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母娘”经济现象
作者:于洋
来源:《商周刊》2012年第13期
实际上,“丈母娘经济”无非是“婚房刚需”的代名词。
电视剧《蜗居》中有一个片段,海萍为了攒钱买房,天天给苏淳吃挂面,苏淳终于受不了了,他说我强烈要求不吃挂面了,“我要吃方便面。”海萍一听笑了,而观众的心则碎了。若是有人问我,假若你结婚,你会准备什么?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是房子?因为没有房子丈母娘不嫁女儿呀。
想不起从何时起,婚姻开始被房子牵着走。曾几何时的“天作之合”,如今也被丈母娘演绎为“房作之合”。社会上也形成了一种观念:结婚买房是必须的。
“丈母娘推动房价”本是被誉为地产哲人的冯仑之笑谈,可学者们却高度赞赏,认为这就是一种经济现象,以至于后来在严肃的专业术语中也出现了“丈母娘经济”一词。实际上,“丈母娘经济”无非是“婚房刚需”的代名词。
众所周知,楼市调控旨在打压投机,扶持“刚需”。在政府一系列的组合拳击打下,开发商纷纷顺应市场,推出“刚需盘”。在降价成为换取成交量第一利器的时候,更是断臂求存,开始打折促销。而对价格敏感性极高的首次婚房置业开始集中入市,潜伏许久的“丈母娘”重新登上“刚需”舞台。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5月份,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为7290万平方米,销售额4511亿元,各地楼市成交都创新高,楼市有明显的回暖迹象。以青岛为例,青岛市商品房成交78.6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7.6%。其中住宅成交68.9万平方米,环比上升93.1%,占成交总量的87.7%;办公成交3.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66.7%,占成交总量的4.2%;商业成交6.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4.0%,占成交总量的7.9%。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在商品房成交统计中,80-90平方米的套二户型占了主力,也就是说,市场以刚需客户为主。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估计有半数以上的首次置业者购房多少都与结婚买房有一定关系。换言之,正是“丈母娘”的强势回归,为市场带来了短暂回暖。
市场回暖带给人们希望的同时,也带给人们忐忑。近日,温总理说“要稳定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加上一些地方惠及刚性需求购房者的政策微调,引起了人们的热议。一些业内人士更是乐观地将其视为楼市调控“政策见底”的信号。不可否认,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趋势正在加剧,而房地产作为我国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勿须赘言,房地产市场的冷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但即使“政策见底”也并不等于房价反弹。虽然市场的成交量在“刚需”的带动下出现了小幅回升,但市场仍处于波动期,购房者的态度仍很微妙。开发商一味乐观地追逐利益最大化,势必会遭受令人恐惧的打击。
在笔者看来,在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下,国家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微调也属情理之中的事情。更何况,各地方政府的微调政策也多为支持“刚需”,与调控政策不发生冲突。
事实上,在房产调控逐步深化后,向“刚需”转型的微调不失为“识时务之举”。政策的制定本就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刚性需求包括首次置业与改善性需求,二者本就是房地产市场上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更是房地产健康发展的基础。有效激活“刚需”,将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注入一剂强心剂,从而稳定房地产市场下滑的趋势,让房地产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