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
第 1 页 共 7 页
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
在学习上,摸索学习方法,高效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正视错误并积极改正。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一定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挑战。下面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主要是相互融合的过程。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不断的爆发战争,由于农耕文明较之游牧文明先进,所以即便农耕文明军事失利,国破家亡,最后也会将征服者同化,最后融为一体。形成了目前我国的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社会格局。这些长期共同生活在一片国土上的各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一、民族融合的含义、主要方式和意义:见上文表述。 二、民族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形式及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特点: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表现:一是战争:①民族掠夺战争。②民族征服战争。③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④反抗民族压迫的民族。⑤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
二是和平:①和亲。②贸易。③会盟。④通贡。
处理方式():①战争。②设管理机构。③册封。④和亲。⑤会盟(“议和”)。⑥互市。⑦防御(如迁民屯边,修筑长城等)
第 2 页 共 7 页
三、历代对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管辖(史实可略?) 东北:①唐:设黑水、忽汗州都督府。②元:设辽阳行省。③明:设奴儿干都司。④清:设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 西北():①西汉: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②东汉:班超经营西域,重设西域都护。③唐:设安西、北庭都护府。④元:设岭北行省。⑤清: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理蒙古各部)、伊犁将军(辖整个地区)。
:①元:设宣政院管辖。②明:设卫所,建立僧官制度。③清:确立对_、班禅册封制度;设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设理藩院。
西南(云贵川):①西汉:汉武帝在西南夷设郡县。②三国:蜀国任用少数民族首领做官。③唐: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元:设云南、四川行省;建立土司制度。⑤明:实行土司制度;贵州“改土归流”后成为省级行政单位。⑥清:雍正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 :(1)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依据有:①三国吴:230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②隋:隋炀帝三次派人去流求。③元: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流球。④清:1662年,郑成功收复;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设省。
(2)15-1945年被日本割占,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回归祖国。
(3)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法律依据
第 3 页 共 7 页
①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②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规定必须实施。③1972年,中美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是中国的一部分。 (4)解决总的方针、原则、方式 方针:“和平统一,” 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方式:“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四、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1.中华民族的起源:原始社会末期,黄炎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2.民族融合的开始: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逐步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的统一,标志着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4.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两汉时期,实现了对西域、西南及华南两广地区的统治,既大大扩展了疆域,又有效地开发了边疆。 5.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民族迁徙,各民族联合斗争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出现了中国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6.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隋唐时期,高度繁荣的经济
第 4 页 共 7 页
文化对周边少数民族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以更大范围、多种形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的联系和管理,特别在西北和东北奠定了祖国疆域的基础。
7.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民族融合高潮的再一次出现: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逐步完成了封建化,为元朝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元统一后,形成了中国历第二次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8.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明清时期,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了周边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在清朝,粉碎了少数民族贵族与西方侵华势力国家的阴谋;同时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集权,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式巩固下来。 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2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过程:外商企业—洋务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来源: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4)分布:沿海、长江流域各通商口岸。
(5)级的共同优点;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三重压迫、剥削,性;和农民阶级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联盟;集中程度高,便于宣传,组织工人进行斗争。中国无产阶级这些特点和优点,必然使它成为近代中国最先进最的阶级。
第 5 页 共 7 页
(6)中国无产阶级早期斗争:早期的中国无产阶级虽然还没有形成一种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灾难和悲惨的生活境遇,已经使他们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如工人罢工、江南制造总局工人罢工等。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一,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第二,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产生了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
第三,促进了中国民主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同时,无产阶级也随之壮大,这又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3 一、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
1.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
2.分封的诸侯等是世袭的,并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任免,官位不世袭,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3.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性很大,容易发展成地方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第 6 页 共 7 页
二、如何认识中国古代主义集权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1.确立标志: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后,确立了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了完备的和地方行政。这套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主义集权制度的确立。
2.突出特征:皇权至高无上,主要表现在皇位世袭和皇帝总揽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和地方的必须绝对服从皇帝的命令。
3.制度的本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的统治。
4.内部矛盾:一是内部矛盾,即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和地方的矛盾。
5.发展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同时不断调整、变革监察和选官制度。 高三历史学科必修知识点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