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医学2010年7月第3O卷第l9期 ・3071・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92例I临床观察 陈存波 ,薛垂青 ,华晓旭 (1.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三里洞医院,陕西铜川727000;2.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中心医院, 陕西铜川727000)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AMI患者使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 疗,与84例AMI患者的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情况及发病后开始溶栓时间早晚与再通率的关系。结果:尿 激酶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8.5%和16.7%,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至开始溶栓时 间越短,再通率越高。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尿激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⑩饮食和通便。 infarction,AMI)的主要病理基础,静脉溶栓已成为恢复早期血 治疗组溶栓方法:尿激酶剂量为150万U左右,于30 min 流再灌注的重要措施,2001年6月一2009年10月收治了 内静脉滴注,配合肝素皮下注射7 500~10 000 U,每12小时 176例急性STEMI患者,其中92例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 1次,或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2次/d,连用5—7d。溶栓开 疗,笔者对其溶栓治疗的疗效、预后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现 始后3O、6O、90、120 min查18导联心电图,于发病后6、12、14、 报告如下。 16、24 h分别测定心肌酶谱(包括CK、CK—MB、肌钙蛋白)。 1.3监测指标:①胸痛缓解情况;②心电图动态演变;分别在 1资料与方法 溶栓前及溶栓后30 min、1 h、90 min、2 h记录1次18导联心电 1.1 一般资料:2001年6月一2009年l0月收治了AMI患者 图;以后每天记录1次;③溶栓前及溶栓后每2小时行CK— 176例,其中男124例,女52例。年龄5O~75岁,平均年龄 MB检查;连续12次。 (56.3±16.7)岁。梗死部位包括前壁61例、下壁45例、下壁 1.4 冠状动脉再通的判断指标:溶栓成功指标:①ECG抬高 +右室21例、下壁+右室+正后壁22例、前间壁25例、高侧 S—T段用溶栓剂2 h内在抬高最显著导联迅速回落≥50%; 壁1例,心内膜下心肌梗死1例。AMI的诊断标准均符合中 ②胸痛自输入溶栓剂2 h内基本消失;③出现再灌注心律失 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 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提前在发病14 h内。具备上述 AMI的诊断标准…。 4项中2项或2项以上为再通,但第2项与第3项组合不能判 入选标准:胸骨后或左胸部,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 定为再通。 部放散,疼痛常持续20 min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 1.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 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比较采用t检验,均数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再通率分析采用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心电图至少有两个相邻肢体导 检验。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联sT段抬高(胸导联I>0.2 mV、肢体导联≥0.1 mV)。溶栓 意义。 组纳入标准:胸痛症状持续时间<12 h,无溶栓及抗凝治疗禁 忌证。非溶栓组纳入标准:人院时胸痛持续时间在12 h以上 表1治疗组溶栓开始不同时间对AMI的疗效 或者存在溶栓绝对禁忌证。溶栓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均符合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按照上述纳入标准把 176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92例与非溶栓组84例。两组患 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给药治疗方法:两组按情况可给予一般治疗:①监测:持 续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②卧床休息;③建立静脉通 道;④镇痛;⑤吸氧;⑥AMI患者只要无禁忌证通常使用硝酸 2结果 甘油静脉滴注24~48 h,然后改用口服硝酸酯制剂;⑦AMI患 治疗组92例中,再通63例,再通率68.5%;未通29例。 者只要无禁忌证均应立即口服水溶性阿司匹林或嚼服肠溶阿 再通63例胸痛迅速缓解,其余29例胸痛缓解不理想,18例酌 司匹林150—300 mg;⑧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⑨阿 情给予对症处理,胸痛渐缓解,11例行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托品主要用于AMI特别是下壁AMI伴有窦性心动过缓/心室 (PTCA)。酶峰值7—14 h 63例,其余酶值在15—30 h内。 停搏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给阿托品0.5—1.0 mg静脉推 63例再通病例中再灌注心律失常49例,占77.8%,包括频发 注,必要时每3~5分钟可重复使用,总量应<2.5 mg,阿托品 房早l5例,室早28例,短阵室速4例,一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 非静脉推注和用量大小(<0.5 mg)可产生矛盾性心动过缓; 滞2例,未见出血并发症;死亡3例,均在48 h以内,其中猝死 ・3072・ 吉林医学2010年7月第3O卷第19期 1例,2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组未见 有明显出血现象。治疗效果见表1。治疗组血管再通率明显 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1。从表1中可以看出,溶栓开 始治疗越早,再通率越高。 溶栓,可降低病死率30%;若在起病1—2 h溶栓,则可降低病 死率50%[4 J。在本研究中,溶栓治疗组92例,再通率为 68.5%,与文献69.5%报道的接近,对照组84例,再通率为 16.7%。表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使阻塞冠状动脉再通 率明显高于非溶栓组。由表1可见溶栓治疗距发病时间越 短,血管再通率越高。在发病后1—3 h开始溶栓,则有8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 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 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严重而持久地 急性缺血达1 h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目前最有效的治疗 是介入治疗,其次就是溶栓治疗,它可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 死面积,保护左室整体和节段收缩功能,预防左室扩大和重 构,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溶栓 的再通率。在发病6 h内的冠脉血栓疗效佳,12 h内也仍然有 效,但效果明显不如6 h内的溶栓效果。本文提示:①溶栓治 疗AMI是行之有效的方法;②AMI的溶栓治疗开始时间愈早 疗效越好;③用国产UK剂量为150万U治疗无出血等不良 反应,具有安全、简便、易行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手段。尿激酶 (UK)是我国应用最广、最多的溶栓剂。UK由人肾脏细胞合 成,从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UK可直接激活纤溶酶 原为纤溶酶,半衰期8~20 min,无抗原性,不出现过敏反 应 J。尿激酶对红血栓有较好的溶解效果。研究表明,溶栓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 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12):710. [2] 于霞.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中国 医药导报,2008,5(I7):83. [3] 邓翠贞.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会 疗效具有时间依赖性,即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越短,梗死相关 血管越易恢复再灌注 J。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 [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2):96. [收稿日期:2010—05—04编校:李晓飞] 死有一时间窗,这一时间窗大约为6 h。有报道在起病6 h内 福辛普利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 临床研究 曹含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青浦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上海201700) [摘要]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早期DN患者 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2例),均口服福辛普利10 mg/d,联合用药组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50 mg/d, 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2组UAER均较治疗前减少(尸<0.05),但 联合用药组优于福辛普利组(P<0.05)。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 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福辛普利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治疗早期DN,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CRP,减少尿微量白蛋 白排泄,延缓肾损害的进展。 [关键词] 早期糖尿病肾病;福辛普利;丹参酮ⅡA磺酸钠;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DN)是早期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自 然病程包括肾小球高灌注,微量白蛋白尿,早期糖尿病肾病, 均在2O一200 ̄g/min范围内,为微量自蛋白尿期(Ⅲ期)。除 外急慢性肾炎,尿路结石,泌尿系感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心 临床肾病及终末期肾病五个阶段…。当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则 预后极差,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故早期糖尿病肾病 应及时治疗。本文以福辛普利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早 期糖尿病肾病62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力衰竭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等患者。其中男33例,女29 例,年龄4o一70岁,平均龄(48.5±1I.2)岁,平均糖尿病病程 (9.82±4.26)年。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福辛普利 组及联合用药组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糖,血脂及 糖尿病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正规糖尿病饮 食,保证机体热量,减轻体质量,戒烟戒酒,常规药物治疗,控 1.1 一般资料:6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选自2008年2月一 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 制血糖(空腹血糖5—7 mmol/L),保持血压相对稳定(血压≤ WHO的诊断标准与分型 ,并符合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 断分期标准 。均血压正常,连续2 d测定24 UAER,平均值 130/80 mm Hg)2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丹参酮ⅡA磺酸 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制药厂生产)40 mg加入0.9%NaC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