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来源:世旅网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方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肝胆管结石的急性发作期(梗阻型和胆管炎型)肝胆蕴热证与肝胆湿热证的住院患者。

一、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胆管结石(ICD-10编号:K80.508)。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胆外科学组《肝胆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2.疾病分期

(1)急性发作期:出现明显的腹痛、恶寒发热、黄疸三大症状中二者或二者以上者。梗阻型表现为间歇性黄疸、肝区和胸腹部持续性不适、消化功能减退等胆道梗阻症状。胆管炎型表现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即腹痛、恶寒发热、黄疸。

(2)静止期:无明显腹痛、恶寒发热、黄疸,或仅有轻微腹痛,无黄疸、发热恶寒。

2.诊断症候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常见症候: 肝胆蕴热证 肝胆湿热证 肝胆热毒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肝胆管结石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胆管结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胆管结石(ICD-10编号:K80.508)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中梗阻型或胆管炎型之一,中医辨证为肝胆蕴热证或肝胆湿热证者。

3.患者同时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其治疗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的实施,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愿意接受本治疗方案。

5.合并胆囊结石、胆道狭窄、占位、癌变、其他非手术治疗不能解决的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症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 (2)尿常规; (3)大便常规+潜血;

(4)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清淀粉酶; (5)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6)尿淀粉酶; (7)心电图; (8)胸片; (9)心肌酶谱; (10)肝胆胰脾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上腹CT平扫+增强; (2)上腹MRI; (3)MRCP; (4)肺功能;

(5)血气分析、血培养、其他体液培养、肿瘤标记物、感染性疾病筛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肝胆蕴热证:疏肝解郁,清热利胆。 肝胆湿热证:清热利胆,化湿通下。 2.辩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辩证选择中药肛门滴注、针灸等。 4.其他疗法:鼻胆管引流、胆管支架。 5.外科基础治疗。 6.护理:辩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达到疾病疗效治愈/显效标准或中医证候痊愈/显效标准。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4.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发现感染性休克、肝脓肿、多脏器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需要延长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2.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ERCP相关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及麻醉意外着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