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相关问题的探讨
水利工程的运用、操作、维修和保护工作,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工程建成后,必须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和验证原来规划、设计的正确性。近年来,我国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也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轨道。尽管如此,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水利工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就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1.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现状
1.1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机制不活
目前,水管单位缺乏科学定性,既不像事业单位,又不像企业。水利工程大部分为综合利用工程,既有公益性功能,又有一定的经营开发功能,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混在一起,界限不清。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之间的管理关系不顺, 权责不明。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既要保证社会效益,又要按市场经济要求运行;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按管理权限维护水利工程安全;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本着国家扶持、谁管理谁使用、谁受益谁投入的原则,多元投资建设水利工程,严格监督管理资金的使用方向;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1.2单位机构臃肿,社会保障机制不全
水管单位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机构臃肿,非工程管理岗位较多,因人设事,因人设岗,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在人员总量过剩的同时,各地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无法满足工程管理的基本需求。要深化水管单位内部改革,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在编制确定、按需设岗的基础上,按岗聘人,竞争上岗。单位领导通过竞选方式选聘,定期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事业单位员工实行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精简机构,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逐步调整人员结构,不断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处理好这一关系,将十分有利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轻装上阵,提高职工素质和提高劳动生产力,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系。以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目标考核制度。
1.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正常投入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有的小型水利工程维修无经费,老化失修严重;有管理单位的等、靠、要,无管理单位的没有人问;多数工程没有专兼职管护人员,个别工程甚至没有建完就遭到破坏。在人员经费的供给方面,不少承担防洪、排涝工作任务的,财政供给不足,使得这些人员想法子找米下锅,没有精力投人管理工作。要利用建设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进一步争取中央支持。要进一步整合
部门投入,各行业、各部门可用资金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上来。
2.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部分已建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工程质量有待提高,不能满足防洪兴利需要
一些大江大河的堤防工程普遍存在堤顶高程不足、堤身断面单薄、堤基渗涌严重等问题。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据统计,我国已建各类水库大坝86000余座,病险水库占40%左右。这些病险水库有的降低水位,甚至空库运行,严重影响其效益的发挥;有的带病运行,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失事,将会造成惨重损失。
2.2“重建轻管”使水利工程管理手段落后,技术水平低,影响工程建设及其效益的发挥
大量的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不少病险工程没能得到及时除险加固。在管理手段和技术方面,就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控)而言,目前的监测(控)覆盖范围及水平与我国水利工程安全和调度运行要求还很不相称,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关于工程安全监测和评价的国家级水利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软件”上,无论是水利工程安全管理,还是除险加固安排与资金投入都需要对工程做出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估。
2.3水利工程建设跟不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及环境发展的需要
目前的水利工程建设落后于形势需要,有些大江大河至今仍无控制性水库工程,缺乏对洪水的调控手段,致使防洪处于被动局面。北方的干旱缺水严重影响人民生话和国民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必须要有足够水资源作保证。我国修建了不少地面水库,可对资源丰富的地下水库的利用却研究的不多。我国在解决北方、西部的干旱缺水和生态恶化问题时,应结合地下水库的利用采取综台治理措施。我国城市建设发展很快,现代化大都市的污水排放及处理是必须解决的环保问题,尤其是工业化大都市。
3.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
3.1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
一要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筑市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市场主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三要大力推进水利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行业协会,开展信息和评估业务,努力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四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把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
共同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环境。
3.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切实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作用
一要高标准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要合理组建,既要求专业技术人才、业务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的合理配置,又要求有一定比例、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二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三要依法组织招标,并按规定签订有关合同。四要严格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五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六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七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八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九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和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十要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十一要积极推行“代建制”、“总承包制”等管理模式。
3.3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是形成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之一
施工单位质量控制和管理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一要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二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三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四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五是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要持证上岗。
4.结束语
目前,水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及水生态恶化是水利工作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应围绕解决这三大问题开展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做好水利科技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在采取必要的水利工程措施的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非工程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