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专题二 (《离骚》 《秋水》 《非攻》 测试题 班级:姓名: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陬 . (. zōu 揆 . 度 (kuí 苗裔 . (yì B. 搴阰 . (bǐ 跋扈 . (hù 骐骥 . (jì C. 辟芷 . (zhǐ 驰骋 . (chěng 宿 . 莽 (sù D. 不淹 . (yān 弃秽 . (huì 纫 . 佩 (rèn 2. 下列加点的 “ 以 ” 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肇锡余以 . 嘉名 ②乘骐骥以 . 驰骋兮 ③而为之记,亦以 . 明死生之大 ④夫夷以 . 近,则游者众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 之 ” 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①帝高阳之 . 苗裔兮 ②句读之 . 不知,惑之 . 不解 ③蚓无爪牙之 . 利, 筋骨之 . 强 ④恐美人之 . 迟暮 ⑤惟草木之 . 零落兮
A. ①⑤ B. ②③ C. ②④ D. ④⑤
4.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春与秋其 . 代序 安陵君其 . 许寡人 B .乘骐骥以 . 驰骋兮 至丹以 . 荆卿为计 C .惟草木之 . 零落兮 师道之 . 传也久矣 D .不抚壮而 . 弃秽兮 后人哀之而 . 不鉴之
5. 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 离骚 :离,离开;骚,忧患。
B. 《离骚》是一篇政治抒情诗,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 《诗经》中的 “ 国风 ”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屈原则开创了我 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D. 《楚辞》收录了战国末期屈原、宋玉等的诗歌,是我国第一部浪漫 主义诗歌总集。
6.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朕皇考
.. 曰伯庸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 B .春与秋其代序 .. 代序:递 C .名余
.. 曰正则兮 名:名义 D .纫 . 秋兰以为佩 纫:联缀
7. 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肇锡余以嘉名 A. 恐年岁之不吾与 B. 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C. 断头置城上
D. 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
8. 对下列诗句句式的判断和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惟庚寅吾以降 :倒装句,应为 “ 吾以庚寅降 ” 。全句译为 :我因为降生 在庚寅年。
B. 恐年岁之不吾与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应为 “ 不与吾 ” 。 全句译为 :只怕年岁不等待我。
C. 又重之以修能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 “ 又以修能重之 ” 。全句译为 :又 把美好的才能加在我身上。
D. 继之以日夜 :介词结构后置,应为 “ 以日夜继之 ” 。全句译为 :无论白 天黑夜都不中断休歇。
9.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泾 . 流之大 (jīng B. 两涘 . 渚崖之间(sì C. 尝闻少 . 仲尼之闻(shào D.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 矣(dài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专指黄河 B.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 (边,尽头 C.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 者(好像
D.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 . 矣(危险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天下之 . 美为尽在己
② “ 以为莫己若者 ” ,我之 . 谓也 ③顺流而 . 东行,至于北海 ④东面而 . 视,不见水端
A. 两个 “ 之 ” 字相同,两个 “ 而 ” 字也相同 B. 两个 “ 之 ” 相同,两个 “ 而 ” 字不同 C. 两个 “ 之 ” 字不同,两个 “ 而 ” 字相同 D. 两个 “ 之 ” 字不同,两个 “ 而 ” 字也不同 12. 下列各句中的 “ 于 ” 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②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 ③冰, 水为之, 而寒于水 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3. 下列句子与 “ 闻道百, 以为莫己若者 ” 的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 夫晋,何厌之有 C.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D. 国人莫敢言
14. 下列各句中全都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②顺流而东行, 至于北海 ③于是焉河伯 始旋其面目 ④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③④
15. 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描写自然景物语言简练,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B. 作者在文中将黄河和北海都拟人化, 将北海若假设为自己思想的对 立面,将河伯代表自己的思想。
C. 河伯的话,表现了作者对河伯前后认识变化的肯定与赞许。
D. 本文告诉人们 :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 大方。 16.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人园圃 . (pǔ 窃 . (qiè其桃李 B. 至杀不辜 . (gū人 拖其衣裘 . (qiú C. 入人栏厩 . (jiù 从而誉 . (yù之 D. 攘 . (rǎng人犬豕 . (zhū
17.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攘 . 人犬豕鸡豚者(偷盗 B. 是 . 何故也(这、此 C. 至杀不辜 .. 人也(无罪
D 众闻则非 . 之(不是,错误
18. 下列各句所用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B. 以亏人自利也 C. 从而誉之,谓之义 D. 若属皆且为所虏
19.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 至于偷人家 狗猪鸡的人, (他又比进入人家果园偷窃桃李的人更不义。
B. 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 如果损害人越多,他就越 是不仁义,罪行也越重。
C. 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 马牛。 —— 至于妄杀无辜的人, 剥下人家的衣服皮袄, 拿走戈剑的人, 他比进入人家牲口棚牵走马牛的又更不义。
D. 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 今天以至于大 举地进攻别国,却不知道谴责,因此就称赞它,称它为义。
20. 下列 “ 之 ” 字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 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 . 别乎 B 吾非至于子之 . 门则殆矣 C. 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 . D 今我睹子之 . 难穷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