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来源:世旅网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

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但对民生问题语焉不详。孟子指出“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与孔子相比,盂子更强调

A.统治者重视君臣关系 B.以德治民、宽厚待人 C.把仁学落实到施政上

D.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2.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朱熹诞辰880周年纪念邮票。在认识论问题上,朱熹最受后人推崇的主张是

A.格物致知

B.三纲五常

C.本心体悟

D.知行合一

3. 有学者指出,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中,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该学者意在说明,以人物为载体的《三国演义》

A.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 B.形象地演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

D.阐释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规律

4. 下表是清末民初留日学生人数变化曲线。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留学生回国参加民主 C.日本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

B.近代日本发展对华有较强示范性 D.欧美加大对华公派留学的吸引力

5. 下图是小学教材《三民主义课本》。该教材内容体现的思想体系是

A.民权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社会主义

6. 1928年10月5日为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案指出,“中国迫切需要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这个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完成”。这一认识

A.总结了建党的经验和教训 B.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C.标志着思想的形成

D.指明了民主继续发展的方向

7. 下表为1991年到1999年我国高考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表。由此可见

A.这一时期高校录取人数呈增长趋势 B.高等教育发展超越经济发展的速度 C.改革开放高考录取率一直快速提升 D.全球化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8. 2021年5月22日,我国工程院院士、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同志的不幸逝世,举世同悲,联合国也第一时间发文悼念。其主要原因是他 A.研制出原子弹 B.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事业 C.提出了相对论

D.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

9. 中国古代的某位思想家提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害民者天夺之”,这一言论 A.带有近代民主色彩 B.反映天人感应理论 C.意在维护皇权

D.强调封建伦理纲常

10. 李贽在《焚书》中说:“臣子之于君亲,一理也。天下之财皆其财,多用些亦不防。天下皆其民,多虐用些只得忍受。但有大贤在其间,必有调停之术,不至已甚足矣。只可调停于下,断不可拂逆于上。”这表明,李贽 A.继承了传统君主制观点 B.认可程朱理学正宗地位 C.具有强烈人格意识

D.反映新兴市民阶层诉求

11.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它是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下图年画

《耐寒留母》(取自《二十四孝图》) A.捕捉瞬间印象 B.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C.具有教化功能

D.凸显士人群体个性追求

12. 维新人士提倡民权,是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的参政权,不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应享有的政治权利;推崇君主立宪,因“民智未开”而主张暂缓实行;宣传进化论,承认渐进过程不承认突变,即应改良而非。这些主张体现出 A.近代中国无法实行共和政体 B.维新派对中国的国情认识深刻 C.民族资产阶级思想比较落后

D.维新派不敢根本触动制度

13. 新中国在1952年对高等学校进行院系和专业的调整。到1957年调整基本结束时,全国各高校共设专业323种。其中,工科183种,理科21种,文科26种……基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学校重文轻工的状况。新中国此次高校调整旨在

A.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 B.创办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 C.适应国家经济战略调整需要

D.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

14. 改革开放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认为战争危险虽然存在,但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的论断,这一论断

A.缘于中美两国关系的改善 B.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C.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D.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15. 智者是教授雄辩术的老师,他们只关心论辩的效果,谁能在公民大会上雄辩滔滔,谁就容易贏得自己想要的政治决定。这种观点

A.为雅典民主建立奠基 C.肯定了人的主体地位

B.导致古希腊社会丧失管制 D.旨在唤醒人们内心的道德良知

16. 马丁?路德强调个人可以通过度诚的信仰直接面对上帝,以恢复人的尊严和自主性;加尔文则主张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人类生存的意义在于为上帝的荣耀和权威服务。据此可知,他们 A.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 B.了对人与上帝关系的传统观念 C.促进宗教改革运动范围扩大

D.对宗教和信仰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

17. 卢梭在他的《社会契约论》中描述了一种比摆脱强制的自由更高层次的自由。这种自由有着更高层次的利益追求,希望在一个统一的公共社会中享受道德生活的欢娱。个人与社会越融为一体,个人就越“自由”,个人的权利就越有保障。个人有“权利”选择加入该团体。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个人与国家间的契约关系 B.个人自由追求利益最大化 C.个人自由凌驾于公共意志

D.国家法律约束了个人自由

18. “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统治者一且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由此可知,以下符合其主张的是 A.君权神授 B.社会契约 C.君主 D.民主共和

19. 法国旅行家福笛曾经对新兴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这样描述:“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地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到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基础设施不足 B.市民环保意识淡薄 C.城市管理制度缺失

D.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0. 苏格拉底提出“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旨在强调 A.认识你自己 B.中庸之道的人生境界 C.美德即知识

D.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21. 14世纪中期,彼特拉克断断续续用了四年的时间,写下了叙事史诗《阿非利加》,热情地区歌了西庇阿功比天高,可与庞培、凯撤媲美。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的原因在于它

A.抨击了天主教会的 B.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 C.仿效作家维吉尔的笔法

D.宣传了自由民主和科学

22. 19世纪中后期,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学说,否定了教皇权威 B.伽利略开创了近代科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干预 C.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D.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视角

23. 1905年3月,爱因斯坦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这些成就

A.终结了经典力学理论 B.标志着相对论的诞生 C.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D.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24. 西方文明史发展的某个时期,“明快鲜艳的色彩己经遍布欧洲…体现悲观情调的灰色黑色,让位给了代表尊贵的金色、代表热情和爱情的红色、代表优雅和风度的黄色…总之,亮丽的生命取代了优郁的生命”。能够体现上述时期绘画风格的作品是

A.《西斯廷圣母》 B.《日出·印象》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亚威农少女》

25. 小库特·冯尼格(1922-2007)的作品《猫的摇篮》,指出宗教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的“令人伤心的是必须粉饰现实,同样令人伤心的是实在无法粉饰现实。”该作品属于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二、材料分析题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天地之性,人为贵。”教民之法,在于先“富之”,后“教之。”

——摘编自孔庆林《孔子民本思想刍议》

材料二 南赣剿匪多年,王阳明效法宋代吕和叔、朱惠推行乡约的做法,在赣南地区颁布“南赣乡约”,强调同约之民格心中之物,共同遵守相应道徳,追求正心诚意,创造性地设立了由约长、约副、约正、约史、约赞等乡官构成的负责乡村具体事务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除了登记乡民的户籍信息和日常出入行为外,

还有两大职能:“彰善”与“纠过”。通过教化对乡民进行道德约東,规范民众的行为,并且通过乡村的自治机构,及时处理乡村的各种大小事务,让百姓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这种做法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严志伟《德法兼施教化为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治国理念,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阳明治理赣南地区的治国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赣乡约》颁行的社会价值。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或社会功用的理解。(要求:设置观点,阐释理解,表述成文,论证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摘编自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不仅接受了17世纪欧洲本土的滋养,它还在全球寻找灵感。17、18世纪的欧洲探险家、传教士和商人出版了大量作品,描绘

了形形色色的土著文化和异域文明,激起了欧洲知识分子的强烈兴趣。对于致力于铲除欧洲社会弊端的启蒙知识分子而言,没有教会、尊重理性的中华文明显然可以充当他山之石。而欧洲独特的社会背景也为哲人们提供了施展オ华的舞台,18世纪兴旺发达的出版业充当了传播启蒙观念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式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キ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异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智者学派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的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戊戌变法性质的研究

——据茅海建《论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与设计》

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研究者对戊戌变法研究结论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进行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鼓舞中国抗战和促进中美合作,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建立战争信息署(简称“美新处”)。美新处相继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地方办事处,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在国统区和沦陷区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和对日心理战。20世纪40年代,美新处制定了详细的对华宣传划,短期内旨在推动对日战争进程、促进中美合作,长期内向中国灌输美式理念与制度。美新处不光使用正面材料,偶尔也会将美国人批评时政的文章投给中文报社,展现美国的言论“自由”。为了避免中国人对美国产生负面看法,美新处对华宣传刻意掩盖了国内社会弊端,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分化等,只将黑人、妇女、少数族裔等弱势群体光鲜亮丽的一面纳入镜头,制造了一个“完美社会”的假象。

——摘编自王睿恒《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塑造的美国形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宣传进行简要评价。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甲午战后,许多仁人志士开始关注体育。孙中山认为,体育是振兴中华的重要手段。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倡议创立了体育会,将体育运动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开展严格的兵操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素质。1912年,孙中山颁发的公报认为体强壮健康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基础,在智育和德育中应当首倡体育。学校设军事体育课并适当讲解一些军事课程。培养合格的共和新国民,成为教育的指导思想。1921年9月,孙中山为广东第八届省运会捐资,还捐助了银鼎、银花瓶银大碗各一个。孙中山在大力倡导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还是现代体育的提倡者和爱好者。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孙中山仍然坚持体育锻炼,从不懈怠。他善于根据不同的环境,结合具体条件进行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摘编自杨昆普《孙中山的体育思想与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的体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孙中山体育思想的历史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