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新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来源:世旅网
中国卫生资源2015年1月第18卷第1期37

新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

周 浩1,庄 琴1,邵月琴1,季 莹1,秦建晔2,郑益川3

(1.上海市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上海 201800;

2.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3.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 201800)

【摘要】 通过对嘉定区新型公共卫生基地建设内容、获得效益和今后发展进行讨论,探讨了人才培养经验和基地的发展方向,为社区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关键词】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乡村医师;实践教学

R197.2 A 1007-953X(2015)01-0037-03【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the new public health teaching base ZHOU Hao1,ZHUANG Qin1,SHAO Yue-qin1,JI

123

Ying,QIN Jian-ye,ZHENG Yi-chuan(1.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Teaching Base of Public Health,Shanghai 201800,China;2.Shanghai Institute of Health Sciences,Shanghai 201318,China;3.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Jiading District,Shanghai 201800,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struction content of the new public health base,the acquired benefit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in Jiading District. It discussed talents training exper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base and provided experience for talents training of community public health personnel.

【Key words】 public health;teaching base;rural doctor;practical teaching2012年,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上海市嘉定区政府

签订公共卫生合作框架协议由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出资建设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引进医学高校的智力资本,建设由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相关辖区内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合作共建的融公共卫生实践教学、科研和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于一体的资源共享教学平台,形成上海市农村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相关科研项目研究的复合型教学基地。1 新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建设

1.1 组织体系创新

新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与传统概念不同[1],在组织体系上改变原有单一层次的基地结构,将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纵向联合形成多层次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选择不同属性的基层社区,构成企业型、学校型和居民型的多类型分支基地,以适应新型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和不断增长的社区医师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基地人才培养平台主要由教学基地主体、专业科研基地和基层社区教学分基地组成。

1.1.1 教学基地主体。教学基地的主体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负责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协调上级政府和专业部门资源;开发和完善基层教学分基地;根据教学委员会的要求,落实和完成教学科研任务。1.1.2 专业科研基地。教学基地通过协议形式与上海地区的医学高等院校、公共卫生专业研究所成立若干专业科

DOI:10.13688/j.cnki.chr.2015.14234

2014-09-23; 2014-12-04【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周 浩(1955—),男,副研究员,大学本科,主要【作者简介】

从事卫生领域计算机管理和医学教育研究

郑益川【通信作者】

研平台,共同协调双方资源完成具体的科研项目。目前,

建立的科研基地有: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科研基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发展中心教学科研基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教学科研基地。1.1.3 基层社区教学分基地。基层社区教学分基地根据社

[2]

区特征分为农村社区型分基地、学校社区型[3]分基地和企业社区型[4]分基地。

农村社区型分基地选择位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嘉定区北部地域。根据当地的特点,按照教学基地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农村社区特点的教学分基地。

学校社区型分基地是指在嘉定区域内的学校中建设教学基地。按照学校公共卫生管理特点,进行教学活动。学校是经过与区教育局评估选择,类型包括大学、中学、小学和幼托机构,目前选择2所幼教学校作为实践教学分基地。

企业社区型分基地是在嘉定区域内选择出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具备标准和规范化管理[5-6],重视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这类教学基地是职业卫生和环境卫生的理想实践性教学和科研专业社区平台,位于国际汽车城的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首选对象。1.2 教学模式创新

新型教学基地突破了原有以学生实习为单一功能的传统教学方法,把基地作为创新公共卫生实践教学、公共卫生适宜技术下沉、促进社区家庭医师体制发展、提高社区基层预防医学科学研究和基层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的载体。使其对推动区域内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产生极强的引领和辐射作用。

在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指导下,以镇村一体化体制改革为基础[7],教学基地整合了整体的科研资源,通

[8]

过多项目和“1+N”导师制的模式,带动由基层社区乡

38村医师参加的,由教学基地导师团队指导的科研项目实施,形成新的社区公共卫生科研动力。

“1+N”导师制是基地采用的培养社区基层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在公共卫生服务和实践教学2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项目。导师制的合作模式是以医改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内容,以实用社区预防医学为适宜技术的一种运行机制。利用教学资源和社区卫生资源的整合,在真实的实际工作环境下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社区卫生服务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集合了各相关部门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来自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教学管理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乡村医师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材、师资、学生、教学经费等;来自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资源,如行政管理体制等;来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区域公共卫生管理资源,包括预防医学业务研究、指导、国家实验室规范标准等;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资源,包括家庭医师制度实践、社区公共卫生专业人力资源、社区基层行政管理等。这些资源通过教学基地进行管理和整合,将获取最佳的乡村医师培养和社区公共卫生发展效益。2 教学基地建设的成效

2.1 实现公共卫生专业机构与社区公共卫生资源纵向整合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区域性和乡镇社区的公共卫生机构具备区域内的公共卫生相关的资源协调功能,可以纵向向上,向上级政府、上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调资源;向下则向社区基层管理机构协调社区管理资源;并且区域内横向协调和整合资源的能力。

在基地教学管理体系下,公共卫生的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取得在内容、方法、技术理念等方面的规范,公共卫生相关资源得到了整合,在带教医学生进行公共卫生服务实践的同时,融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同时,在实践教学管理、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优化,为不断掌握新知识、新适宜技术形成连续统一的医学教育过程提供了便捷的通道。

2.2 乡村医师公共卫生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通过对G10、G11、G12三个年级的乡村医师专业200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座谈和用人单位访谈可见基地教

学效果明显[9]

如表1所示,总体满意度显示对模块式实践教学的分值比医院临床教学高出162分值;在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满意度的差值显示公共卫生教学基地模块式实践教学和教学医院传统实践训练的明显不同。

表1 2013年嘉定区公共卫生基地教学与传统教学满意度比较

(单位:分)

项目

教学基地模块式

教学医院传统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

差值总体满意度703.00541.00162.00对教师满意度675.91588.2587.60对教学内容满意度679.50600.0079.50对实践教学满意度

738.07

664.15

73.92

Chinese Health Resources,January 2015,Vol 18,No.1如表2所示,学生的知识技能扩展、学习方法提高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提高与传统实践训练的比较中,显示模块式实践训练在学生的基本素质提高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社区心理适应能力的提高的分值差达到163.84,说明模块化实践训练体系中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训练设计具有明显效果。

表2 2013年嘉定区公共卫生基地教学与传统教学知识技能心理比较

(单位:分)

项目

教学基地模块式教学医院传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

差值知识技能扩展687.00603.67 83.33学习方法提高

681.56606.44 75.12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提高

686.67

522.83

163.84

另外,在对教学基地模块式实践教学的看法与建议中,大多数学生对模块式实践教学的新颖性表示感兴趣。学生座谈中也反映出现场公共卫生服务的实践教学,具备动态的社会环境和与之适应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是在课堂上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扩展了学生的思路和实际工作岗位的技能。

用人单位意见反馈评价二级指标中,毕业生进入工作角色后的独立工作能力、环境适应能力、承受压力能力、同事合作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分别达到0.66、0.58、0.72、0.67和0.78,说明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心理适应能力。2.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带动基层公共卫生人才优化

教学基地教师承担着公共卫生工作和实践教学的双重任务,具有教师和医师的双重身份[10],公共卫生教师的工作性质和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工作的特殊性。在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为了探索一条有效培养教师的途径,教学基地制定了《教学基地教师选拔、培养、考核暂行办法》,实施了临床教师的选拔、职业素质、教学能力培养和考核工作,实施两年多来,对提高教学基地师资队伍素质有着显著成效。

在培养教师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基地注重师资的基本素质培养,要求符合双师角色的人员报考国家高校教师资格证,在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普通话等考试中,基地的合格率为80%以上,名列上海市前列,为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培养奠定了基础。

基地积极选派符合要求的人员参加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卫生法学、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学科相关的全日制教学,并鼓励在岗公共卫生专业人员走进课堂,参与部分课程教学,鼓励承担国家精品共享课程项目,选聘乡村医师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导师,承担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任务。

“1+N”导师制针对社区基层的优势,一名导师带教多名专业人员,以项目为抓手,全程捆绑,实现教学过程、项目开展、科研指导一体化管理。导师制团队具有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基地管理层对实施导师制的团队进行全程管理和督导。目前,导师制团队由6名导师和18名学员组成,一共有6个团队,分别是公共卫生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社区职业卫生、社区病

中国卫生资源2015年1月第18卷第1期

媒生物和社区传染病控制,目前已经完成1年的带教,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

2.4 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基层疾病预防专业机构教学科研水平

如图1、图2所示,教学基地自2010年筹建以来,科研绩效明显提高。科研项目数量持续上升,到2013年教学基地科研项目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项目构成由教学基地项目8个、区局级4个、市局级4个、国家级2个。

图1 历年教学基地项目数

图2 2013年教学基地获得的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的类型也是跨领域复合型的。有公共卫生专业项目、医学教育项、公共卫生重点学科建设和公共卫生专业与医学教育复合型的项目。科研成果有公开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报告,如图3所示,利用CHKD统计查询,2013年的嘉定区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论文发表数量为89篇,而上海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平均发表数量为24篇,超过同年平均值3.6倍。

图3 嘉定教学基地论文发表数量与市平均值比较

2.5 教学基地建设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供了发展的模式2.5.1 医教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社区基层乡村医

39

师人才培养初见成效。教学基地利用其组织体系和功能,

向社会提供具有较好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的大专、本科和“3+2”模式培养的实用型乡村医师共200余名,为基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输送了实用性人才。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实践教学师资,在教学队伍壮大的同时,公共卫生的专业服务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教学基地组织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和教材建设形成体系。以“3+2”基层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建设为例,组织编写实用社区预防医学系列教材,主教材《实用社区预防医学》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已经在“3+2”2个年级教学中使用,完成编写《实用社区预防医学学生指导手册》,并着手撰写《实用社区预防医学案例集》。

利用教学基地平台,以科研项目为引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现一体化科研管理,带动基层社区应用型科研发展。到2013年参加科研项目的专业人员达到40名,其中6名为教学分基地人员,并作为实践教学师资在项目实施中带教医学生100余人次。2013年,根据乡村医师培养计划,承担该专业毕业生的论文指导老师,以“一对一”的形式完成对医高专乡村医师专业公共卫生学员的毕业论文指导。

2.5.2 优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教学基地的基层分支基地,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基地建设的3年里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科研项目的实施加强了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服务能力。2012年在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多项基层应用型科研项目。农村社区乳腺自查健康干预项目是首个项目,该项目以华亭镇联华村作为研究现场,历时1年,对20~74周岁的常住女性居民进行乳腺保健技能传授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乳腺自查能力,同时取得社区试点的宝贵经验。现已经在嘉定区其他社区展开。2.5.3 立足上海,向全国提供可复用乡村医师公共卫生医教研资源。教学基地在整合公共卫生和教学资源的同时,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乡村医师培养的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工作。2013年底,申报的《实用社区预防医学》国家精品课程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准,2014年初进入国家精品共享课程建设,规划的70个公共卫生模块课程和相应的500个微课在网络上在线播出,届时全国的乡村医师都能随时随地获得实用预防医学技能技术培训的机会。

依靠教学基地的组织体系,与教学分基地(华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开展社区病媒生物重点学科发展工作。推进社区标本室和病媒工作室建设,新增1个社区病媒工作室,目前全区已设立3个。举办上海市和国家级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农村常见病媒蝇类使用快速分类技术》培训班。编制本市常见重要蝇类检索图和区病媒生物分类培训教材,为本市和全国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贡献。3 教学基地建设的思考

3.1 如何纠正“重医轻防”的现象

根据统计,上海乡村医师服务时间主要用于提供医

(下转第50页)

50Chinese Health Resources,January 2015,Vol 18,No.1

表4 手术室安全核查情况各项指标重要性认识比较

二级指标

手术室安全核查情况

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确认

三级指标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

实施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

能够使用2种或以上确认病人身份的方法有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实施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患者知情并确认正确执行书面医嘱

紧急抢救中口头临时医嘱双重检查紧急抢救中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等,完整记录并确认无误后使用转抄和执行处方、医嘱,须二人核对、签名程序输液安全严控“危急值”报告的流程与质量

P0.434

0.2550.5410.3450.3620.3150.4010.5680.5940.4800.242

用药、检验等重点环节的安全核查

【参考文献】

[1] 杨丹萍,何剑.医院强化医疗质量控制的实践探讨[J].中医药

管理杂志,2012,20(8):796-797.

[2] 王家耀,张萌.我国医疗质量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J].医学与

社会,2011,24(9):49-51.

[3] 张勘,罗旭,连斌,等.医疗质量评价的发展动态[J].中国卫

生事业管理,2005,2(2):105-106.

[4] 杨兰馥,徐蔚华,江春明.上海市急诊医疗质量管理监控指标

的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7):507-509.

[5] 段蕴铀,杨千湖,钱阳明,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的探索[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3,10(3):207-209.

[6] 宁燕.构建科学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J].现代医院管理,

2008,4(25):18-21.

[7] 刘向新.创新卫生监督工作模式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

健,2010,4(8):41-42.

[8] 李涛,张茜,任建宇,等.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临

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166.

(上接第39页)

疗服务,时间占了55.7%,而对于农村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收益较低的服务项目,占工作时间比例不足10%,“重医

[11-12]

轻防”的现象依然存在。

乡村医师培养计划有相应的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环节设计,但是具体实施中,难以全部达到计划要求。主要障碍在于基层社区现场实践教学缺乏,同时碍于基层师资带教资源不够,学生意识中对社区基层的工作角色认识不足,“重医轻防”的意识自然会在部分学生中形成。

在政策导向方面,政府应该加快乡村医师的管理体系、体制的创新,从机制上改变和提高乡村医师业务水平和待遇,扭转“重医轻防”现象。

3.2 公共卫生服务技能教材的开发与建设

在医学教育中,临床知识体系比较完善。对于基层社区的公共卫生技能培养显得非常不够[13],医学生在课堂上学了预防医学理论,却不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得以应用,往往要通过几年的实践工作才能适应基层具体工作。

在教学基地建设过程中,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安排专门计划进行公共卫生技能培养的教材体系建设。但针对社区公共卫生的许多技能和技术的训练教材编写,不是一举而成,需要公共卫生的每个专业条线共同协作,部门和学校都要重视,积极整合相关资源,通过几年建设才可以完成。3.3 要重视学校型、企业型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开发

与传统的居民型社区不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区的类型日益分化。学习型和企业型社区近年来持续增加,给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也带来了变化。在这些新的社区中,服务体系不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有关部门要加快在学校和企业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

标准、评价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和完整的管理政策、法规,填补这些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空白,有利于公共卫生实践教学进入这些社区,也有利于乡村医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浩.纵向复合型公共卫生教学基地建设实践与思考[J].上海

医药,2013,34(14):5-9.

[2] 王颖.上海城市社区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6):

33-40.

[3] 宣兆凯.学校社会工作理念与21世纪中国社区教育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55-60.

[4] 张金鹏,郑庆杰.企业型社区转型的组织嵌入与路径依赖[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4):74-79.

[5] 候渝生,陈健.搞好企业型社区建设的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389-391.

[6] 陈炳辉,王菁.社区再造的原则与战略——新公共管理下的城

市社区治理模式[J].行政论坛,2010,17(3):8-13.

[7] 徐建德,陆璇,顾大华,等.镇村一体化与全科团队在上海

市嘉定区的实践与探索[J]. 中国卫生资源,2011,14(4):212-215.

[8] 庄琴,季莹,毛丹.嘉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才培养管理的

探索与实践[J] .上海医药,2013,34(14):2-4.

[9] 季莹,周志远.医学高职乡村医生专业预防医学模块化实践教

学探索[J].上海医药,2013,34(14):9-11.

[10] 黄旭元,秦建晔,朱堃,等.乡村医生培养中的“双师型”师资

队伍建设[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2):25-49.

[11] 张勘,吴诗喻,胡天佐.上海市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与未来前瞻[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4):261-263.

[12] 钟姮.上海市乡村医生及其服务模式改革研究[D].上海:复

旦大学,2009.

[13] 谢娟,朱红,黄国伟.以“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为目

标的预防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635-6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