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之我思
太原市万柏林三中 郑胡娣
为什么要让孩子们学习历史,其实说白了就是为了达到“前人之事,我以为鉴”。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正如《论语》中所言“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通过历史中人物的成败功过,可以反思自己的行为;通过王朝更替,可以让当政者居安思危;通过战争的残酷,可以警醒人们爱护和平……
近年来很火一位的高中老师,被人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袁腾飞曾出了一部书——《历史是个什么玩意》,他的书里,用通俗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们教授着历史。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很多孩子们说起上历史课就很发愁。记得很多年前我还是学生的时候,也对历史很厌倦,每天就是死记硬背,特别的枯燥。然而私底下,我是很喜欢历史的,常常就拿着历史故事读的废寝忘食。记得曾今看孙皓晖写的《大秦帝国》,6部11卷厚厚一的一套书,却是迷恋的让我在一个多星期废寝忘食的读完了。
其实在历史的教学中,我觉得就应该多让孩子们读书。这里的书不是指那些让孩子们看了一遍又一遍,枯燥的历史课本。而是广泛的历史小说,或是历史名家们以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的历史。就比如前几年红极一时的《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讲述着明朝的历史,我想很多人看过这部书后,对明朝的历史,政体,经济都有了很大的了解,详细而全面。还比如柏杨写的《中国人史纲》,他的很多语言及见解都有独到之处。而这些,不是单纯的历史课本和历史教学中能简单讲完的。
斯诺夫利阿里斯的《全球通史》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好评,同样是讲述历史,而这本书
却被认作经典。究其原因,就是作者运用着现在的观点看着历史。不仅仅是书中对全球史的新视角,最重要的是在讲述历史中,还深刻着连接现实,在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理解现实的时候,让人们思考着未来。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学习历史所想要达到的。“以过去为鉴,联系现在,思考未来。”。
说起教学,老师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师表所作的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必要的。现在还记得初中时期的语文老师,经常拿着诗词给我们朗诵着,有时情不自禁之间甚至会站在讲桌之上。正是这种教学,才培育出我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对于中国渊源古老文化的向往。现在的社会,不是说你学的知识有多少,而是你学习的能力有多强。而兴趣,就是学习不竭的动力。
历史是个很有魅力的东西,千古逐鹿,改朝换代,王侯将相,鸿儒白丁。所以我认为历史并不难教,丰富的历史故事,足以让学生们深深迷恋。而同时历史也难教,这要求着作为我们老师必须有旁征博引,自己对历史深深的热爱以及了解的能力。
其实在初中历史的考试中,所考的都是很浅显的一些问题,作为所谓的重点内容,记忆方面的内容,每节课很短的时间就可以讲完,而剩下的时间,所作的我觉得是远比讲重点所重要很多的东西。旁征博引,讲述历史人物与故事,推荐学生们扩大阅读,扩展学生眼界,在学生们了解历史人物的同时,对于其性格及人生观的建立有着很大的影响。就比如世界史上讲述二战,完全可以在课上给学生们讲讲丘吉尔,罗斯福,甚至希特勒的故事,他们每个人不论历史的功过,个人发展的道路上都充满了励志与艰辛。
此处引用板仓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也希望每位教师都以此为勉。
“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