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世旅网
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3月第33卷第5期 J Mod Med Health,March 2017,Vo1.33,No.5 2.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义(尸>0.05),见表3。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总有 上将前后循环动脉瘤暴露,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效率分别为87.9%、87.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表3两组临床疗效b 较 相比介入栓塞术高昂的费用,手术夹闭术可以大大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更广大的患者得到治疗。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较行血管栓塞术治疗的对照组。 行显微手术夹闭的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 临床总有效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在复发率方面具有 显著优势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患者术后随访9—33个 月不等,动脉瘤复发患者共7例,其中,观察组复发 1例,复发率为0.3%(1/301);对照组复发6例,复发率 为9.1%(6/6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尸<0.05)。 3讨 论 综上所述,与血管栓塞术比较,对脑动脉瘤患者行 显微夹闭手术临床效果相同,但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 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哲.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 中国疗养医学,2015,24(1O):1065—1066. f2]刘东医.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阴.中国实 病理研究表明,人体脑血管异常性膨出,进而诱发 动脉壁病变是脑动脉瘤发生的主要机制l6 对于脑动 脉瘤患者,发生1次动脉瘤破裂后,其存活率将降低 50%,同时会产生极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嗍。因此,及时 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是挽救脑动脉瘤患者 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99—100. 【3]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 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J】_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l1(7):709—712. 【4】董全永,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探讨[J】. 中外医疗,2013,32(23):89—90. 生命安全的最佳原则。近年来,随着显微技术的不断发 展与完善,加之神经外科术式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均使 得显微手术创伤越来越小【1ol。显微手术夹闭作为目前临 床上治疗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不仅克服了以往显微 [5】马春晓,步星耀,周伟,等.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 瘤的疗效与成本分析fJ1.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2,l1(7):709—712. 【6] 刘东医.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m.中国实 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2):99.100. 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患者预后恢复差等缺点,而且 能够有效控制脑动脉瘤在术中出现破裂的状况,同 时,显微手术夹闭还能够快速、彻底地将患者蛛网膜下 腔积血清除,进而有效降低颅内压,减轻术后脑组织水 肿反应,降低脑积水及严重脑血管痉挛发生概率。额 外侧等各种改良翼点人路的应用不仅大大缩短了入 路距离。而且使得手术视野更为清晰.进而在最大限度 [7】曹飞鹏,杨嫒嫒,黄文辉.开颅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临 床疗效对比分析fJ1_辽宁医学杂志,2015,29(3):157. 【8]汤恒心,王守森,张小军.颅内动脉瘤破裂诊疗的抉择【J】.临床神经 外科杂志.2015。12(1):2O一24. [9】 肖平雄.显微手术夹闭与血管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J. 吉林医学,2015,36(7):1335.1336. 【1 0]周济,易良,许民辉.早期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67例及其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阴.中国l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19(3):142—14_4. (收稿Et期:2016.11一l1) 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匡小勇,伍艳玲(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425000) 【摘 要】 目的 分析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 表(MoCA)对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就诊的50例帕金森病患者(帕金森病组)和54例非PD人群(NOPD组) 进行评定,比较两组MoCA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并进一步分析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与性别、年龄、病程、 H.Y分级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组MoCA评分【(20.26 ̄4.18)分】显著低于NOPD组『(26.29 ̄3.60)分1,认知 功能障碍发生率[56.0%(28/50)] ̄著高于NOPD组【l1.1%(6/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内伴发认知 功能障碍的患者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年龄、痛程、H.Y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其年龄、病程和H.Y分级有关。 【关键词】帕金森病;认知障碍;年龄因素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7.05.0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7)05—0726—0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慢性进展 落、焦虑、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 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临床表现除静止性震颤和行动迟 缓等运动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认知障碍、情绪低 量。国外文献报道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达80%『11。而国 内患者的确切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 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3月第33卷第5期J Mod Med Health,March 2017,Vo1.33,No.5 研究收集了50例PD患者和54例非PD者的临床资 料,对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具体临床表现 表2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n(%)] 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本 院就诊的PD患者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 40~88岁,平均(59.6+13.7)岁;PD病程(4.8±2.6)年,认 知功能障碍病程(4.5±2.5)年。H.Y分级共分为5级, 1级以下l2例,2级9例,3级17例,4级8例,5级 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 碍及PD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f2],排除脑血管病、脑炎、 中毒、创伤及药物等所致的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选取 同时期54例非PD人群作为NOPD组。其中男28例. 女26例;平均年龄(58.8_+14.0)岁,无痴呆、焦虑、抑郁、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疾病史。两组研究对象性 别、年龄、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 O.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两 组研究对象进行评定,MoCA量表共包含l1项内容, 其中主要的是注意力集中程度、行动能力、语言能力、 抽象思维等方面。满分为30分,其中26分以上属于 正常【”。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PD组和NOPD组的认知评估量表评分以 ±s表 示,比较采用t检验。PD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率及影响因素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2.1两组MoCA量表评分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比 较PD组MoCA量表总评分及各项得分均低于NOPD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PD组认知功 能障碍发生率为56.0%(28/50)。显著高于NOPD组的 1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MoCA量表各项得分及总分比较( ± 。分) 2.2 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PD组内 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和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年 龄、病程和H—Y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05), 见表2。 3讨 论 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运 动功能障碍外,近年来文献报道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 的抑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其中认知功 能障碍发生最为常见[31。因此。加强对PD患者的非运动 症状的认识与研究,对于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国外关于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相对较多。 Aarsland等[41研究报道约61%的PD患者至少出现一种 精神障碍症状.临床类型以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状态、幻 觉及意识障碍为常见,其中认知功能障碍是PD最常见 的伴发症状之一。国外有研究对过去60年17个研究结 果进行分析,PD患者伴痴呆的发生率为0—81%嘲。国内 学者乔晋等[61报道分析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PD患者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7.78%,且显著高于非PD 组。刘泽民等[71报道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 76.9%。赵鹏等『8]报道PD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 57.7%)高于对照组(10.3%)。国内外各个研究结果差异 较大,其原因主要与病例来源和采用PD和认知功能障 碍的诊断标准不同有关。本研究采用广泛应用于临床的 较为公认的MoCA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显示PD组认 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56.0%,显著高于NOPD组的 11.1%。 MoCA量表作为一种认知功能筛查工具,其检查涉 及的认知功能项目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有研究表明, MoCA量表用于筛查的灵敏度远远高于简短精神状态 现代医药卫生2017年3月第33卷第5期J Mod Med Health,March 2017,Vo1.33,No.5 量表(MMSE),MoCA量表的优势还体现在测试项目容 1255—1263. 易理解,评定员短期培训即可掌握评定标准,可操作性 强,也易于被患者接受,而且测试便捷,用时短[91。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帕金森病的诊 断[J1.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6):408—409. [3]Emre M.Dementia associated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J1.Lancet Neurol, 2o03,2(6):229—237. 关于PD合并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面,目前多数 研究发现PD合并认知障碍与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 相关,还有研究发现其可能与发病年龄较晚有关 ol。本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病程和H。Y分级为伴发认知 [4 Aarsl4]and D,Larsen JP,Lim NG,et a1.Range of neuropsyehiatrie distur。 bance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 chiatry,1999,67(4):492—496. 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赵鹏等I 8I的报道一致。 PD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认 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D患者认知障碍的病 理基础可能与额纹状体环路的破坏有关,也可能与皮 质.皮质下多巴胺(DA)环路受损有关I“]。研究发现,额叶 和纹状体之间有紧密的解剖联系,纹状体内的DA耗竭 [5】Brown RG,Marsden CD.How common is dementia in Parkinson s disease[J].Lancet,1984,2(14):1262—1265. 【6 乔晋,6J屈秋民,郭峰,等.55岁以上自然人群中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 障碍的临床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5(1>:100-102. [7】刘泽民,王敦敬,刘德全,等.帕金森病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 素分析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9):4—7. 【8]赵鹏,朱红灿,李玉生,等.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 影响因素【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9(6):869—872. [9J9 SlaughterJR,SlaughterKA,NicholsD,eta1.Prevalence,clinicalmanife— stations,etiology,andtreatment ofdepressioninParkinson S disease[J].J NeuropsyehiatryClinNeurosci,2001,13(2):187—196. 导致前额叶内DA的耗竭,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 多巴胺能传递系统功能紊乱,这些可能是PD患者出现 额叶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l2l。 综上。本研究分析探讨了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 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加强对PD认知 功能障碍这一非运动症状的认识,以及早发现并进行 [10】Green J,Mcdonald wM,Vitek JL,et a1.Cognitive impairments in advan- cedPDwithoutdementia[J].Neurology,2002,59(9):1320—1324. 【11]HanschEC,SyndulkoK,CohenSN,et a1.Cognitioninparkinsondisease: art event—related potentil perspectaive【J].Ann Neurol,1982,11(6): 599—607. 干预诊治,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PD的预后。 参考文献 [1]Aarsland D,Zaccai J,Brayne C.A systematic review of prevalence 【12]Alexander GE,Delong MR,Striek PL.Parallel organization of function— ally segregated circuits linking basal ganglia and cortex[J].Annu Rev Neurosci,1986,9(1):357-381. (收稿日期:2016.11—07) studies ofdementiainParkinson 8disease[J].MovDisord,2005,20(10): 不同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黎秋燕 ,林定忠。 (1.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办计划生育服务所,广东516211;2.惠州市第六人民医 院,广东516211) 【摘 要】 目的 通过观察对比 活性Y型宫内节育器(伽马环)与花环Hcu280型宫内节育器(花环)避孕效果及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科学选择使用宫内节育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到该服务所就诊的 400例育龄妇女,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200例。A组放置伽马环,B组放置花环,对两组妇女在3、6、12个月进行随访, 对比两组妇女的带器妊娠率、脱落率、续用率、因症取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个月时,两组妊娠率、脱落率、因 症取出率、续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6、12个月时,两组妊娠率、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因症取出率、续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个月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05)。6、12个月时,两组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腰腹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白带 增多、性交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划生育服务机构的推广应用。 伽马环的避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合基层计 【关键词】宫内避孕器,副作用;避孕; 计划生育服务 doi:10.3969/j.issn.1009.5519.2017.05.0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519(2017)05—0728—0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避孕是节育最 常用的手段。宫内节育器(IUD)在我国已经推广数十 方法。从而深受广大妇女的欢迎。为提高IUD的续用 率,减少其不良反应,降低育龄妇女非意愿妊娠带来的 不必要痛苦和风险,更好地满足广大育龄妇女生殖健康 年,该方法将IUD一次放入妇女宫腔内即可避孕多年, 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简便、经济、有效、安全、可逆的节育 通信作者,E・mail:linding_zhong@126.con。 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比 活性Y型IUD(伽马环)与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