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当前乡村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区域研究 农村旅游 当前乡村开发“农家乐”休闻游的区域研究 张毅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吴江[摘215200) 要].‘农家乐”休闲游是现代乡村旅游文化中的一项新事物。以苏北地区为视角,分析了其开发“农家乐”休 闲游的条件与优势,论证了其在开发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剖析了其当前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促进其持续、 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苏北地区;“农家乐”休闲游;对策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农家乐”休闲游是以乡村农户家庭 或联营户为地点。以乡村的田园风光、自然景色、周边的旅游景 平,其中徐州、连云港一带有低山丘陵错落。植被丰富。河港交 叉,水网密布,海陆相邻,湖泊众多,其中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 水湖之一.水产资源丰富。 点、农业旅游资源及地方性民族文化为旅游资源:以“住农家 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族民风旅游;以 收获各种农副产品为主的简单务农采摘旅游:以民间传统节庆 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他凸现了现代农业旅游自然、纯 朴、宁静、休闲的心理。“农家乐”休闲游是现代乡村旅游文化中 的一项新事物。 本文所选定的区域是苏北地区。即江苏省境内 江以北的 地区,主要包含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南通、扬州、泰 州八市。土地面积5.44万km2,2008年,户籍人口5042.71万人。 苏北地区的南部(大致以淮河一灌溉总渠一线为界)属亚热 带湿润季风气候,北部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 充足,雨量适中。自然条件优越,农耕历史悠久,农业生态空间 形式多样,农副产品品质优良,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苏北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胜地。扬州、徐州、淮安、南通都是 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内的13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苏 北就占l0座。苏北地处中国南北文化的过渡地带,苏北内部的 这种文化差异与南北文化的过渡,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具备了开发乡村“农家乐”休闲游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 1 苏北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条件与优势 1.1 自然资源 1.2区位与交通 苏北地区北扼齐鲁,南屏苏沪,东临黄海,西接中原,又是 全国沿海、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 直接接受上海、南京、济南等都市圈的辐射.区位优势凸现。近 苏北地区有江淮平原、黄淮平原和东部滨海平原,地势低 5焚烧处理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一定量的纤维素木质素, 脱水后的污泥发热量约836KJ/kg,可用作能源使用。把经过干 燥的污泥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焚烧.这不仅可以对其实施 城市污泥的处置方法很多。根据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 范围,因地制宜是选择处置方法的原则。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 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城市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同,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特点,根据污泥产量、污泥含水率、重金属含 量、有毒有机物含量等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处置方法。 参考文献: [1 J傅剑敏。徐江锋,许海芳,张波,张乐军.令狐文生.污水处理厂污泥 无害化、减量化处理,余热还可用于发电、供热,燃烧后的灰渣 可以用于制砖或铺路。从而变废为宝。实现污泥的综合利用。其 优点是:在所有的污泥处置中。焚烧方法产生的剩余物最少。在 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不需存储设备。既解决了污泥的出路问题又 充分地利用了污泥中的能源。而且污泥不需要作杀灭病原菌的 处理进展研究LJ】.能源与环境,2009.4:80—81. [2] 李天宝,熊正为,刘勇.城市污泥处理方法综述【J].南华大学学报 (理工版),2003.17(4):87—90. 处理。达到了减量化、稳定化和资源化。缺点为:①污泥焚烧炉 【3] 马娜,陈玲,熊飞.我国城市污泥的处置与利用LJ].生态环境, 2003,12(1):92—95. 大多需要进I:1,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很高。②管理水平要求较 高,焚烧产生的气体若控制不当会产生二恶英和废气污染。③ 产生的灰渣含有大量重金属,处理困难,另需其它解决途径。④ 因早期焚烧炉运行不善,在公众中造成较大反响,计划实施较困难。 适用范围:由于污泥的有害含量超标.性质不适合或数量 过大不能农用,在大城市、大型城镇群以及用地紧张地区比较适用。 [4] 王涛,城市污泥堆肥施用及重金属问题探讨【J].上海环境钟学, 2009,28(1):37—40. [5]杭世琚。刘旭东,梁鹏.污泥处理处置的认识误区与控制对策U】.中 国给水排水,2004。20(1 2】:89—92. 作者简介: 汪志涛(1982一),男,湖北襄樊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校教师类在 6结语 读在职研究生,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助教,从事环境保护教 学和科研工作。 —-127—. 农村旅游 年来,苏北地区交通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善。这里不仅有多条铁 路,而且拥有众多已建或在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通车里 程已达3604km。是全省总量的48.61%。实现了乡乡通公路。连 接该区多个城市的城际铁路即将开建。在双休日和“黄金周”, 在离市区较近,条件比较好的“农家乐”休闲游景点,不仅有本 地牌照的汽车,甚至还有苏南地区、上海、山东、安徽、河南等远 距离的私家车。 1.3经济 得益于区位优势和国家、省政府对苏北地区发展政策扶持 力度的加大,近几年,苏北地区抢抓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 等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该地区的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到 20o9年。苏北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比上年提高2.9 个百分点,达到42.3%。在2008年,苏北地区的生产总值达 11409.23亿元,人均26645元(按户籍人口计,下同)。而2007 年,该地区的生产总值只有48o0.91亿元,人均20939元,2oo8 年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137.65%、27.25%.其增长的速度超过 了全省的平均水平。2009年末.江苏省私人汽车保有量达338.2 万辆,同比增长28.5%。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得老百姓的实际 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对“农家乐”休闲游也有了更迫切的需求。 2苏北地区开发“农家乐”休闲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政策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农村地区的发展。从2003-2010年中央 连续出台了多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着重在促 进农民增产增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 农村。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 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为加快乡 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重要的 依据。江苏省政府也制定出了《江苏省“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 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再加上,国家法定假日制度的调整以及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颁布,对开发“农家乐”休闲游提供了 强有力的政策保证。 2.2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552元,比 上年增长1O.0%,考虑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5%;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达8004元,比上年增长8.8%,实际增长9.4%。而同时 期的上海是28838元,浙江24600元多一些,华东地区除了上 海和浙江以外就是江苏。其中,该地区的南通、泰州、扬州3市, 在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4550元,与经济 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相差也不远。依据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 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美元左右.旅游消费将进入高 速发展期。近年来,每逢双休日和“黄金周”假期,现有的乡村旅 游景点处处人流如潮。充分印证了这个论断。 2.3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苏北地区的住房、卫生、 一128一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1卷第06期(总第247期) 交通、通信等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了显著的提高。苏北地区的 网络信息化近几年也得到了迅速地发展,2008年,江苏省信息 化水平总指数为0.68.有望以省为单位提前实现国家“十一五” 信息化发展目标。这年末,该地区的国际互联网用户是261.15 万户。而同期全省的国际互联网接入户为712.67万户。占到全 省的36.64%。但是苏北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普遍滞后, 尤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要大大地加强。尽管如此,开发苏北 地区“农家乐”休闲游的前景依然广阔。2004年7月27日,国家 主席胡锦涛在上海考察工作期间,特地驱车、乘船80多分钟. 到距上海市区约60多km的崇明岛竖新镇前卫村,了解村子里 “农家乐”休闲游的开展情况,并指出:“希望到农家旅游度假的 人也会越来越多。将来‘农家乐’前途无量。” 2.4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旅游之基。随着国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整理与保 护,苏北地区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愈为人们所重视。如地 方戏曲、宗祠建筑、祭祀礼仪、传统工艺制作技巧等得到了有效 的挖掘与保护。通过“农家乐”休闲游来推动这些历史文化元素 的整理与保护。如今到乡村去感受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都市人到 乡村“农家乐”休闲游的一个主要动因。 2_5国内短线游的持续升温 金融危机同样给中国带来了风险.导致国内一些企业出口 减少,失业增多,居民的实际收入下降。这些将快速地传导到居 民消费行为,并率先波及到旅游业。尤其对出境游和高端游带 来不小的影响。江苏省公民自费出境游,20o9年比20o8年下降 2.7%,2008年比2o07年只增长了7.29%。而同期的国内旅游. 2009年比2008年增长13.8%。国内一日游,2008年比2007年 增长了26.67%,20o7年比2006年增长了2O.68%。最新的统计 数字显示,2010年2月,江苏省接待入境旅游者比去年增长了 l4.3%。其中泰州市在2009年5月接待国内外旅游者同比增长 了35%l1。短线旅游市场的大发展.为公民到乡村旅游提供了 良好的氛围。 3苏北地区开发“农家乐”休闲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北地区“农家乐”休闲游在经过几年的最初发展后。目前 在一些地方已经进人了加速发展期,势头向好。然而,苏北地区 各地发展不均衡。不论是经济相对较好的南部地区还是经济欠 发达的北部地区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农家乐”休闲游健 康、持续发展,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实际利益。这些问题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多头管理,职责不明,专业人才不足 由于乡村“农家乐”休闲游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分支.发展相 对较快.而相关的法规政策还不够健全,地方政府更是缺乏专 门的管理办法和专业的管理人才。在乡村办“农家乐”不需要很 多的资金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场地也不需很大。而政府及相关 部门缺乏相应的统一管理和有效监督。“农家乐”管理牵涉到农 张毅:当前乡村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区域研究 林、旅游、环保、卫生、质检、工商、物价等多个部门,但让谁来牵 头统一管理,各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各部门只能是“各自 为政”。 . 3_2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个别地方存在盲目发展 目前.苏北地区,特别是北部地区的“农家乐”休闲游大多 处于自发阶段.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制定出“农家乐”休闲游的 总体规划与细则。在一些乡村,每家每户共同拥有美景和乡俗, 出于自身的利益。一些诸如住房乱搭乱建,污水、垃圾乱倒乱 扔,客人来了围追堵截,削价竞争、假冒伪劣等现象伴随而生, 使自然、人文、经营的环境恶化;有些地方的“农家乐”休闲游缺 乏经营项目上的深度开发和展示其应有的特色。由于政府缺乏 科学、细化的规划和指导,再加上经营“农家乐”的又大多是农 民。他们自身缺乏发展规划能力,看到别人能赚钱,自己也“依 葫芦画瓢”,导致多方面的决策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 3.3与乡村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稍显滞后。不能满足现代 都市人旅游的需求 江苏省的经济在全国相对发达,但地处苏北的经济总量依 然还是比较低,尤其是广大的乡村,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还 没有达到现代化城市的水准。比如通到农户的乡间道路有很多 不是高标准的“灰黑”路;通到乡村的公交车不方便,从都市去 乡村,在路上要花较多的时问,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还需努力; 乡村的路基比较窄,遇到两车相会就比较麻烦,汽车要调头的 话就显得更难;道路的标志牌不规范或根本就没有,对“自驾 游”一族造成行车难;农村的餐饮质量与卫生条件是城市游客 反响最强烈的。有些“农家乐”的食宿条件差,设施陈旧、落后。 3.4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有加重的倾向。有些地方甚至成为新的 污染源 苏北近几年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有些地方 接受了工业转移而给当地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的乡村没有统一 的生活垃圾处理措施。一些零散分布的“农家乐”更没有统一的 排污设施.生活污水、垃圾、烟尘不经无害化处理而就地排放丢 弃。污染了水源沟河和周边环境;有些地方虽然夏季未到,但苍 蝇、蚊虫已经到处乱飞,令人生厌;吃剩的餐饮泔水,没有强制 性的统一回收处理。任由农户喂养生猪家禽。给食品安全带来 了隐患;有的农民因生态环保意识不足,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他们大量使用激素、化肥、农药等,造成了土壤板结,农作物和 食品的品质下降;有的经营者为建“农家乐”而破坏植被,砍林 伐树,破坏原始生态景观,与周边的自然景观不相协调,成为 “煞风景”的农村污染源;另外,一些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对生态 环保意识欠缺或淡薄。随意丢弃垃圾,车辆、人踩、践踏农庄草 地也时有发生。 4苏北地区“农家乐”休闲游持续发展的对策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广大农 民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 农村旅游 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这二十个字内涵很丰富.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 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乡村旅 游,明确乡村旅游是助农、兴农、富农。通过乡村旅游进一步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使农业增值,让农 民得利.逐步消除目前我国El益明显的城乡差别。 f2)政府各部门既要搞好“农家乐”休闲游的整体规划和实 施细则,又要在产业布局、税收、金融等方面构建有利于其健康 发展的宽松环境。高起点制定“农家乐”休闲游发展的总体规划 与细则.才能避免盲目开发与低水平重复建设。各地政府应对 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区位条件、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及客源 市场等问题进行认真和务实的调查与评价,并以区域旅游资源 开发及系统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进行合理规划和科学开发,扬长 避短。相得益彰。比如:①鼓励、扶持当地农民从事生态旅游项目 的开发,利用更多的社会民间资金投向农业,吸引发达企业或 外资企业参股;②鼓励各类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或农户提供小 额、免息贷款;③减轻农户的实际负担,减征或不征税收,坚决 取消不合理的收费,营造法制、有序、人性化的经营环境;④对 暂不具备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地区,政府要指导农民通过多 渠道、多手段为其他“农家乐”休闲游提供配套服务。 f3)坚持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苏北各地乡村由于资源禀赋 不同,地理区位各异,基础条件不一,文化脉络有别,境况多种 多样。要促进其健康发展就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因地:一是 你这个地方有什么条件存在具有休闲游的意义,是有产业化龙 头企业、农业科技示范区、水利工程、森林资源、水资源、山地景 色?还是有优美的乡村景色、自然环境、特色农副产品、养殖地 和特色的农俗风情等?二是看看当地开发“农家乐”休闲游的基 础设施和条件够不够标准?基础设施差,有再好的旅游资源,大 家也只能“望游兴叹”。因时: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城乡人 民收入实际,市场需求状况,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零散后集 中:与其他旅游特点不同的是,乡村旅游有平日、假日、四季忙 闲不均.农副产品、传统习俗、节庆活动等都有时间的变化,因 时打造不同内容的产品就显得比较重要;要在精、特字上下功 夫。 f41强化生态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农家乐”休闲游刚 刚兴起发展之际.如何确保乡村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稳定 性.对乡村的基本生态、生物多样性和人文资源的保护,确保乡 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务之急,我们绝不能含糊松懈。当然任何 一个旅游活动都会对当地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带来一系列的 影响.这就要政府来认真研究和调研,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增加农民收入,又要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将对生态的损害控制 在其再生能力之内。既要发展旅游业,又要解决由此带来的环 境污染.真正做到把游客的废弃物都能实现无害化处理。既要 让游客体验“农家乐”休闲游的活动过程,又要保护好当地特色 的风土人情与民俗。 (5)打造精品项目,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农家乐”(下转P74) 一129— 农村经管 建立环境资源制度主要目的是通过法制约束,制定相应的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21卷第06期(总第247期) 失,因此对于循环经济来说,是不符合其发展目标的。那么改革 资源保护措施和明确的惩罚规则,为政府部门提供制定环境保 护、资源利用措施的依据,并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充分 运用好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和工具,尽可能减少环境污 染和无节制使用自然资源。在坡耕地的利用过程中,政府通过 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地方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 度,成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保证。坡耕地的利用更是 体现了资源利用与环境发展的关系,因此这样一套绿色核算制 度可以促进坡耕地对整体经济影响状况的合理评价。 ● 统一规划,积极开展大规模坡耕地退耕还林、退耕还革工程。同 时进行相应的粮补和苗补政策.增强了公众的资源保护与节约 观念,也有效推动了坡耕地合理利用工作的实施。 3.2产业政策 4结论 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的思想.阐述了两者的融合机理,并以 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目标是: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 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寻求坡耕地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和 护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和生态化。坡 途径。这不仅是促进坡耕地合理利用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陕 耕地的合理利用直接关系到第一产业的经济发展.那么农业发 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选择。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坡耕 展,应围绕生态农业建设为主,根据环境条件和自然因素因地 地利用中,以此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 制宜选取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首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 优化以及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循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坡耕地的梯田化改造.改善其原本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贫瘠的 为政府做出相应决策提供了依据。 状况.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其次根据土壤状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项目《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 况和政府的整体规划.种植刺槐、沙荆、拧条等适合在陕jE地区 结构的可拓研究《项目编号:09JK556)》。 生长的生态林,逐步改善陕北地区整体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 参考文献: 坏严重的生态情况.为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最后 [1 J 张坤,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积极推行退耕还草.草地和牧地除了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269 ̄271. 还可以带动草产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打破了原有单一化农业种 【2]诸大建,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型经济【J] 世界环境,2000(3):6"12. 植的局限性.丰富农业发展类型,调整农业发展结构,实施更具 [3] 诸大建,来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6 有优势的产业发展政策。 (4):46,--55. 3.3技术政策 [4]许峰,蔡强国,吴淑安,张光远.坡地等高植物篱带间距对表土养分 在循环经济中.技术进步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 流失影响LJ]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1999(6):23-29. [5] 杨瑞珍,我国坡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模式U].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 因素。通过生产技术与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以及清洁 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 生产技术,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再利用化和无害化。在坡耕地的 [6] 杨茂盛,王琼.由系统动力学看陕北坡耕地可持续利用[J].商场现 利用中。技术促使的进步是实现其合理利用的基础。如对于坡 代化。2o08(1O):357. 耕地的改造可以采用地埂生物带措施、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 施、耕作相结合的办法,以及通过增加坡长,减缓坡度等措施, 作者简介: 来改变坡耕地地面状况,提高土壤保水保土保肥能力。 姜海莹(1984一),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硕士 3.4绿色核算制度 研究生,研究方向:可拓工程与可拓决策。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纲领,是经济 张观众(1982一),男。河南洛阳市人,河南六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 经理。 规划和发展的主题。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传统的 国民生产总值统计方法中,没有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损 f上接P129)休闲游品质。其一,经营者要主动参与政府组织的旅 参考文献: 游宣传促销计划。争取主动,与相关旅游机构合作。其二,政府 [1 J 吴恩、王长征.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业开发:问题、机遇及其对策研 要主动推介本地有特色内涵的农家乐,帮助经营者牵线塔桥。 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旅游管理》U】.2OLO(2)3—6. 其三,编印各类乡土气息浓、有特色,便民、简洁的宣传品,其费 [2] 多淑金.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纵横》U] 用要列入每年的地方财政预算计划。运用现有的网络、电视、广 2009(10)76-78。 告、宣传资料等媒体,吸引游客的关注与向往。其四,通过定期 作者简介: 举办主题活动。扩大声势,提升服务质量,让顾客满意。’止游客 张毅(1962一),男.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高级讲师,研究 的口碑传播来树立其在游客心中的品牌形象。其五,经营者要 方向:旅游管理。 树立诚信为本.游客是主人的理念,一切以游客满意为标准,其 六,成立“农家乐”休闲游协会,发挥协会集体和团队的力量 -74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