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培养探讨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更是提升能力塑造自己的必修之课。而这其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的。不仅是对数学本身的意义,而且对其他学科也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学阶段对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来说,处于较为稀缺的状态,本文分析了当前数学创新思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学创新思维;数学教学;思维培养;思维教学
引言:本次研究从初中数学教育的角度,通过分析当前中学生创新思维现状,利用文献法、案例分析法等不同方法,分析我国中学生创新思维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推动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探索出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提高重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政策,落实国家提倡的“双减”政策。
一、数学创新思维对中学生思维影响的意义
数学创新思维对中学生的意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摆脱固化思维。注重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孩子可以发散思维,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可以展示创新思维的机会,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的能力。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考验的不仅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自身条件的强大固然重要,但方法才更是使人奔向终点的关键一击。帮助学生摆脱固化思维,培养其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给中学生建立一个好的“学习模型”。
(2)保护求知欲。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大保护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向往精神,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具有创新思维的人们,往往都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求知欲与好奇心的驱使,推动着中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问题。形成这样的心理概况后,学习的过程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也在不知不觉中让他们爱上了学习。
(3)有利于各方面共同的发展。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仅对数学本身有益,更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为思维发展重要阶段的中学生建立这一思维模型,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讨 (一)改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长久以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都是被动地去接受来自教师或出自于课本的知识,而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存在缺乏创造性与主动性的现象,这样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极其不利。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后,我们还要对教学内容方面做修改。在中学数学中,课本内容主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概念、定理、公式为主,但遇到一些开放性较强,需要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时,通过互动,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树立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鼓励学生勇于质疑的有效途径:
第一,不要直接驳回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或错误。当学生回答了问题,心情是开心愉悦的,如果教师直接简单粗暴的否定学生的回答,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和热情;
第二,在习题讲解时,教师不要直接给出习题的答案,要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然后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利于对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通过课后提问的方式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途径
当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应该留下一些基本且能概括课堂内容的问题,这样的课后问题是对学生每节课学习效果的检验,同时向教师反馈了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是否有所掌握。学生对老师留下的课后提问对学过的知识再次巩固理解,运用创新思维方式探究出对问题新的理解方向思路,让课堂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东西。
总之,“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悉心鼓励学生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信心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活跃思维促进其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四)充实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数学基本定理的使用方式和解题思路步骤,要激发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努力提升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扩大学生数学方面的知识面,更多地从基本公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一个类型的题型大致变换类型都向学生进行讲解,同样的还可以把问题的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告诉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数学教学内容尽最大的可能的丰富,向学生展示数学学科迷人的魅力所在,从而锻炼学生发散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强调实践操作,增强求知欲
我们都知道,学习要成为兴趣,学习才有动力。中学生正是处于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心的时候,要想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就懂得去激发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望。小时候,我们都喜欢问为什么。处于好奇心最强的中学阶段,更是对自己喜欢且陌生的事物十分好奇感兴趣。老师们在进行中学的数学教学时,可以从这一点出发进行引路式的指导,给学生创造一个新奇充满想象力的数学世界,让中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好奇心便会驱使他们去拓展数学创新思维。老师们在讲授应用题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书上有一道应用题;“学校准备组织一场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制(指所有参赛队中均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比赛中的得分多少、胜负场数来排
列名次,一般是在参赛队不太多,比赛时间较长时采用),问题是,如果有4支队伍参加比赛,那么比赛轮数应为多少轮?”这种与生活相挂钩的问题出现时,教师可采用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来解决这类问题。教师将学生分成4组成员,并按照题目要求参与篮球赛,然后得到答案。这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的理解,从而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
结束语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从数学学科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做好学生求学过程中的引路人,在明确认识中国中学生与外国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差距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激发想象、拓展思路、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形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为祖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参考文献
[1]徐银凯.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数学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 教师. 2020.
[2]詹泽慧.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思维_内涵辨析、联动与展望[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
[3]王立冬,张春福,陈东海等.高等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育学报,2019,28(4):81-8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