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乌鲁木齐九华山街塔基勘察报告

乌鲁木齐九华山街塔基勘察报告

来源:世旅网


1.工程概况

二Ο一三年十月,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新疆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单位对新疆乌鲁木齐九华山街基站塔址拟建场地进行了岩土工程详勘工作。

拟建场地位于乌鲁木齐九华山街。拟建通讯塔为一高40m,占地面积100m2的基站塔,结构类型采用独杆塔。

根据拟建场地地形地貌条件及工程规模,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综合判断,拟建建筑物工程重要等级为三级,场地复杂等级为三级,地基复杂等级为三级,综合确定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2.勘察工作布置

2.1勘察目的与任务

2.1.1勘察目的:

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及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提出设计、施工所需参数,对设计、施工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

2.1.2勘察任务:

(1)查明场地地层岩性,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场地地下水情况;

(3)提供塔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及相关参数;

(4)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并进行地震效应评价; (5)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6)评价水、土对建(构)筑物的腐蚀性并提出防治措施; (7)提出塔基与基础方案设计或治理的建议,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合理的施工方法。

2.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011-2010; (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1

(5)《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04; (6)《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2.3 勘察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2.3.1完成的工作量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规定,依照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院塔桅所设计要求并结合现场条件布置勘察工作,本次勘察采用人工探井形式揭露地层,完成勘察工作量见表1:

完成实物工作量统计表 表1

序 号 1 2 3 项 目 内 容 探井及钻孔 室内试验 原位测试试验 勘 察 工 作 量 2眼探井,井深10.0m,总进尺20.0 m;钻孔1个,深15.0m。 易溶盐分析1件,颗粒分析6件。 重型圆锥动力触探9点次,总进尺0.9m。 2.3.2 质量评述 (1)收集资料

收集了拟建场地原始地质资料及周边的地质资料,场地的地形图。 (2)场地野外工作记录

在记录与资料初步整理时,探井采用专用卡片填写,同时采用素描等记录手段记录相关内容;及时整理野外获取的资料,包括绘制实际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及文字说明等,并按要求自检、互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记录真实性、准确性。

(3)探井及钻孔、原位测试

严格按照《地质勘察坑探规程》(DZ/T0141-94)要求进行。 探井及钻孔施工,选择具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劳务队伍,人工开挖探井及钻探满足技术人员观察、描述、现场测试、采样要求。现场由技术人员及时进行观察、记录描述、现场试验和采样,并及时整理勘探成果,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原位测试主要采用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主要在钻孔内进行,试验方法按照《岩土工程试验检测手册》进行。

(4)取样和室内试验

试样的采取、保存、送检与测试满足《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2

(GB/T50123-2004)等相应规范规程的要求。全过程由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并及时、准确的对样品进行编录、填写送样单,及时按要求送检,样品测试单位均为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单位,测试结果质量保证程度高,满足勘察工作需要。

(5)外业资料的初步整理

为了及时在野外发现不足、及时纠正与补充,对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及时进行初步整理,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编制相关图件等,确保外业勘察工作满足最终成果编制的需要。

2.4勘察工作进程

(1)准备工作:2013年10月30日~2013年10月31日 (2)野外作业:2013年10月31日~2013年11月01日 (3)室内试验:2013年11月01日~2013年11月02日 (4)资料整编:2013年11月01日~2013年11月02日 (5)提交报告:2013年11月03日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乌鲁木齐新王家沟大桥3公里,该拟建场地在地质区域上,地貌单元属山前冲洪积平原地段,现为荒地,原始地貌已被人为改变,场地较为平坦。

3.2地层岩性

根据勘察结果,该拟建场地地层主要岩性为杂填土、卵石层组成。拟建场地地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①耕土:杂色, 松散、稍湿,厚度0.3m~0.5m。由粉土及少量植物根系等组成。

②圆砾:以青灰色为主,中密,稍湿。该层多呈圆形状、亚圆形状,级配良好。该层中不均匀分布膏盐体。该层埋深在0.3m-0.5m,厚度4.5m左右。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0%,一般粒径12mm左右,夹有少量卵石,最大粒径可达80mm,呈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主要由卵石、砾石组成。空隙中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场地内该层分布均匀,用手从井壁拿

3

出卵石能保持原洞穴形状,局部地段存在胶结体,人工挖掘困难。

③卵石:以青灰色为主,稍密-中密,稍湿。该层多呈圆形状、亚圆形状,母岩成分以砂岩、砾岩、石英石及灰岩为主,呈微风化状。级配良好,骨架颗粒质量大于总质量的55%,一般粒径在20mm-90mm,局部地段夹有少量漂石,最大粒径可达230mm左右,主要由卵石、圆砾组成,孔隙中充填物以中、粗砂为主,局部夹有粉砂、细砂薄层或透镜体,用手从井壁拿出卵石,能保持原洞穴形状,局部地段存在胶结体,人工挖掘困难。该层埋深在4.8m-5.0m,最大勘探深度-15.0m内未揭穿该层。勘察期间,探井中重型动力触探(N63.5kg)试验标准平均锤击数23.2击(杆长修正后的锤击数)。

3.3地下水

本次勘察,在勘探深度内均未见地下水,根据以前做过的地质勘察结果及民访,地下水大于-15.0m,年变幅±1.0m,地下水对拟建基础无影响。

4.场地工程地质参数评价

4.1.场地岩土工程性能分析评价

(1)耕土:该层厚度0.3m~0.5m,该层土埋深较浅,直接挖除。 (2)圆砾:该层埋深0.3m~0.5m,厚度4.5m左右。该层层位稳定,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3)卵石:该层埋深4.8m~5.0m,最大勘探深度-15.0m内未揭穿该层,该层层位稳定,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4.2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

勘察期间,在③卵石层中进行了9点次的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理统计见表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统计表 表2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击数 最大值 26.22 最小值 18.63 平均值 φm 23.2 变异系数 δ 0.099 标准差 бf 2.298 标准值 φk 21.911 N63.5 根据场地地基土的野外特征、室内颗粒分析试验成果、原位测试结果及当地经验综合确定地基土工程力学特征值如下:

4

②圆砾:fak=300kPa E0=35.0MPa ③卵石:fak=350kPa E0=45.0MPa

5.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2)结合场区地质情况划分拟建场地环境类别属Ⅲ类,根据拟建场地土样化学分析报告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易溶盐含量为0.282%,属非盐渍土,土中SO42-含量830mg/kg,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土中CI-含量为430mg/kg,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弱腐蚀性;地基土PH值大于5.5,判定地基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6.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及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6.1场地稳定性评价

拟建场地地形较平坦,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拟建场地地基土覆盖层厚度,场地土特征综合判定:地基土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

6.2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拟建场地粉土层厚度不大,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基坑开挖时将全部清除。而拟建场地主要持力层卵石层,岩性分布变化起伏不大,层位稳定,故综合判定,该拟建场地地基土均匀,不存在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地质作用,为均匀地基土。

6.3 场地适宜性及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乌鲁木齐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根据该场地地形、地貌及查找以往区域地质资料,场地内及周边无活动断裂通过,本区属抗震有利地段,适宜做建筑场地。

6.4场地风压、雪压评价

根据《建筑结构载荷规范》(GB5009-2001)规范要求,并查阅附图D.5.1《全国基本雪压分布图》及D.5.3《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得知:拟建场地基本雪压为0.90KN/m2;基本风压为0.70KN/m2。

5

7.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建议形式

7.1拟建塔址周边已建建筑物特征调研

根据现场实地调研,拟建通讯塔周边无高层建筑物,对拟建通讯塔无影响。

7.2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建议形式

(1)根据拟建物的性质及设计预计深度,建议拟建建筑以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取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预计塔基基础埋深在-5.0m左右,基础形式可采用独立柱基础。预计机房基础埋深在-1.5m左右,以圆砾为基础持力层,基础形式可采用条形基础。

(2)塔基基础如采用桩基础,取圆砾层为桩端持力层,取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3000KPa,取圆砾层中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140KPa,预计桩端埋深在地表下-8.0m左右。

8.结论及建议

(1)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技术要求,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丙级。

(2)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地层主要由杂填土、卵石层构成。 (3)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各勘探点均未揭露地下水,根据当地地质资料及民访,地下水埋深大于-15.0m,年变幅±1.0m,地下水对拟建基础无影响。

(4)拟建场地主要以圆砾和卵石层为基础持力层,卵石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变形模量E0=45.0MPa,圆砾层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Pa,变形模量E0=35.0MPa。

(5)按Ⅲ类建筑场地环境类别划分,拟建场地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拟建基础建筑材料应采取防腐蚀措施,防腐蚀措施应符合《工业建筑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

(6)拟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相对应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

(7)拟建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场地,场地土属中硬场地土,本区属于抗震有利地段。

6

(8)建议拟建建筑物基础形式可采取独立柱基础、条形基础。 (9)拟建场地内是否存在人防地道或菜窖,应进行专项调查。 (10)本次勘察采用相对高程仅供本次勘察使用,不可作为施工放线的依据。

(11)本地区冬季标准冻结深度为1.40m。

(12)基坑开挖后,请及时通知勘察单位进行现场施工验槽。

7

目 录

1.工程概况 ............................................................................................................ 1 2.勘察工作布置 .................................................................................................... 1 2.1勘察目的与任务 .......................................................................................... 1 2.2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 .................................................................................. 1 2.3 勘察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 2 2.4勘察工作进程 .............................................................................................. 3 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 3.1地形地貌 ...................................................................................................... 3 3.2地层岩性 ...................................................................................................... 3 3.3地下水 .......................................................................................................... 4 4.场地工程地质参数评价 ................................................................................... 4 4.1.场地岩土工程性能分析评价 ..................................................................... 4 4.2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 .................................................................................. 4 5.场地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 ................................................................ 5 6.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及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 5 6.1场地稳定性评价 .......................................................................................... 5 6.2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 5 6.3 场地适宜性及场地与地基地震效应评价 ................................................. 5 6.4场地风压、雪压评价 .................................................................................. 5 7.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建议形式 ....................................................................... 6 7.1拟建塔址周边已建建筑物特征调研 ......................................................... 6 7.2地基基础持力层选择建议形式 ................................................................. 6 8.结论及建议 ........................................................................................................ 6

附图: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1张) 2、工程地质剖面图 (1张) 3、探井柱状图 (3张) 4、动力触探试验曲线 (1张) 附件:

1、易溶盐分析报告 2、土工检验报告 1张) 1张)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