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葡萄沟》教学设计

来源:世旅网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11课《葡萄沟》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葡萄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目标 1.熟悉课文脉络及描写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识目标 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本课生字词及多音字的正确读法。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二年级 1.学会认读18个生字,能够正确书10个汉字。 2.过程与方法: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葡萄沟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难点 1.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的深意。 2.通过对葡萄沟的描写,引导学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学法 问题学习 教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吃什么水果呢?(演示第2、3张幻灯片) 你们知道葡萄是在什么时候成熟吗? 那你们知道怎样可以把新鲜的葡萄保存起来吗? 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师生互动 苹果、梨、西瓜、以学生喜欢葡萄等。 八九月。 把葡萄制成葡萄干。 想。 的话题切入主题。 让学生知道学习的内容。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盛产葡萄的地方,读课题 《葡萄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制作葡萄干的。(演示第4张幻沟》。 灯片)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坡”的偏旁是“土” “起”的偏旁是“走” “收”的偏旁是“攵” “利”的偏旁是“刂”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城”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识记生字。 让学生明白课文讲述的故事内容。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新疆吐鲁番 茂密 梯田 凉棚 维吾尔族 阴房 碉堡 蒸发 二、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什么事情?(演示第 9张幻灯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新疆吐鲁番有个叫(葡萄 沟)的地方,出产(水果),到了秋季,人们最喜 欢的(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美丽极了。人们把收下来的一部分葡萄送到(城里),另一部分制成了(葡萄干)。 2.研读第一段,走进葡萄沟。(演示第10-13张幻灯片)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1)这里说的是什么地方的事情? 新疆吐鲁番的葡 通过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认识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千米处,萄沟。 南北长约8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因盛产葡萄而得名,是新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胜地。 (2)那里出产什么呢? 出产:天然生长或人工生产。 (3)都出产什么水果呢? 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八九月是葡萄。 (4)人们最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水果呢? 3.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葡萄沟的葡萄是怎样的吧!(演示第13-22张幻灯片)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 水果。 葡萄。 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 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葡萄沟的葡萄在哪种植的? 梯田:在山坡上沿着山坡的水平方向修筑的条 山坡的梯田上。 状的田地。 多音字: zhònɡ(种植)(种树) 种 zhǒnɡ(种子)(播种) (2)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3)葡萄是什么样子的? (4)这里说葡萄都有什么颜色? (5)这里怎样形容葡萄的颜色多?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 (6)按照这句话写一写句子。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①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②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跳皮筋的、有捉迷藏的、有跳房子的,)丰富多彩,热闹极了。 (7)思考:同学们,你们说在这句话中可以把“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吗?为什么呢? 比喻。 把茂密的枝叶比 多音字导读。 认识葡萄的形状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作了绿色的凉棚。 一大串一大串的 红的、白的、紫的、 暗红的、淡绿的 五光十色。 练习写句子。 比较词语,提升学生思考不可以。“五光十色”说的是色彩多而鲜艳, 而“五颜六色”说的是色彩多;这里说的是葡萄有 能力。 了解维吾尔族风情。 多音字导读。 了解维吾尔居住地及习俗。 很多的颜色而且很鲜艳,所以应该用“五光十色”。 (8)在葡萄成熟的时候到葡萄沟去会怎样呢? 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多音字: hǎo(好人)(好坏) 好 hào(好客)(爱好) “热情好客”“准会”“最甜”说明了什么?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4.那么收下来的葡萄都怎样处理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第23-32张幻灯片) 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1)收下来的葡萄都是怎样处理的呢? 说明了维吾尔族人待人很好,友善和睦。 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多音字: ɡān(干净)(葡萄干) 干 ɡàn(才干)(干活) (2)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运到阴房——挂在架上——蒸发水分——制成葡萄干。 多音字: fèn(水分)(养分) 分 fēn(分开)(分别) (3)阴房修在山坡上,样子很像碉堡。 阴房:在葡萄沟较高的坡地上,建的一种晾葡萄干的特殊房屋,它的四周都用土坯叠砌,但在墙上密密麻麻布满气孔。 碉堡:碉堡是军事上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4)水分是怎样蒸发掉的呢? 利用流动地空气把水分蒸发掉。也就是热空气从阴房四周的小孔里循环流动。 (5)这里的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呢? (6)同学们,你们觉得葡萄沟怎么样呢?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比喻。 把阴房比作了碉堡。 多音字导读。 多音字导读。 颜色鲜,味道甜。 (7)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8)同学们,你们觉得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葡萄沟的景色美,葡萄甜,还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 三、归纳总结(演示第33张幻灯片) 学习了《葡萄沟》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我知道了葡萄沟生产葡萄,那里的葡萄又大又甜,品种还很多,销往全国各地,为新疆吐鲁番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还知道了葡萄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演示第34张幻灯片) 1.我会扩词。 客(客人)(做客) 收(丰收)(收拾) 市(城市)(市区) 五、作业布置(演示第35张幻灯片) 1.带感情地朗读课。 2.完成课后习题。 课堂小结 《葡萄沟》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出产的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葡萄沟 总结全文。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学习本课后的感想。 教学反思 《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赞美了那里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学习本课,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名族的热爱之情。

及时反思,总结收获,发现不足。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课后拓展

名言名句:

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华罗庚

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陈景润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不怕读得少,只怕记不牢。——徐特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

今天你所翻的一页页书,就是你明天你所数的一张张钞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