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危害损失测定试验方案

来源:世旅网
苹果病虫害综合危害损失评估试验技术方案

一、试验目的

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非防区等处理,系统调查统计不同处理区的病虫草发生危害情况,对比分析产量结果,明确各种病虫并存状态下,农作物综合受害产量损失的情况,包括病虫害潜在的危害损失和防治后的实际损失。经过统计分析,总结出一套比较全面准确的病虫危害损失统计标准,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统计的准确性,科学评估病虫害危害率。同时,综合各地单一病虫危害损失研究成果,结合长期从事病虫害危害损失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探讨和评估单一病虫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为正确估测各病虫的单一危害损失提供依据。

二、试验设计

1、试验地点:选择苹果主产区、苹果病虫害常年发生情况及栽培管理水平在本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果园。

2、试验处理:试验安排在一个面积2亩以上、盛产期的果园,同时选择另一个种植品种、土壤类型、树龄大小、肥水、近年产量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基本一致的果园做为农民自防区。试验区果园设A、B、C、D四个处理。

A:病虫害均防区(专防区)。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B:病害防治区。只防治病害,不防治虫害,其他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套袋正常进行。

C:虫害防治区。只防治虫害,不防治病害,其它栽培管理正常进行,套袋正常进行。

D:非防区。非防区田间不进行任何防治,使病虫草害自然发生。栽培管理正常进行,不套袋。

E:农民自防区(自防区)。在另一果园,在没有任何专业人员指导下,果农自己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3、田间设计:试验区果园与自防区果园苹果品种、土壤类型、树龄大小、树势、肥水等生产条件基本一致,A、B、C、D、E各处理按顺序选5株定点调查,要求各株树均为同一品种,近年产量、树龄、树势等基本一致,均无腐烂病发生。

1

三、试验规程

1、试验区选择与管理

(1)试验区管理。按顺序排列,最好设隔离树,各株树均编号,挂上标志牌。

(2)田间管理。模拟大田进行田间管理,各试验区施肥、浇水、修剪等生产管理要基本一致,各树留果量基本一致。

2、病虫害发生调查

调查时间可结合测报调查,在病虫草害发生盛期和高峰期进行,记录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密度和发生程度,凡果园中出现的对产量构成影响的病虫害都应进行调查(以下未提供调查表格的病虫可自行设计)。

病虫害发生程度的判别按印发的苹果主要病虫监测技术规范标准执行,其余病虫根据历年发生情况并结合最终损失情况来确定。

(1)苹果褐斑病与斑点落叶病调查方法。

苹果落花之后至采收前,每周调查1次,调查全部株数,按五点取样的办法,在每株树的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随机调查200片叶,分级记载入表1。

表1 苹果褐斑病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病日期 株编号 总叶数 病叶数 叶率(%) 落叶率 (%)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严重度 病指 备注 (天气情况等)

表2 苹果斑点落叶病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病叶率(%)

落叶率 (%)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严重度 病指 备注 (天气情况等) 株日期 编号 总叶数 病叶数 2

褐斑病或斑点落叶病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上病斑占叶面积10%以下; 2级:叶片上病斑占叶面积10%-25%; 3级:叶片上病斑占叶面积25%-40%; 4级:叶片上病斑占叶面积41%-65%以上;

5级:叶片上病斑占叶面积66%以上。因早期落叶病造成的落叶,脱落叶片记录为5级。

∑xf

病指(%)=

n∑f

∑是积加号,x是等级0,1,……;f是各级病叶的数量;n是最高级。 (2)轮纹病调查方法

枝干病瘤调查,花谢前采取一次性调查,在每株树主杆(主杆距地面多高位置)及东南西北方位主侧枝(距主杆多长距离)上各取100cm2调查病瘤数量,并分级记载(见病瘤分级标准),结果记入表2。

表3 苹果轮纹病病瘤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病瘤日期 株编号 (月/日) 调查枝枝干面积(cm) 0 1 2 3 2平均单位面积病瘤数 (个/cm) 2备注 病指 (天气情况等) 病瘤分级 总量(个) 枝干病瘤分级标准 0级:无病瘤

1级:枝干平均每百cm有病瘤数1-5个;

2

2级:枝干平均每百cm有病瘤数6-10个;

2

3级:枝干平均每cm有病瘤数10个以上。

2

3

(3)苹果白粉病调查方法

白粉病春季发生盛期5-6月及秋季发生盛期8-9月各调查2次,按5点取样法,在东西南北中随机选取5个枝条,调查新梢或病叶发病率,调查结果记入表4。

表4 苹果白粉病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日期 株编号 调查梢数 被害梢率% 调查叶数 被害叶率% 发生程度 备注 (4)苹果锈病调查方法

发生盛期调查2次,按5点取样法,在东西南北中随机选取5个样点,每点查50片树叶及50个果实,调查病叶率、百叶病斑及病果率,调查结果记入表5。

表5 苹果锈病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株编号 生育期 叶数 单叶 病叶率% 病斑 调查 病果率% 果数 发生 备注 程度 (5)金纹细蛾调查方法

金纹细蛾1-4代为害盛期,主害代还需在为害盛期前调查一次,共调查5-6次,按东西南北中随机选取5个枝条,每枝条选10片叶,共查250片叶子,调查有虫叶数、虫斑数及幼虫数量,计算被害叶率、百叶虫斑、百叶虫量及寄生率等,确定发生程度,调查结果记入表4。

表6 苹果金纹细蛾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日期 株编号 调查叶被害叶数 率% 活虫数 百叶虫百叶虫斑 寄生率% 落叶率% 发生程度 量 备注 (6)苹果黄蚜调查方法

4

黄蚜发生盛期调查2-3次,按5点取样法,在东西南北中各随机选取10个枝梢, 共50个枝梢,统计新梢被害率、被害叶率、百梢蚜量,调查结果记入表4。

表7 苹果黄蚜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日期 株编号 调查梢数 被害梢率% 调查叶数 被害叶百梢蚜量率% (头) 发生程度 备注 (7)山楂叶螨与苹果叶螨调查方法。

苹果落花后至8月下旬,每周调查一次,每次从树冠内膛和基部三主枝中部分东西南北中各随机调查4片叶,每株20片叶,5株共调查100片叶,统计卵、幼螨、若螨、成螨数,结果记于表8。7月份及其以后,每株加查树冠外围叶片10个。

表8 山楂叶螨或苹果叶螨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调查日调查叶活动幼虫数(头) 百叶螨量 百叶夏卵数(粒) 天敌数量 益害比 气温 降水 气象因素 备注 期 数 东 南 西 北 中 合 东 南 西 北 中 合 (8)苹小卷叶蛾类调查方法

在各代幼虫为害盛期,按5点取样法,在每树东西南北中随机选取5个点,每点连续抽取10个枝梢,检查苹小卷叶蛾虫苞和幼虫数,调查结果记入表4,计算卷梢(枝)率、百梢(枝)虫苞、百梢(枝)活虫。

表9 苹小卷叶蛾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日期 调查株数 调查枝梢数

虫苞数 卷梢(枝)百梢(枝)百梢(枝)率% 虫苞 活虫 发生程度 备注 5

(9)介壳虫类调查方法

介壳虫的种类繁多,其习性也不尽相同,在虫量密度较低时,可全株目测调查,虫量大时,按5点取样法,各个部位分别取50厘米长度的样枝或者是50片树叶来统计介壳虫的虫口数量。

表10 介壳虫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平均每日期 生育期 调查株数 调查枝梢数 调查介壳虫种叶数 类 50cm枝介壳数 平均每50cm枝虫量 平均百叶虫量(头) 发生程度 备注 (10)后期病虫果综合调查

后期果实病虫果率调查,采取一次性调查,果实收获前10天或收获时结合产量调查,每树调查全部果实,并分5级记载(见分级标准)入表11。苹果生长期发病或虫伤脱落的果实,要在备注栏说明原因,并记入相应病虫的最大级别。

表11 苹果果实综合被害情况调查记载表

生育期: 品种: 调查人:

其它食调查日 期 株编总果(月/日) 号 数(个) 病果数(个) 生理性病果数(个)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虫果轮纹病各级病炭疽病各级病果套袋苹果黑点病数(个) 果数(个) 数(个) 病果数(个) 其它病桃小为害果数害果数(个) (个) 心虫为害果数(个) 备注 调查总果数包括苹果生长期因病虫害脱落的果实和收获的果实。 果实轮纹病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无病

1级:病斑1个,病斑直径在1公分以内;

6

2级:病斑1-3个,最大病斑直径在1-3公分; 3级:病斑3-5个,最大病斑直径在3-5公分; 4级:病斑5个以上,最大病斑直径超过5公分;

(11)苹果腐烂病调查方法

苹果腐烂病危害损失率另择果园调查,测报调查时,每年春季3-4月份及晚秋11月份分别调查2次,选择有代表性的、面积不小地2亩、树龄在5-10年、10年以上的苹果园各3个以上,每果园随机选取腐烂病病株(最好是病斑严重度1,2,3,4级的均有,防治株与非防株均有),无腐烂病发生的健康株各10株以上,进行编号定点调查,须保证调查到的病株中有5株以上未采取刮治等防治措施,采收期进行产量调查,产量调查方法可在采收时采取全部摘下称重的方法(备选:估测法,计数全株苹果个数,随机卡取20个苹果,用卡尺测量苹果直径,根据相应苹果直径的重量推算全株产量),统计各园内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病情况及产量情况,需连续调查5年以上,结果记入表12。

表12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情况调查表

果园地点: 年度: 品种: 调查人:

刮治调查日期 株编号 树龄 严重度分级 总病斑块数 新生病斑块数 重犯病斑块数 及用药涂沫情况 病斑复发率 产量(公斤/株) 果园病虫发生及用药概况 备注 新生病斑指在枝干树皮上新发生的病斑。重犯病斑指在旧病斑旁边复发的病斑。旧病斑指一年前已发生的当年未重犯的老病斑。

累计病疤复发块数

病疤复发率= ×100

调查总病斑块数严重度分级标准: 0级:枝干无病斑。

1级:树体有几块小病斑,或1-2个较大病斑(直径15cm左右),枝干齐全,对树势无明显影响。

7

2级:树体有多块小病斑,或在粗大部位有3-4块较大病斑,枝干基本齐全,对树势有较小影响。

3级:树体病斑较多,或粗大枝干有几块较大病斑(直径20cm以上),已锯除1-2个主枝或中心干,树势和产量已受到明显影响。

4级:树体遍布病斑,或粗大枝干的病斑较多或很大,枝干残缺不全,树势极度衰弱,以致枯死。

健株平均产量—非防株平均产量

腐烂病自然损失率(%)= ×100

健株平均产量健株平均产量—病株平均产量

腐烂病实际损失率(%)= ×100

健株平均产量

腐烂病挽回损失率(%)=腐烂病自然损失率(%)-腐烂病实际损失率(%) 非防株平均产量指调查到的有腐烂病发生,但没有采取刮治等防治措施的植株的平均产量。

病株平均产量指调查到的有腐烂病发生的植株的平均产量,病株包括非防株与防治株。

四、防治情况记载

专防区、农民自防区、病害防治区及虫害防治区每次施药后,调查记录用药品种(包括农药含量及通用名称,复配制剂记录所含每种农药的含量及名称)、用药量、防治效果,计算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调查:在每次用药防治活动结束以后,对专防区和自防区进行一次防治情况调查,分别对比分析一下这两个处理区防治措施实施前后的病虫害发生数量变化情况,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计入表13。

单病虫防效计算方法:

非防区病虫发生量—防治区病虫发生量

单病虫防治效果(%)= ×100

非防区病虫发生量表13 不同处理区病虫草害防治情况记载表

项目 处理区地点 处理区株数

类型 专防区 农民自防区 病害防治区 虫害防治区 8

第1次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品种及用量 亩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 第2次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品种及用量 亩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 第3次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品种及用量 亩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 第4次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品种及用量 亩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 第5次防治 防治时间 防治对象 用药品种及用量 亩防治成本 防治效果 注:此表如不够用,可以后续

五、苹果产量测量

将各处理区各选取5株的苹果产量全部收获,进行称重测产,并折算成亩产量,结果记入表14。

亩产量=平均单株产量×亩株数 表14 各处理区测产调查表

平均单株平均单株处 理 株编号 总果数 健康苹果个数 专防区

苹果产量(kg) 折算成亩产量(kg) 亩减产量(kg) 减产率(%) 9

病害防治区 虫害防治区 非防区 农民自防区 ……

六、总结与分析

试验结束后1个月内将试验情况写出专题总结,其中主要内容包括: 1、统计总结试验区苹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包括发生种类、主要病虫害种类、危害程度等,并与当地大田病虫害发生实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和判断各种病虫害危害程度及其对危害损失的作用。

2、统计分析各处理区产量情况,并与当地大田实际产量对比分析,说明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评估各试验区的产量差异。总结评估病虫草害综合损失,推断采取植保措施实施后可挽回的总损失以及仍然产生的实际损失。

3. 分析测算各单项病虫害和草害的为害损失情况。对专业化综防、农民自防、不防治区病虫发生和为害情况进行分析,以专业化防治区为测算基础,

10

测算单项病虫发生为害损失情况。

专业防治区如果基本控制了病虫危害,各级病虫危害情况均为1级以下,可用专防区亩产量代表无病虫危害亩产量,可由于专业化防治不能完全控制病虫草对作物的为害,在实际情况下,专防区病虫仍对作物造成有一定的损失,因此必须进行校正,可将专防区的综合防治效果作为校正系数。损失情况计算方法如下(参考):

亩综合自然损失量 = 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非防区亩产量 亩挽回损失量=防治区亩产量—非防区亩产量 亩实际损失量=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防治区亩产量 亩综合自然损失量=亩挽回损失量+亩实际损失量 亩综合自然损失量

综合自然损失率 = ×100

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 亩挽回损失量

挽回损失率= ×100

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 亩实际损失量

实际损失率= ×100

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综合自然损失率=挽回损失率+实际损失率

专防区单产-非防区单产

理想无病虫危害亩产量=非防区单产+

专防区病虫综合防效∑(各种病虫发生面积×发生级别)

综合发生级别 = 病虫发生总面积

各种病虫发生亩次,病虫草发生总亩次(注:如果各种病虫发生总面积超过种植面积,则按种植面积计算,下同。)

单病虫发生面积×发生级别

单病虫危害比重 = ×100

病虫发生总面积×病虫综合发生级别单病虫危害自然损失率 = 病虫危害综合自然损失率×非防区单病虫危害比重

专防区亩产量—平均亩产量

综合损失率 = ×100

专防区亩产量单病虫损失率 = 综合损失率×单病虫危害比重

11

挽回损失 =(综合自然损失率—综合损失率)×专防区亩产量×苹果种植面积

实际损失 = 综合损失率×专防区亩产量×苹果种植面积 当地苹果病虫害为害损失估测结果记入表14。

表14 苹果各种病虫害为害损失估测表 病虫草名称 发生面积 发生程度 防治面积 …… 合计 挽回损失实际损失 实际损失(吨) (吨) 率(%) 平均: 备注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