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老年护理员的素质要求

老年护理员的素质要求

来源:世旅网
进入21世纪后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2002年 ,联合国发布的资料显示 ,中国的65岁以上人口为 1.34 亿,占总人口的 10%,因此 ,我国实际上已进入老年社会。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 ,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达到4.37亿 ,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0% 。解决人口老龄化的策略就是实现健康老龄化,全面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因此,老年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将更广泛、任务将更艰巨,而且,培养老年护理人员的重要性也随之显现出来。

1 老年护理人员素质要求

1.1 高度的责任感、爱心、耐心及奉献精神

这是老年护理人员需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老年人由于体力衰弱,多患有 1 种或多种疾病,而且心理状态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属脆弱人群,因此,有更多的健康问题和需求,对护理人员的依赖性较大 ,增加了老年护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所以 ,老年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老年人,研究老年人群的特点,不论其地位高低、收入多少,应一视同仁,以足够的爱心、耐心对待老人,把满腔热情融入到老年护理的全过程中,不计个人得失,全身心的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老年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加强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养是当务之急,也是护理人员分工专业化趋势的要求。

1.2 博专兼备的专业知识

老年人全身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衰退,因而一般都患有多种疾病。因此,老年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医疗护理专业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全系统、全方位地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同时,还要精通某一专科领域的知识,有重点地分析和处理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此外,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如老年心理、老年护理实践中的伦理原则、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技巧、与老人沟通的原则和技巧等,以及老年医学、护理学发展的新动向、新观念、新方法等,以便采取最好的方法为老人解决问题。

1.3 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老年护理不仅仅是在医院中,更多的是在社区和家庭中进行。因此,护理人员要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在没有医生指导和协助的情况下工作)。由于老年人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差,健康状况容易发生变化,因而要求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正确的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老人在各方面的细微变化和健康问题,有预见性地采取有效措施 ,满足老人的健康需求。

1.4 良好的沟通技巧、合作精神和领导才能

老年人护理常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就是交流。通过交流可以获得老人的健康资料,为其提供心理支持 ,向其灌输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方式。老年护理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护理人员是连接各学科人员的纽带,可起到组织协调作用。因此,老年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技巧和合作精神,促进专业人员、老人及其照顾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他们能相互理解,共同解决老人的健康问题。

2 老年护理人员培养对策 2.1 转变观念

老年医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个专门的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老年护理学则相对起步较晚。目前 ,不论是社会 ,还是护理专业人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还存有误区,不少人认为对老年人群的照顾主要是生活照顾,不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对老年人的看护常被认为不是真正的护理工作。以社会慈善和福利机构形式存在的老年人护理机构中,很少聘用专业护理人员。而事实上,老年护理恰恰属于护理服务的范畴,老年人群是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之一。只有在社区和老年服务机构中引进专业老年护理人员,才能为老年人提供实实在在的保健护理。因此,应重视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我国老年护理学的教育刚刚起步,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都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只是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这种培养方式仅仅能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老年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粗浅地了解老年护理的知识,不能使学生完整地掌握老年护理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虽然能暂时弥补现有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匮乏,但从长远来看,单凭一门课程远远满足不了社会对老年护理人员工作技能的要求。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将当前的人口结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使用机制,吸引和鼓励各教学单位以各种形式开展老年护理人员专业教育,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严格把好入学选拔关、教学环节关、毕、结业考试关,确保老年护理人员的质量。

2.2 完善老年护理教育的各个环节

2.2.1 明确培养目标

老年护理人员培养必须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因此,应针对当前的社会需求、老年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做广泛而深入的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目标。

2.2.2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应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借鉴国外的老年护理教育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综合现有护理院校或专业的教育计划 ,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或地方特色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中应包括护理基础知识和临床护理知识(如现有的护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等) ,以及实用老年护理技能 (如一般护理技术、急救技术、健康教育技能、人际沟通技巧等)。另外,还应开设一些专业相关知识课程,如与老年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老年护理伦理学、老年护理心理学等 ,使学生对老年护理学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2.2.3 选用和编写合适的教材

教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要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选择和组织编写实用的教材。教材要突出老年人群的特点,反映老年医学和老年护理领域中的新动向、新成就、新技

术,体现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既要考虑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同时也要保持相对稳定。

2.2.4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活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和社会活动的关系,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2.2.5 加强教学实践

老年护理学是注重实践的学科。因此,要加大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点抓各项护理服务技能培训。课程安排上,在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此,要加大教学实习基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

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目前,担任老年护理教育的师资大都是护理专业的教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或院校的教学,缺乏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的经验,最多也只是在临床环境中接触过一些老年患者,因此,限制了教学水平。要想使老年护理学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学科,满足社会对老年护理人员的需求 ,就必须尽快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水平的老年护理专业教师队伍。笔者认为,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培训不失为一个尽快提高老年护理教育师资水平的好方法,可通过“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

总之,老年护理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培养大量品学兼优的老年护理人员,才能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