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设备入井验收制度

设备入井验收制度

来源:世旅网
设备入井验收制度

背景

随着日益深入的煤炭开采,煤矿井下设备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高效、越来越智能化。但是,设备质量的上升并不代表着设备安全的保障,煤矿井下设备依旧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风险。为了更好地保障煤矿生产安全,实行设备入井验收制度,对设备进行合格检测和安全评估已经成为煤炭行业推行的一项新举措。

制度内容

1. 验证设备安全性能的必要性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掌握设备的基本性能和安全技术特点是必要的,这需要依靠设备制造商的设计资料、参考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等,对设备进行基本性能/安全性能、质量、工作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检验评价。

2. 设备验收标准

对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设备进行审核,并按照相关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验收的标准主要包括:

• 设备的安全性能应符合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工作环境适应性要求

(如温度、湿度、气味、粉尘污染)等。

• 设备构造、科技含量、性能指标、可靠性、易维修性、配套完备

性等应符合相关要求。

• 通过对设备制造厂质保体系、工艺控制水平、检验检测能力等进

行考察,通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审查和下游用户使用评价等方式来对设备制造企业的综合能力和信誉进行综合评估。

3. 验收程序

• 审查材料。对进入煤矿井下的设备的质量检验、检测证书及其他

有关验收材料进行综合评估。

• 初步检查。进入煤井后,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检查、接线

检查以及描述、简图、维修手册等材料的核对。

• 电气检查。对设备的电气部分进行检测,包括电气绝缘、接地、

功率消耗测试、线缆保护等内容。

• 机械检查。对设备的机械部分进行检测,包括传动部件、转动部

位、防范措施等内容。

• 功能性能检查。对设备的总体功能性能、高低温试验、噪声测试、

扭矩测试等等进行检查。

• 现场验证。对设备在井下实际运作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

验证。

• 期间评估。在验收期间对设备持续工作时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

估。

• 验收结果评估。综合所有验收材料、现场验证、期间评估结果,

对设备是否合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应在正式验收报告中表述清楚。

以上步骤为常规验收程序,验收的具体流程根据煤矿中不同的设备种类进行调整。

4. 相关注意事项

• 煤矿企业必须确定设备验收人员,由工会代表、企业管理人员及

新设备使用者、生产部门、安全专家和生产人员共同组成验收小组,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验评估。

• 设备使用单位在验收前必须了解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条款,

针对设备的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措施、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解和培训。

• 设备验收报告必须详细记录设备的规格型号、名称、制造商、供

货者、安装日期、安装地点、检查人员、验收日期等,同时也要记录每个环节的质检人员姓名及负责部门。

• 验收失败的设备应立即停机,对故障问题进行分析排除,直到再

次通过验收为止。

结论

煤矿行业作为国家能源生产的重点行业,设备入井验收制度落实与否将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制定和完善设备入井验收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保证煤矿设备质量的稳定性和可信度,降低煤矿生产事故的发生率,使得煤矿生产顺利、稳定、高效进行。

因此,煤炭企业应该重视设备入井验收制度,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确保制度能够得到有效贯彻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