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葡萄沟(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沟、产”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坡”等 10个字,会写“水果、月份”等 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4.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 【教学重点】 能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之情。体会作者喜爱葡萄沟,喜爱维吾尔族人民的感情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词语,品味文中佳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葡萄沟) 教师口述: 火焰山是新疆吐鲁番最出名的景点,在它西侧有一处峡谷,因为盛产葡萄而称为葡萄沟。现在我们就走进课本去葡萄沟做客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1葡萄沟)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猜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生字,识记。 课件页码 (1-4) (5-6)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①注意读准翘舌音“产”,前鼻音“淡 干 分”,后鼻音“钉”等。 ②识记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如“梨一利、枝一支、城一成、钉一顶”。 ②联系生活识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词汇,识记积累。 (7-17) 比如,“香梨、鸭梨、树枝、收衣服、城市、留下、口味”。 ③音近字、形近字的辨析。区别“分(fèn)”与“份”两个字的意思不同, “分(fèn)”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 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水沟 山沟 出产 生产 梨树 梨花 搭台 搭架 淡水 淡绿 能够 足够 好学 好动 干净 晒干 留下 留念 钉珠 钉上 分量 分子 味道 美味 (2)学习多音字:“好 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A.雷锋叔叔是一个好人。 . B.妈妈要出差,暂时要和小宝贝分开了。 . 在这里,“好”读“hǎo”,意思是“优点多或使人满意的,与“坏”相对”, 还有一个读音是“ hào”,意思是“喜爱”;“分”读“fēn”,意思是“区划 开”,还有一个读音是“fèn ”,意思是“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组词如 下: 好 hǎo (好人)(好处) 分 fèn (水分)(分子) hào(爱好)(好事) fēn(分开)(分别) ②读一读: A.我和同桌的爱好( hào)完全不同。 B.将葡萄挂在架子上,让水分(fèn )蒸发掉。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飞的气球多。(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山坡 特指人们使用工具创造生产、生活资料的活动。 流动 山顶与平地间的倾斜面。 生产 ①(液体或气体)移动; ②经常变换位置。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句子,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学习“会写字” 份 坡 枝 起 客 老 收 城 市 利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如“枝一支、城一成、破-坡 客-各”。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②联系生活识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词汇,识记积累。比如,“树枝、 收衣服、城市”。 ③音近字、形近字的辨析。区别“分(fèn)”与“份”两个字的意思不同,(18-28“分(fèn)”表示成分,如“水分、养分、成分”;“份”表示划分的单位,) 如“分成三份、年份、月份、省份”。 【设计意图:自主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客”,上下结构,上窄下宽;“市”上扁下长, “份 坡 枝 收 城”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利”左宽又窄,“起、老”半包围结构。 ) (2)老师范写,教师重点指导“坡、起”。 “坡”左窄右宽,“土”首横起笔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写成提;“披”的 “乛”从竖中线左侧起笔,竖撇撇向“土”下侧,“又”的横撇的撇尖过竖中线, 捺脚略低于撇尖。 “起”半包围结构,“走”从左、下包围“己”,“走”中的“土”居左上格,下横在横中线,下竖与上竖垂直对齐,捺笔舒展至“己”下;“己”的横折的横段与“走”首笔横持平,第二笔横在横中线上侧。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表示葡萄长得茂盛的词语:茂密 展开 绿色的凉棚 葡萄结得多的词语:一个个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2.练习运用:练习用上面的词语说话。 秋天到了,苹果成熟了,(茂密)的树丛中,你会看到,有红的、黄的、绿的,还有半红半黄的苹果,(一个个)缀满枝头,(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葡萄沟》,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我们从读中感受到 (29) (30)
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31-33) 2.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理解句子。并让学生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一、课前导入 课件页码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 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1-3)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葡萄沟在哪里?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 葡萄沟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哪里?(新疆吐鲁番) 2.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 预设: (1)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最有名的是葡萄。 (2)五月盛产杏子,七八月份盛产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份盛产葡萄。 (板书:盛产的水果—种类多)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4-14) 1.默读第二自然段,说一说葡萄沟的葡萄有什么特点?(茂盛) 你是怎么知道葡萄长得茂盛的? 出示句子:“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 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此处运用比喻,把葡萄茂密的枝叶比作绿色的凉棚,说明葡萄长得非常茂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用简洁概括的语言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运到阴房一挂在架子上一利用流动的热空气一蒸发水分)
(四)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你喜欢葡萄沟吗?说明理由。
喜欢。因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里盛产水果;这里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
甜;这儿的老乡热情好客。所以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板书:老乡热情好客)
那么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葡萄沟吧!(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
真是个好地方)
师:阅读方法解密:总结性结尾
概念:所谓总结性结尾就是在文章的结尾处,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全文,点
明主题。
效果:总结全文,点明主题,使读者得到一个清晰明确的总的印象。 盛。)
2.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你从这句话读出了什么?(葡萄数量多,色泽鲜艳。)(板书: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你从哪些词句读到这些?抓住关键词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
我从“一大串一大串”读出了葡萄的数量多。
我从“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读出了葡萄的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练一练:仿照文中的句子,写一句话,用上“有……的,……的,……的,……的,……的,……”
示例:公园里开满了鲜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粉的,紫的,好看极了。 谁能说一说“五光十色”的意思?(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颜色光彩鲜艳多色。)
3.指导朗读:“一大串一大串”“美丽极了”要重读,这一段要读出对葡萄的的喜爱之情。
4.照样子写一写:
公园里的花都开了,有桃花、杏花、迎春花,_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在跑步,有的在跳绳,还有的在踢足球,处处欢声笑语,热闹极了。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1.出示:“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一个过渡句,既交代了葡萄的销路,又引出下文对葡萄干制作过程的介绍。)
2.出示:“成串的葡萄挂在架子上,利用流动的热空气,把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板书:葡萄干有名:颜色鲜、味道甜)
2.回归课文,全班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巧妙的问题引领,一步步的深入理解,抓住关键词句,训练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新疆是个好地方》 听读《新疆是个好地方》,了解新疆的美丽风光和丰富物产。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找找相关歌曲听一听。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介绍葡萄沟盛产的葡萄的颜色、味道及制作葡萄干的过程,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充满浓郁风土人情的文章,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描写了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让我们领略了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七、主题延伸 根据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美丽的葡萄沟吧! 葡萄沟的空气里弥漫着香甜可口的葡萄的香味。这里最有名的就是颜色各异的葡萄,美味的葡萄既可以做酒,还可以做葡萄干,圆圆的葡萄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珍珠,美丽极了!欢迎全国各地的游客来美丽的葡萄沟旅游。 八、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九、课后作业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中的习题。 板书设计(课件22) 盛产的水果—种类多 葡萄好 一大串一大串 五光十色 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有名 颜色鲜 味道甜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就本课的教学来说,我认为以下两点把握得比较好:
(15-16) (17) (18) (19) (20-21) 1.通过课件,让学生非常直观的了解了“茂密”一词的意思。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自己体验枝叶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才算做“茂密”,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对词义进行总结。
这样的方法比较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加入了句型训练。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了解每个特殊的句型在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例如文章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的内容,还将“……就像……”提出来让学生回忆比喻句的相关知识已达到最终运用的目的。还有将“……有的……有的……”句型让学生自己练习造句,学习应用。
不足之处:
教师范读对学生的示范性不够强。低年级的学生,在朗读方面,更多地是模仿老师。因此,作为一名老师,应该为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泰戈尔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