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来源:世旅网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善的教育”总结材料

新华镇中心小学 2009年4月8日

1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善良,汉语词典中作纯真温厚,没有恶意的解释;教育,作培养人才,传播知识之意。简而言之,善良教育就是培养人们对人对事纯真温厚的态度,向人们传递真、善、美的情感。

善良教育这个名词并不是首次提出,像德国这么一个有着悠久教育历史、在教育、科学发展史上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诸如韦伯、尼采、康德、爱因斯坦等)的国家,就以“善良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色。

我国许多地方中小学生施暴、凶杀、见死不救的现象屡有发生。例如,陕西城围县3名初中男生将一名女乞丐毒打凌辱至死;2003年4月13日下午,晋江市陈隶镇张某等五名少年一起到该镇溜石村沙场玩耍,5人在沙场上挖洞避雨,后因沙堆坍塌,张某被埋,另四少年竟未采取积极施救措施便骑车回家,当张某父母向四名少年询问儿子下落时,4人均未将实情告知,直到当晚11点多,4个人中的一人母亲,才将实情告知张某家长;2004年元月10日上午10时,南平市延平区塔前镇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一名九岁女孩晓琪被人杀死在家中,凶手竟是位14岁的初二学生,凶手居然若无其事地看着晓琪妈妈背着她上医院,且其手段及残忍,脖子几乎被砍断了。

这些事件透露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缺少一种应有的“善良教育”。具体而言,即是缺乏爱心、同情、宽容等品质,造成这种缺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和成人给孩子灌输了不良信息,例如一些凶杀片杀人如麻,常有血淋淋的镜头,电视银幕中“尔虞我诈”,社会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自私等等,这些过激、错误的引导,使

2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孩子原本善良的心理成份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少,有的孩子识别能力模糊,将“恶”视为“善”,倾向于暴力,及至触犯刑法而不知。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一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校针对农村学生实际特点,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总结,认为善的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做善良的人

善良应该是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一个善良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出不可忽视的光芒。在善良的人眼中,世界永远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内心充满爱,充满平和,充满和谐,充满坦荡,充满理解。

孔子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必须做一个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一定有爱心,有善心,有同情心,有责任心,有理解之心,有宽容之心,有道德之心,也一定是一个睿智聪明的人。

1、保护自然环境和动物

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家庭教育的一些做法,如家长在孩子刚会走路时就帮助孩子一起饲养一些小猫、小狗,让他们体验养育弱小生命的不易,从而培养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及对父母的感恩。在我们每个班级内都养几盆花,由老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又美化了环境。结合不同的季节对学生进行保护小动物的教育,例如夏季蜻蜓、青蛙等小动物的保护。冬季的麻雀保

3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护等等。

保护环境与热爱生命是一脉相承的,所以也应该作为善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平时,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危害,以及一些环保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形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正面环保效应。在环境保护月中,通过板报设计,环保知识竞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还把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进行宣传教育。

2、同情并帮助弱者、帮助有困难的人

一个善良的人往往是乐于分享的人,孩子在群体中的受欢迎程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取决于这个孩子是否乐于分享,所以善良教育应该把乐于分享纳入其中。现代家庭多数是小规模家庭——三口之家,一家人在一起,年纪最小的却往往最受重视,真的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冻着,大人做什么事情都顺着孩子的意,这也往往会养成孩子自私狭隘的个性。古语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往往用“乐善好施”这个词来形容,可见善良和施舍、分享是分不开的,所以乐于分享也应是善良教育的一个重要教育内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都有“子不教,父之过”之说,因此,父母在实施善良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南丁格尔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后来有记者采访她时,她把自己的爱心、同情心、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的形成都归功于她所接受的“爱心教育”,而施教者就是她的父母。原来,她的父母

4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为人慈善,常常施舍穷人。在南丁格尔很小的时候,她就经常看到爸爸妈妈总是会每隔一段时间就搜集大量的旧衣服和穿不了的衣服去施舍给那些穷人,而每次爸爸妈妈都会带着小南丁格尔一起去,穷人们困顿的生活环境对小南丁格尔的心灵触动很大,渐渐地在父母的这种熏陶下,她也渐渐地萌生了要为穷人、病人服务的想法。从南丁格尔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到父母的善言善行对孩子的影响之大。所以我们学校和家长联合,注重家庭教育,每学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方法。让家长首先身体力行,教会孩子如何关心他人、同情弱者、待人以礼。除了爱心之外,家庭之中还可以教给孩子的东西很多,如对生活积极的态度、节约和环保的基本知识、热爱自然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一颗感恩的心。学校也利用一些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校开展了2007年“送温暖、献爱心”捐助活动,校领导班子带头捐款,教师捐款也非常踊跃,不到半天时间共捐款2090元。给农村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同时也教育了学生。2008年我们学校开展的“情系灾区”系列活动。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地震,5月19日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了捐款倡议书,学生们把平时省下的零花钱,汇成一份份对灾区人民的爱,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全校师生共捐款9900.70元,5月26日,全体党员以缴纳特殊党费的形式再次为灾区捐款4100.00元,学校通过降半旗,全校师生肃立3分钟,表达对死难者的哀思,此外,学校通过征文、墙报等形式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5月18日全校进行了“情系灾区人民”的主题班

5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队会观摩,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

3、包容他人,有宽容心

宽容是指宽厚能容忍以及包涵、原谅、不计较。仁爱是指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宽容和仁爱是古人最推崇的高尚品质,从“仁者爱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可见一般,所以宽容、仁爱也应该被作为善良教育的教育内容之一。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读书,了解名人一些宽容待人的故事,写读书笔记,谈感受,做对比,使每个学生都能能以宽容的心来面对每一个人。可以清楚的看到,为一点小事争吵的人少了,大打出手的人没有了。

4、唾弃暴力,远离暴力

和平、友爱一贯被人们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善良的标准之一,反对暴力是世界各族人民的一向主张和心愿;而小学时期又是孩子各种道德观念、道德标准和健康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在善良教育过程中对学生开展和平、友爱,反对暴力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我们学校通过画展、板报宣传等形式,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说善良的话

不管说什么话,你都会先考虑会不会伤害到别人。真诚的对待别人,帮助别人。

1、面对父母:早上起床,见到父母或长辈先问好,家中吃饭请长辈先就座,离家或归家与家长打招呼。到他人家中一定要先敲门,

6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未经允许绝不闯入。

2、面对教师:每天进校第一次见教师鞠躬问好,上下课起立向教师行注目礼,课上发言先举手,课余进办公室要喊\"报告\",可轻敲门。经允许后再进入,离校与老师道别。

3、面对同伴:礼貌待人,使用好礼貌用语:请、您、您好、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使用好体态语言: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

三、办善良的事

1、在学校内:平等待人,团结同学,积极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通过班会等形式教育学生,增强了学生集体责任感。

2、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和邻里和睦相处,注意保护环境。每学期放假期间,学校都会布置任务,在家里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争强了学生家庭责任感。

3、在社会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规则,严守国家法令。例如:在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月中,我校都积极组织同学们到社区中,到敬老院等地方做服务活动,争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塑善良的质

善良是人的本性,也是做人的基本品德。一个人如果拥有一颗善良之心。就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世间的人和事,就会发自内心地珍爱世间万物。所以要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形成一种品质。

7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为了达到上述教育目标,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学校必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着重抓好道德法制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及青春期教育和心理卫生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他们应该是一个对祖国忠心,对社会有爱心,对家长有孝心,对他人关心,对自己有信心的高素质公民,只有这样,才能抵制社会不良的风气的侵蚀和精神垃圾的毒害。学校每年都会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一些节日通过班队会、升旗仪式和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在08年“十.一”国庆节时,举行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全校征文书画比赛,全校师生用自己的笔墨作品献歌颂自己祖国、祝福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

第二、必须抓好心理卫生教育,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力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以增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排解,自我调解的能力。帮助一些心理失衡的学生克服和纠正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防止不良、过激行为的发生,培养其自信自强,热爱生活,乐观处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我们学校把心里健康作为一门学科来开设,有受培训过的专职教师做心里辅导老师,做学生的朋友,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第三、学校有必要改进思想教育工作,增设法制教育讲座,把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为切实增强少年儿童的铁路安全自护知识和能力,杜绝铁路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讲座 。09年3月13日,佳木斯铁路公安处、峻德车站派出所警官来到学校开展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8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和谐共建平安铁路”的安全法制宣传活动。警官引用大量的铁路交通安全案例,结合我国铁路安全法律法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提醒和教育广大师生珍爱生命,遵守法律,爱护铁路。同时,还展出有关法律条文和铁路安全知识挂图,通过讲座增强了学生的守法意识。 要用自己的爱,教育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从小培养博爱、同情、宽容等品德。

第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帮助家长培育健全爱的环境。善的教育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家庭之中,存在着四种不同关系、不同性质的爱,只有当孩子生活在这种健全的爱的环境中,才能享受关怀,培养出一颗善良之心。 1、子女之爱

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对其所受到的父母之爱的回应,其自尊、自爱、孝顺、负责任等素质都是从父母的日常表现中获得的,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正确的爱,正确的榜样作用。 2、同伴之爱

看到父母及其他长辈爱他们的同伴,孩子也会学着爱自己的朋友。目前我国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缺少同胞兄弟姐妹之爱的实践机会,这个阶段爱的学习就只能由幼儿园、学校或社区环境加以弥补了。父母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和同伴在一起。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孩子会从中学会理解、分享、团结、帮助。 3、夫妻之爱

9 / 10

让孩子拥有善良的心

夫妻关系的和谐美满,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孩子可以从夫妻的相互关心和爱护中学会理解、接纳、欣赏、真诚和肯定等美好的品质。夫妻之爱给孩子传递的另一个观念是忠诚。这也是培养孩子善良之心的关键。 4、父母之爱

当孩子在接受了以上几种爱的教育以后,他们就会成为一个善良、有健康品质的人,当他们成为父母时,才能把正确的爱、善良的心传递给他们的下一代,所以,这种教育是生生不息的。

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倡导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今天, “善良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母者应当意识到,“善良教育”,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并能产生久远的影响。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其实是使孩子从小懂得如何爱世界,从而树立一种责任。 总而言之,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青少年教育和预防犯罪的网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为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在成人社会提倡和鼓励“善良教育”使同情帮助弱小者成为一种风气、倘若家长缺乏善良,孩子的博爱和宽容从何而来,善良教育是下一代自强自立的人生起点。

10 /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