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国民等: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 需要解决的问题 I徐国民刘亚三米忠庆 I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 摘要: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为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实施了精细分层注水,平均单井注水层段由目前的4个增 加到7个以上。由于油层纵向上细分层数的增加,工艺上需要解决在较薄的隔层上卡封隔器,以及在较小的卡距内配置偏 ・心配水器等问题;同时,由于分层注水工具级数增多,带来了管柱重配时解封困难和管柱洗井不彻底等问题。为此,需要 研究有效隔层厚度标准,适应薄隔层、,j,f-距的分层注水工具及测试投捞技术,以及能够保证细分层管柱有效解封和高效 洗井的配套技术,以满足精细分层注水对工艺的需求。 关键词:大庆油田 高含水精细分层注水工艺 DOI:10.3969/j.issn.1002-302x 2010.04.005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多套层系井网相互交 错,注采关系趋于复杂,各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渐缩小, 结构调整日益困难,多层高含水井和供液不足井逐年 增多,层问矛盾和平面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大庆油 田提出了实施精细分层注水的开发要求,通过加细注 每个层段内有8.3个油层,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分别 为7.0m和2.0m。分层注水井平均单井砂岩厚度注水 强度为1.86m ̄/(d・m),其中,加强层砂岩厚度注水 强度为1.74m3/(d・1TI),平衡层砂岩厚度注水强度为 2.22m3/(d・m),限制层砂岩厚度注水强度为1.98m,/ (d・m o按照层段内小层数量分级比例,层段内小层 水层段,加密测试周期,进一步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控 制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和产量递减速度,最大限度增加 水驱可采储量。 大庆杏北开发区分层注水井数2292口,平均单井 分注4I3个层段,其中,分3~5个注水层段的井有1881 口,占总井数的82.07%。统计9532个注水层段,平均 数在10个以上的占32.5%。根据对545口井同位素吸 水资料进行统计,吸水的层数、砂岩厚度、有效厚度 比例分别为72.8%、79.2%、86.3%,油层动用仍不均衡, 薄差层动用程度亟待提高。因此,必须进一步实施精 细分层注水,提高中、低渗透油层的动用状况(表1 o 表1注水井分层情况统计表 分注 井网 层段内小层情况 层数(个) 砂岩(IT1) 有效(m) 8.4 83 93 7_4 4.O 2.2 层段内小层数量分级比例(%) 1个 2-3 3.O 层段(个) 基础井网 一2~4个 22.2 20-2 5~7个 19.1 18.7 8~10个 10个以上 22.5 25.7 33.9 32.4 l657 3758 次加密井网 二次加密井网 三次加密井网 3264 853 8.4 7.8 6.0 4.6 1.O 0.6 1.8 3.9 19_3 19.9 19.0 21.3 26.8 27.2 33.2 27.7 合计 9532 8-3 7.0 2.0 2.5 20.2 19.1 25.6 32.5 第一作者简介:徐国民,男,1968年生,199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四采油厂总工 程师。E—mail:xuguomin@petrochina.corn.cn 201 0年第4期・石油科技论坛19 一 窨一 羁 旧姆趟 加 m O 按照注水井合理分级“77838”精细分层注水开发 标准,即,细分层段内小层数控制在7个以内,变异 系数小于0.7,砂岩厚度小于8m,每年测调3次,动用 程度达到80%,注水层段需要在现有的平均单井4个 ∞ ∞ 提高到平均7个以上,单井细分层段最高将可能达到 8~10个。为此,注水工艺技术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 确定最小隔层厚度标准和管柱误差范围 1.1 隔层阻渗能力与最小隔层厚度 根据对薄隔层压裂试验,在一定压差下泥岩可渗 图2封隔器管柱受力基本效应示意图 滤的厚度小于0.1m,造成薄隔层窜通的薄弱位置在固 井水泥环的第二胶结面处。理论计算表明,薄隔层在 无保护措施条件下剪切破坏的最小厚度为0.8m,有保 护措施时隔层剪切破坏的最小厚度为0.4m。一般情况 下,正常注水压力小于地层破裂压力,可以实现有效 分层的隔夹层厚度也会小于0.4m。但是,由于不同开 发区块和不同层系间的最大压差不同,最小隔层厚度 标准需要多少还需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图1)。 注水管柱自重引起的轴向伸长量计算方法如下: 封隔器坐封前管柱只受重力作用,不会发生弯曲变 形和其他效应,此时的伸长量可由胡克定律公式计算出: AL=9.8×2KqL /hE(D2 cY) 0.25 式中 ———没管柱深度,1200m; 浮力系数, —P/7.85; q——油管每8m在空气重量,kg/m; E——钢材的杨氏模量,E=2.0593965 X 10 MPa; D——油管外径,mm; d——油管内径,mm。 由于管柱定位、校深是在封隔器释放前完成,自 1.2 井下管柱的轴向变形量 重伸长引起的深度误差可以地面调整。 注水状态下管柱的轴向变形量:在注水过程中, 管柱伸缩的原因比较复杂,有注水压力产生的活塞效 应、鼓胀效应、弯曲效应等造成的,也有因注入压力 的变化、停注、反洗井等产生的伸缩蠕动力引起注水 0.5 l 1.5 管柱应力及轴向变形造成的。 隔层厚度(m) 图1胶结面的抗剪切强度及所受的 平均剪切应力曲线图 表2是一组试验数据。从表2可以看出,在15MPa 压力下,1000m井深管柱的伸长量约为0.38m。但是,由 于大庆油田层间渗透率差异导致注水压力变化较大, 在注水状况下管柱的实际伸长量和缩短量还需要进一 步的验证。 常用的水力压缩式注水封隔器一般采用液压坐 封,上提管柱解封,依靠锁紧装置保持封隔器胶筒始 终处于膨胀密封状态。自由状态下,管柱存在着虎克 定律效应的自重伸长。正常注水时,管柱上存在着鼓 胀效应、活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温度效应等(图 2)。因此,正常注水时管柱变形量大,停注时管柱变 形量小,管柱的频繁伸缩造成封隔器胶筒在套管内上 1。3 管柱定位误差和卡封的最小隔层厚度 常规的注水封隔器胶筒长度为0.1 3m。按照封隔器 的性能要求,只要封隔器胶筒卡在未射孔隔层的套管 内,封隔器均可以正常工作,即不考虑窜动等其他因 素,保证封隔器胶筒正常工作的有效隔层厚度为0.13m。 根据上述分析,停止注水时管柱伸长约0.25m(不 考虑胶筒在套管中的摩擦力),在15MPa压力注水时管 下蠕动。如果胶筒运动到射孑L套管部位上,会因胶筒 损坏使封隔器失效,不能实施正常分层注水。 2o石油科技论坛・2010年第4期 徐国民等: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表2注水管柱在静应力下引起的轴向变形 井深(m) 0 果;设计的释放单流阀和洗井单流阀,可以保证压力 波动时的管柱密封和洗井解封,中心管内通径为 O62mm,可以满足分层流量测试要求。 5oo 0.oo34 1oo0 0.1882 150o 0.48O0 20oO 0.9877 井口 5 0.0354 0.2235 0.5770 1.1172 压力 10 0.0762 O.3176 0.6740 1.2466 2 研究精细分层配水工艺及配套工具 2。1 小隔层、小卡距堵塞器的投捞和流量测试 常规偏心配水器,要求相邻两级偏心配水器间距 达到4m以上才能保证堵塞器JJb ̄,N投捞及分层流量测试。 (MPa) l5 20 0.0998 0.1034 0.3823 0.4770 0.7703 0.8681 1.3580 1.5033 柱伸长约为0.38m,即井下管柱的轴向变形量范围是 0~0.13m。对隔层厚度小于2m的分层注水管柱,均采 用磁定位校正管柱误差,实际应用中,磁定位本身测 量误差范围为-4-0.1m。 大庆油田应用的桥式偏心配水器长度为0.98m,注水封 隔器长度为0.8~1.2m。一般情况下,注水封隔器与桥式 偏心配水器之间均连接2m以上油管。当投捞某层段配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注水管柱在注水状况下轴向 伸缩±0.13m,磁性定位误差4-0.1m影响,封隔器胶筒 长度为0.13m。根据计算,理论上保证封隔器胶筒始终 处于未射孔隔层内的最小间距约为0.46m(图3)。但在 实际应用中,考虑到井下各种因素及定位对注水管柱 的影响,对于隔层厚度小于0.8m的分层注水井,经常 会出现封隔器出卡现象。 水堵塞器时,不允许将测试投捞工具提到该配水器的上 一级偏心配水器位置,否则,会造成堵塞器投捞错误或 卡仪器事故。由于堵塞器投捞受仪器上提距离、下放速 度的影响,当两级配水器距离小于4m时,给投捞测试 操作带来一定困难。而且,目前采用的测试方法一般是 将超声波流量计吊在油管位置上,通过逐层递减法进行 测试分层流量,由于流量计是在油管中标定,所以,需 要在两级偏心配水器间连接一定长度的标准油管,以保 证分层流量测试的精度和准确率(图4)。 油层 油层 油层 油层 球 管 图3封隔器胶筒在隔层内最小间距示意图 油层 1.4 研究确定适应不同隔层厚度的注水封隔器 通过上述分析,对隔层厚度大于0.8m的分层注水 井,可以采用水力压缩式注水封隔器。这种封隔器辅 助胶筒硫化一层金属保护伞,可以保证密封胶筒在井 下长期不失效。 图4常规偏心配水器投捞距离示意图 为此,大庆油田研制了“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 柱(图5),即“小隔层、小卡距,防止测压时管柱上 对有效隔层厚度为0.2~0.6m的分层井,采用水力 密闭式长胶筒封隔器。这种封隔器采用耐磨损的多层 帘线胶筒,即使胶筒覆盖到射孔井段也能保证密封效 窜”,对相邻两级配水器采用正反双导向工艺,将两级 偏心与一级封隔器连接在一起,可以使相邻两级偏心 配水器的间距缩短到1.8m,但是,不能将多级偏心配 201 0年第4期・石油科技论坛21 2_2_1 分注工具级数增多,洗井比较困难 洗井时从套管注水,当套管压力高于油管压力 0.8~1.0MPa时,注水封隔器洗井活塞上行,洗井通 道打开,注入水从油套环形空间逐级通过注水封隔 器,再通过管柱底部筛管和挡球进入到油管中,将 井筒内的杂质携带到井15。由于分注层数增多,注 入水通过多级封隔器和配水器时压力损失增大,洗 井活塞打不开的几率增加,特别是注水管柱下井时间 较长的井,如果有一级封隔器洗井活塞打不开,就无 法进行反洗井作业。 2_2_2 分注层数增多,洗井质量下降 球 管 目前应用的Y341—1 14MTL免释放注水封隔器洗井 通道最大过流面积为1 150mm 。如果全井管柱配注7段, 每级配水器均配置8.0ram水嘴,则水嘴累加过流面积为 图5“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柱投捞示意图 水器连接使用。如果将薄差层从原来划分的层段中解 放出来,提高其吸水能力和储量动用程度,必须首先 解决投捞测试工艺对两个偏心配水器之间距离的限 350mm 。当反洗井水量到达最下部挡球位置时,洗井水 量约为进口水量的60%。此时,洗井水的携带能力减弱, 有时无法将井筒底部杂质带出,达不到洗井质量要求。 制,满足油田精细分层注水对注水工艺的需要。 因此,需要解决在工艺及工具设计上因分注层数增多带 来的洗井困难的问题,保证注入水质符合要求。 2-2 多级分层注水管柱的有效洗井 2009年,杏北开发区实施注水井洗井4519井次, 洗井前后吸水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吸水比例分别上升 2.3 多层分层注水管柱工具的解封 精细分层后,单井注水层段由4段增加到7段,封 了2.6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定期洗井使油层动用 程度明显提高,注水井洗井质量直接影响到分层测试 的成功率、合格率以及稳定周期。精细分层后,单井 注水层段由4个增加到7个以上,注水管柱封隔器和 隔器级数增多,二次作业时管柱解封力增大,现有的 作业设备不能满足需要。杏北开发区采用的Y34 1— 1 1 4MTL免释放注水封隔器,为保证长期密封效果,每 级封隔器有4个 .0mm解封销钉,单级封隔器解封拉 力需要达到6.8t。3~5级封隔器组成的注水管柱,全 井管柱上提解封拉力需要200—300kN,一般普通车载 配水器级数增多给管柱彻底洗井带来困难(图6)。 作业井架可以完成施工。封隔器级数增加到7级以上 油层 时,全井管柱上提解封拉力需要400~500kN,普通车 载作业井架无法完成,需要动用拔管机等设备,增加 了作业工作量。根据2008年杏北开发区封隔器级数和 油层 拔管机拔封负荷绘制了散点图(图7),统计了55口拔 出井,平均级数为5.1级,平均拔封负荷达423kN,即 550 油层 ● 至450 握35O 250 0 2 .| . .J ’ 油层 f■竺 = : . 4 6 8 10 级数 图6 细分注水管柱反洗井流程示意图 图7拔管机拔出的管柱工具级数与负荷散点图 22石油科技论坛・2010年第4期 徐国民等:特高含水期精细分层注水需要解决的问题 工具级数越多,所需要拔封的负荷越大。因此,需要 改进注水工艺管柱设计和注水封隔器结构设计,满足 量测试、地面回放、投捞水嘴等程序,平均单井测试 调配时间需要4天,因此,要满足精细分层后测试调 作业调整时的工作条件要求。 配需求,仅杏北开发区就需要成立131个测试班组。 二是常规流量计测试精度较低,由于层间干扰对 递减法测试影响较大,导致测试资料合格率较低,复 检合格率在80%左右。 2.4 改进和研究精细分层配水配套工具 2.4.1 改进“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柱 “两小一防”细分注水管柱的偏心配水器采用正 反导向技术,解决了2—4m的投捞测试问题,但与现 有测试技术不配套,因此需要进行改进,通常可采取 两种方法:一是将“两小一防”偏心配水器增加桥式 三是测试周期较长,注水合格率下降较快,连续 跟踪54口井、327个层段分层测试资料,注水合格率 由初期的84.8%,6个月后下降到45.1%,下降了39.7个 百分点。 为此,油田开展了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技术研究。 通道,满足联动测试的需要;二是将封隔器中心管内 径扩大到 ̄62mm,满足常规超声波流量计测试需要。 2.4.2 研究可逐级解封的分层注水管柱 3.2 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技术及其优势 3_2_1 系统组成及技术原理 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技术由四个系统组成,即: 针对多级分层注水管柱重配时解封困难的问题, 一般有两种解决途径:一是设计分段解封伸缩补偿器, 对封隔器级数大于7级的分层注水井,将全井管柱分 为2段,利用伸缩补偿器进行分段解封;二是研究可 分级解封注水封隔器,通过自上而下逐级剪断封隔器 解封销钉的设计,解决多级封隔器解封困难的问题。 2。4.3 研究注水井高效洗井技术 地面控制及信号传输系统、井下测调系统、井下分层 配水管柱和地面辅助系统。 其技术原理为:分层测试时,将测调仪与井下可 调堵塞器对接,地面系统中输出控制指令,井下测调 仪机械臂带动可调堵塞器内动水嘴旋转,通过改变可 由于受洗井设备有限、环保外排等因素影响,大 部分注水井洗井时水量达不到要求,另外由于管内壁 的水垢等杂质不易清洗掉,也影响分层注水质量和测 调效率。为此,开展高效洗井技术研究,设计叶片可 收放型油管除垢器,利用“流体力学中的空穴效应”原 理,洗井前将其投入到井下管柱中,洗井时用干线水 调水嘴的过流面积调整层段注入量;同时,测调仪对 通过水嘴的流量、压力等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将这 些信号上传到地面控制系统中,通过数字和曲线的形 式直观显示出来;系统自动与输入参数对比调整,直 到满足方案要求。 联动测试仪一次下井即可连续完成多层段的流量 测试、流量调整和压力读取等,实现了注水井分层测 试“流量实时监测,压力同步读取,水嘴连续可调”的 推动解锁机构,使叶片打开上行,将油管中水垢、死 油等杂质彻底清洗干净,实现较少洗井水量即可满足 洗井要求。 目标,达到了提高测试效率、缩短测调时间、提高资 料准确率的目的。测调联动工艺原理流程见图8。 3_2.2 与常规技术比较 3 完善注水井高效测调工艺技术 3.1 常规测试工艺存在问题 随着油田分注率不断提高,单井分注层数不断增 多,注水井分层测试和调整工作量也不断增大。大庆油 田杏北开发区2009年完成测试任务5524井次。实施精 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技术,测试时不需要更换水 嘴,而且地面直读,边测边调,减少了仪器反复起下时 间,提高了测调效率。平均单井测调时间在2天以内,与 常规测试技术相比,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表3)。 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技术,经过几年的攻关完 善,目前已在大庆油田规模推广应用。截至2009年底, 杏北开发区累计组建19个高效测调联动班组,当年完 细分层要求分注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单井分注层 段由4.3个增加到7个以上,单井测试周期由6个月缩短 为4个月,年注水井分层测试工作量达到7863井次。 目前,常规注水井分层测试存在以下不适应: 一成联动测试1347井次,累计完成工作量2891井次,占 分层测试工作量的约40%。 是分层测试调配效率低,由于需要反复进行水 201 0年第4期・石油科技论坛23 天滑轮 测试仪器、机械臂、调节头的定期清洗标准, 仪器维修维护标准,电缆使用保养标准等, 都需要制定详细的量化标准。 3.3.2 发展高效测调技术 发展高效测调技术需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研制双流量计井下测调仪,使该 项技术适用范围更广,不仅适用于桥式偏心 配水管柱,也适用于非桥式偏心配水管柱。 二是研制侧出水结构的恒流可调堵塞 器,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不影响水 量,保证恒流注水。 三是增加当量水嘴指示功能,在测调仪 图8测调联动工艺原理流程图 处增加水嘴指示传感器,实现水嘴调节过程 中实时显示水嘴大小。 表3常规测试工艺与高效测调工艺对比表 比较 项目 测试方法 单井测试 投捞次数 常规测调工艺 递减法测试 数次起下 (4.5层) 多次 高效测调工艺 双卡单层测试 4结论和认识 大庆油田进入特高含水后期,为控制含水上升速 测调顺序 自下而上逐级测试 任意次序单层测试 不 1次 不更换 度,提高油田水驱开发效果,制定了细分层段注水合 理分级的“77838”精细分层注水开发标准。实施精细 分层后,由于油层纵向上分注层数增加,导致注水隔 层厚度变薄,相邻配水器间的测试投捞距离缩短;同 时,由于封隔器、配水器级数的增加,使管柱洗井和 解封更加困难。为此,对注水工艺提出了“2294”工 作目标:即隔层厚度>0.2m可以实现有效分层注水; 同 水嘴更换次数 点 数据采集及 处理 测试资料 相同点 投捞方式 井下存储, 地面回放 测试成果表, 测试卡片 钢幺幺投捞 地面直读, 边测边调 测试成果表,测试 卡片,吸水指示曲线 钢丝投捞。电缆测试 管柱类型 所有偏心配水管柱 桥式偏心配水管柱 3.3 完善注水井高效测调联动工艺技术 3.3.1 制定技术标准 两级偏心配水器间距≥2m可以实现投捞测试;单井分 注层段达到9级时保证管柱有效密封,要求注水管柱 重配时平均解封力小于400kN。目前,已经开展了最 小有效隔层厚度标准和管柱精确定位的理论研究和试 高效测调技术主体技术已趋于成熟,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车辆、仪器设计和加工中缺乏统一的质量标 准,因此,欲规模化推广应用,关键是必须实现技术 的标准化。通过制定统一的、量化的、可操作的各项 标准,以发挥技术的真正优势。 一验,注水井高效洗井技术研究,分层注水管柱的逐级 解封技术研究以及完善注水井高效测调工艺技术研究 等。通过以上工艺技术的研究和完善,可以满足高含 是改装车和仪器加工及检验标准。改装车滚筒 水后期精细分层对注水工艺的需求。 的加工和装配,滚筒切换和档位控制,计数器和张力 计的标定,测调仪及堵塞器的加工等,都要制定详细 的质量检验标准并提供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1王玉普,等.大庆油田高含水期注采工艺技术[M】.北 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二是仪器设备操作标准。完善操作规程,量化测试过 程操作标准,制定测调仪器连接标准,资料录取步骤及标 准,达到方便操作、易于掌握、安全可靠、资料真实的要求。 三是设备维修保养标准。改装车设备的保养标准, 【2]孙爱军,等.注水管柱的受力分析及理论计算U].钻采 工艺,2003,(3). (收稿日期:2010—07—23改回El期:2010—08~10) o 24石油科技论坛・201 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