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有洋蓟作为药物用于治疗黄疸、肝脏问题的使用记载。
※19世纪洋蓟随法国传教士传入上海。
※1850年,一名法国医生用洋蓟提取物,在一个月成功治疗一名患有黄疸的男童。
※1930年第一次临床研究测试洋蓟提取物对肝脏保护作用的成绩令人鼓舞。
※1934年第一次在洋蓟中发现洋蓟酸cynarin(菜蓟素)成分及其强大的抗氧化、防衰变作用。
※1940年日本的一项研究指出:洋蓟提取物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分泌和排出胆汁,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1966~1968年马罗斯 洋蓟提取物对老鼠的肝脏切除一部分后的再生效应研究。 观察肝组织和肝细胞RNA的含量有明显的再生增加,刺激细胞分裂,增加肝脏血液循环。
※1970年美国把洋蓟提取物用于宇航员太空食品,防治太空失重状态下产生骨质疏松。
※1978年wojiciki在一项研究中用洋蓟提取物治疗酒精中毒老鼠,结果大幅减少酒精中毒大鼠的症状,并发现血清胆固醇和肝脏中的甘油三酯也降低了。
※1995年德国fintelmann发表的临床研究报告,让557名患有心脑血管代谢问题患者服用洋蓟提取物。经过43.5天的测定记录分析,平均胆固醇下降了11.5%,而平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12.5%。
※1996年德国fintelmann发表的临床研究报告,有553名患有消化不良的门诊病人,服用洋蓟提取物,经过6个星期的治疗,记录的有效率分别为:呕吐(88%)、恶心(83%)、腹痛(76%)、食欲不振(72%)、严重便秘(71%)、胀气(68%)和肥胖(59%)。 98%的病人判断比预想的效果好得多。
※1996年德国Herbalgram,在临床试验中,选择患有急、慢性代谢紊乱的20名男性患者进行试验,服用洋蓟提取物,通过测量十二指肠内胆汁分泌特性来评估洋蓟提取物对肝脏的效果。服用30分钟后,记录的胆汁分泌增加了127.3%;60分钟后增加了151.5%;再过60分钟增加了94.3%。利胆作用及其药物研究,对治疗和预防肝胆疾病及其引发的相关病症,具有重要的,甚或是决定性的意义。
※1999年英国GUY医院《洋蓟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洋蓟提取物通过两条互补的途径抑制了动脉硬化的形成。一条途径是使升高的血脂降低;另一条途径是直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免受氧化和自由基的侵袭,从而明显抑制了至血管硬化物质的产生。
※2001年德国发表的研究报告证实洋蓟有效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和保护心脏的作用。 研究者选了143例总胆固醇升高的患者,分组分别服用洋蓟提取物6周。 总胆固醇平均降低18%。此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20%以上,以保护血小板。ldl(低密度胆固醇)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心脑血管和肝脏功能健康。研究还表明,胆汁分泌和排出量的增加,在从人体排泄过多胆固醇过程中胆汁起着关键作用。
※2002年9月英国《洋蓟提取物对大鼠利胆作用和促进脂质排泄作用研究》结论:服用洋蓟提取物1小时后,大鼠的胆汁排出量从0.289增加到0.986;脂质排泄量从0.196增加到0.362。表明洋蓟不仅有利※胆作用,而且还能分解排出过多的脂肪和胆固醇。
※2003年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植物药的国家美国,把洋蓟收入《美国药典》。
※2005年8月2日云南青蒿和朝鲜蓟种子搭载第21颗返回式卫星,太空飞行27天返回。
※2005年北京理工大学与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表《朝鲜蓟营养与保健功能》。
※2005年11月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朝鲜蓟营养成分分析》。
※2006年8月解放军白求恩医院与河北医科大学《洋蓟叶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