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里阳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大,表现在自然条件下无法稳产,若不采用增产措施,就无法大规模投产。面对这一现状,本文对我国正在应用的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以第三采油厂为例对分层注水工艺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低渗透 注水 分层注水
Layered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Gao Liyang
Xi’an Shiyou University,Shanxi Xi’an 710065
Abstract: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development is difficult,and performance in the natural production capacity is low,if we do not adopt measur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it may not be able to put into production. In the face of this situation,we will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t the end of the paper,the third production plant was as an example analysis of layered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Keywords:low permeability;water injection;layered water injection
1 开发现状
我国已发现的陆地上的低渗透油田共285个,储量约40×10t,分散在全国21个油区,虽然各油区的低渗油田数量不同,但都分散分布。分层注水现已成为解决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层间矛盾,维持油田能量的长期稳产和高产,也是提高采收率的一种重要的手段。8[1]通过多年的试验应用,空心分层注水工艺成为一个分注新工艺技术,满足第三采油厂对分注工艺的现场要求,可以继续完善和配套的基础,为空心分层注水有利的现场条件,达到推广的目的。3 分层注水技术现场应用实例
在此以长6油藏为例说明分层注水技术在长庆油田应用的具体效果,进行应用效果的评价分析。2 分层注水工艺应用分析2.1 分层注水现状
由于部分区域多油层,隔层厚,笼统注水的方式无法实现油藏精细注水的要求[2],为提高改善开发多油层区块水驱动的效果,2004年以杏河区为主,实施井下分层注水13口井,分层测试11口,基本达到要求的9口。杏河区对老区6口,新区3口共9口进行测试。正在进行分层测试的井已经有7口,基本达到要求:杏2-4、杏17-7、杏4-9、杏56-30、杏54-30、杏21-4。杏6-2单层吸水分层测试未达到要求的,因注水不够没有测试杏2-9。3.1 长6油藏采用分层注水的必要性
第三采油厂长6油藏年产油量达253×104t,占总产油量72%左右;由于含油层系较多,并且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开发过程中,会产生很多问题。分层注水可以解决上面问题。淫才为了改善油田的生产状况,2003年在多个地区进行了分层注水,很好的提高了采收率。3.2 分层注水现场完成情况
分层注水的配注有很高的要求,第一要进行分层测试,检查分层是否达到标准,第二通过地面控制、调试和更换合适水嘴使各层分别达到要求。2.2 分注工艺技术现场应用分析
长庆油田目前采用用油套分注工艺的方法进行分注,因为近年来油田开发定向井数量的增多,出现了不能反洗井等问题。为此,试验应用了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空心分层注水工艺[3]。空心分层注水管柱分为锚定补偿式管柱和悬挂式管柱,主要采用悬挂式管柱。主要结构由单流阀、水力锚、封隔器、配水器、母堵和筛管组成。空心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的工艺原理:(1)注水:当配水器的活塞完成封隔器的坐封后,将水注入轨道,通过注水通道,实现空心分层注水。(2)反洗井:由油套环空部分注入洗井液,洗井液沿封隔器的反洗通道、底部筛管和底部从油管返回,达到洗井的目的。(3)解封:管柱解封同时下放管柱,之后起出井下管柱[4]。4 结论与建议
(1)通过对第三采油厂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得知,分层注水可以有效地改善油层剖面上的吸水差异。(2)鉴于产油井和注水井的吸水剖面状况,应该通过新的科技技术来多研究和探索新的注水方法,完善分层注水工艺,进一步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参考文献
[1]王增林,崔玉海,等.锚定补偿式分层注水管柱研究及应用[J].石油机械,2001,29(10):30-31.
[2]杨勤生.一种新型偏心分层注水工艺管柱[J].石油钻采工艺,2002,24(2):74-75.
[3]董文军,胡长城,等.防聚合物返吐分层注水新技术[J].石油机械,2004,32(7):49-50.
[4]史成恩,朱圣举,等.长庆特低渗油田注采调控技术[R].2002.
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