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关于嘉兴古建筑群及其经济意义的研究

关于嘉兴古建筑群及其经济意义的研究

来源:世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嘉兴古建筑群及其经济意义的研究

作者:陈祯怡

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6期

【摘 要】嘉兴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承载着许多优秀的文化。这次我们提出的关于对嘉兴古建筑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不仅仅是想更多的人了解嘉兴的建筑文化,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嘉兴古建筑的梳理能给嘉兴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的推广嘉兴这座美丽的城市。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正式批准其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的西塘,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位于嘉兴市中心的府前街就有建筑荟萃的子城古建筑群,迄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犹存的旧宅或遗址还是颇具考察价值。座落在嘉兴市区的月河街是市区现有保存风貌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最能反映江南水乡城市居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区域。通过对古民居建筑的研究,引起当地人们及当地政府机关对古建筑的关注,记录和保存这些古老和传统的优秀文化。借鉴乌镇、西塘成功发展旅游业的经验,充分利用嘉兴其它古建筑群特有的资源,发展创新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修订合理开发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嘉兴旅游业,搞活嘉兴的经济。

【关键词】古建筑群;文化载体;保护现状参差;旅游开发;经济发展 一、嘉兴古建筑群及其经济意义的研究的选题意义 (一)建筑的意义

人类创造,发展,巩固自己文化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城市的建筑。因为建筑是可以生动的表征文化,证明文化的存在。早期文明的出现完全是基于城市的建立。由于文化的易于流失性,人类便通过建造比人类寿命长很多的建筑和地标来记载曾经发生过的文明与文化。这种记载文化的方式比文字会具有更加生动的意义。

这次我们提出的关于对嘉兴古建筑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研究,不仅仅是想更多的人了解嘉兴的建筑文化,同时,也希望通过对嘉兴古建筑的梳理能给嘉兴带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的推广嘉兴这座美丽的城市。嘉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地处富饶的杭嘉湖平原,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江南城市。而今,嘉兴这颗明珠却渐渐被人遗忘。我们常常在反思,现代科技的发展虽然弱化了嘉兴自古以来的交通、地理优势,但他掩埋不了历史。 (二)古建筑群对于的嘉兴的意义

由于历史上的嘉兴人来人往,思想碰撞,这里的建筑也多而杂,对它们的梳理,是想更好的保护这种思想的碰撞下来的文化。嘉兴想要推广自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推倒老旧,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新宅,不是特色。特点在哪里,在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里。嘉兴有很多鲜为人知的老建筑,也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建筑特色,这些都是人们了解嘉兴的很好的途径,可惜的是连在发达的网络里我们都找不全嘉兴的古建筑信息,有的甚至只是寥寥几笔带过了。如今那些鲜为人知的古建筑很多已经破败不堪,需要人们的大规模的修复和保护。这就意味着给人们带来了工作的机会,对降低失业率,加快经济发展都有有很大的帮助。失业率降低了,市民对于嘉兴的幸福指数就上升了,自然而然犯罪率就会下降。嘉兴是一个还未被真正开发的经济旺地,不管是从交通上还是地理位置上,都有它独特而有利的一面,就有更多的商人愿意来嘉兴投资。 大量资料证明,许多景点属于历史文化遗产。种种历史故事、传说、名人事迹成为吸引游客的主要因素之一,甚至是各个自然景点的“附加值”。一个陵园、一座教堂、一座城堡、一个广场甚至一个寺庙之所以会成为旅游胜地,都是因为这些古迹所见证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巨大作用。将弘扬民族历史文化寓于旅游产业之中,是双赢策略。

嘉兴就是这么一个城市,时间难以遮掩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时间久了,历史长了,故事多了,就会有灵魂存在于古建筑的阁楼和墙砖里。嘉兴名人多,名人与建筑的故事也多。这比什么赝品和仿制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和价值。这次的研究,希望能补全这方面的空白,也给嘉兴的旅游事业献计献策。 二、嘉兴古建筑群现状

嘉兴素以南湖秀色享誉中华,殊不知各色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也是这里别样的风景。建筑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房屋建筑最初的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它直接地受到自然条件、物质条件的制约,以至于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结构和外观,使传统建筑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建筑还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众多遗存的建筑遗迹和保存的。文物建筑沉淀,积载着大量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其建筑布局、结构、形制、材料、作法、色彩及工匠技术水平,都能折射出一个时期、一个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

以西塘为例,这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因此,西塘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潜力,当地的古建筑大多已经改造成了“外表古老,内部现代”的新型休闲综合体。游客们在这里的确有感受到千年古镇的独特韵味,同时又能在休息时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这种旅游经营模式能很好地符合游客们的口味,提高经营收入。 三、嘉兴古建筑群现今遇到的问题 (一)古建筑群的保护、开发等问题

有多处申请到文化遗产保护,但仍有部分漏网之鱼;旅游业的开发不够均匀,西塘、乌镇等发展迅速,而子城、月河街等相对缺乏影响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人们对嘉兴古建筑群的认知 嘉兴古建筑现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1、调查背景

嘉兴素以南湖秀色享誉中华,殊不知各色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也是这里别样的风景。 2、调查目的

本次市场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院的学生对嘉兴古建筑的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进一步保护和传承。 3、调查方法

共制定两份问卷,一份是针对本市人口,另一份针对外来人口,由于时间问题,只涉及本市人口的调查问卷。 4、调查过程

本次调查我们共发出纸质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路人游客以及嘉兴本地商家,范围涉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层。另还有网络问卷若干。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实地调查采取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调查者监督的方式。 5、问卷 6、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本市的调查问卷,人数上来说南湖区人数占绝大多数。有61.5%的人认为嘉兴古建筑数量一般。嘉兴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城市,小桥流水是江南城镇的基本特点。从调查结果上来看,很多人还是认同这一点的,但是其它建筑风格则无人问津。绝大部分的人不大了解嘉兴古建筑的保护。乌镇西塘是嘉兴著名的旅游景区,知名度较大,知道的人也多。而位于市区的真正的古代建筑子城的知名度却是寥寥无几。对于旅游开发,调查中84.6%大部分人同意,小部分人选择无所谓或是不同意。另外,在被调查者中69.2%的人不了解古建筑保护相关措施。84.6%的人认为秀丽景色最吸引他们,这也是旅游的一大享受。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受人青睐的。

针对非本地居民的问卷发现人们对嘉兴的认识还不够普及,对嘉兴古建筑群更多的是乌镇、西塘这些旅游业发展已较为成功的群落,对于其它的同样具有深刻历史文化传承地却不甚了解。对于嘉兴旅游的热情还欠火候,可以看出嘉兴旅游的宣传还不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7、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最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嘉兴的古建筑状况前景是好的,但现阶段缺乏更好的宣传和着力点,寻求不一样的路径是一个起点。

四、对嘉兴古建筑群的思考 (一)关于嘉兴古建筑

1.嘉兴地处京杭运河南端,位于吴越交界地。丝织业和农业经济发达,往来人口密切,各种文化交流频繁。造就了古代嘉兴有“吴根越角”和“丝绸之府”的美称。由于地处交通要道,南北文化不仅在此驻留,甚至与地方文化相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流促使嘉兴地方古民居建筑风格的独特性。除了以旅游业闻名于海内外的古镇乌镇、西塘之外,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地方,其中又以古代秀水县四大名镇为嘉兴古名居建筑的代表,如以丝绸为发展业的濮院镇、以纺织业为主的闻川镇(又称王江泾镇)、以联系嘉兴和苏州运河中枢通道而著称的新塍镇及与新塍镇毗邻的陡门镇。另外,以文人辈出、丝绸,纺纱为主要产业的梅里镇(又称王店)的古名居建筑也有颇具特色。

嘉兴地区现存的古民居大多为清朝中后期以来建造的。古民居建筑在1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因其战争,火灾等原因相继被破坏而逐渐衰落,如闻川古镇因其一场大火洗劫之后,保留下来仅有一里左右,俗称一里街;而新塍镇在日军侵华时遭到大火的破坏,烧掉了三分之一的街区,但它还保留了大部分的建筑;在濮院镇因丝绸而闻名,濮绸已被载入史册,古镇老街的建筑门楣上的还清晰可见丝绸商铺的字样。而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古民居建筑又面临着现代城镇建设的大发展中又临着不同的命运和现代城市建设的挑战。

2.建筑是工程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民居建筑体现的是市井百姓的审美,满足的是一般人的居住、经营、商品交易等生活需求。民居建筑主要在于为人民生活提供遮风避雨的作用,代表的是市民阶层的物质需求和文化精神需要。嘉兴地方古民居建筑分布较广,面积之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和可考的文化价值。

民居是现代城市文明建设重要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古老的街市渐趋衰落,一部分经过政府的拯救得到了修复,更多的是彻底废弃,甚至倒塌。这些传递着古人建筑理念,人文思想,宗教观念等精神的建筑也即将从我们视线中消失殆尽。而要让后人了解古代嘉兴的社会经济和生活面貌,我们除了要保护这些古民居建筑,同时也要记录和保存这些古老和传统的优秀文化。使其在现代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壮大。通过对古民居建筑的研究,引起当地人们及当地政府机关对古建筑的关注,为弘扬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保护和引导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关于嘉兴古建筑(镇)旅游

古镇旅游就是指,以江南古镇为目的地所展开的旅游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浙江乌镇于1999年开始旅游的开发工作,由于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又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故被喻为“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 嘉兴历史悠久,为马家浜文化的发祥地,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嘉兴有国家级、省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0余处,系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景色秀丽,古迹众多,为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海宁钱江潮、革命圣地南湖、海盐南北湖、水乡古镇西塘和乌镇以及平湖九龙山海滨风光等构成嘉兴独特的潮、湖、河、海等水乡文化旅游特色;烟雨楼、子城、莫氏庄园、海神庙、古海塘等展示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艺术精华。

在嘉兴的古建筑(镇)旅游中乌镇,西塘可谓是嘉兴旅游业的头号招牌,根据有关统计在2010年5月份,西塘景区接待海外游客8501人,同比增长10%;内宾304071人,同比增长24.23%;收入达484.49万元,同比增长30.16%;5月份总团队数量2737个,其中世博团队1965个,占了团队量的72%,世博境外团队140个。

进人5月以后的世博会期间,长三角地区各大旅行社基本以“地接旅游线路”为主,几乎是清一色的“华东旅游专线”,也就是“世博会旅游热线”,较往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以上。因此世博游加经典景区的结合,是2010年整个旅游的重头戏,更是华东旅游线的“黄金旅游专线”。

然而嘉兴有着众多历史底蕴深厚的古建筑群,然在社会上广为人知的胜少,没有充分利用其这些旅游资源。甚至有些已经快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并且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古镇的商业旅游发展了。可是水乡那闲适有序的生活也变了味道,古镇的发展似乎又走进了使人们无所适从的境地。分析这些问题和现象,主要有以下若干类型:

1.旅游内容雷同,旅游产品相互模仿,古镇趋向同质化竞争。古镇旅游几乎都是走一条或几条老街,看几所大宅、花园,坐一日小船,吃一餐家乡饭;所买的旅游纪念品也无非是松糕、蹄膀、酱菜、米酒、蓝印花布等等。

2.全民经商,破墙开店,古镇过度商业化成致命伤。

3.节假日游客饱和,服务质量差,门票涨价却难达“限容”目的。 4.原住民迁出,社会结构变异;房地产运作,古镇日趋贵族化。 所以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开发这些古建筑群: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新旅游空间的开拓与旅游内容的多元化发展,与现代多元的商业消费模式相统一,旅游内容的多元化配建。对综合旅游度假区的建设,集参观游览、特色商业、餐饮服务、休闲展示于一体,既创造出一种新型商业消费空间,即满足了现代人的怀古之情,也可以弥补了传统城镇空间与现代化生活品质之间的不适应性。

(2)保护理念与修缮技术的不懈追求和遗产价值的再认知。保护并不是要维护破破烂烂、陈旧落后、一成不变。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便利的交通通讯,都是古镇生命力得以延续的重要前提。

(3)通过承办各种文化发展论坛提升古镇的文化氛围,与传统文化节日相结合举办多种多样的旅游节、文化展、民俗庙会,借鉴国内外创意产业区的发展适时引入艺术家的入驻等。 (4)加大对这些古迹建筑群的宣传,增强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以此来提升其开发价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