中降水易随膜面径流流失 而不易被土壤吸收的弊端,可显著改善玉米根系生长环境 此外曲于 根系不同部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种植模式亦可改善根 系生长状况。 3.2覆膜与无膜的栽培方式对玉米生长状况的影响 根据本次和以往试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下各土层玉米 根长和根干重总体表现为全膜覆盖>半膜覆盖>露地.双垄沟播>常规 种植。等行距种植>撮苗种植.根干重所占总根干重比例垄沟显著大于 垄中 各种栽培方式处理下玉米根系主要分布在0到29ein土层范围 内,与常规和露地相比,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方式下玉米深层根系占总根 重比例大,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差异增大.在120到150cm土层,全膜 双垄沟播等行距种植根干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深层根系发达是 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根系分布的主要特征 深层土壤根系比率的增加, 有利于玉米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和养分.并且深层土壤中根系环境相 对比较稳定 有助于增强玉米对土壤不良环境的缓冲能力,所以下层根 量相对比重的增加有利于对土壤深层水的吸收 增强玉米的抗逆性 能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结合等行距种植处理良好的根系生长空间和不 同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冰分与养分供应充足,使得深层土壤的根系生 长发育表现出良好优势.极大地提高了旱地玉米的抗旱性能 4.结语 由以上试验调查结果表明.玉米的苗期行间覆膜栽培方式由于前 期的保水和保温,株高、茎粗、叶面积以及根干重明显高于其他栽培方 式.且行间覆膜产量最高,其他处理均低于对照组产量。另外覆膜的栽 培方式要好于无膜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品质与产量.因 此.玉米的种植若在干旱年份更适合采用行间覆膜的栽培方式进行栽 培,并且种植的密度不要过大.这样会使玉米的品质与产量更好。● 【参考文献】 [1]赵海福,刘建伟.全膜双垄玉米栽培技术.农技服务,2009. [2]杨祁峰,岳云,熊春蓉等.不同覆膜方式对陇东旱塬玉米田土壤温度的影响,干 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