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西省汾西县核桃产业调研与对策分析——科技创新对山西核桃产业发展作用的系列调研报告

山西省汾西县核桃产业调研与对策分析——科技创新对山西核桃产业发展作用的系列调研报告

来源:世旅网
第4期(总第277期) 2012年4月 农产品加工・学刊 Academic Periodical of Farm Produc ̄Processing No.4 Apr. 文章编号:1671—9646(2012)04—0105-02 山西省汾西县核桃产业调研与对策分析 ——科技创新对山西核桃产业发展作用的系列调研报告 王向东,宁志恒,周 华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4) 摘要:在深入调查山西省汾西县核桃产业建设的基础上,针对栽培、加工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科技创 新对策,以期为汾西县核桃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汾西县;核桃;栽培;加工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1—9646(x).2012.04.030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Countermeasures on t Industiarl in Fenxi County of Shanxi:Series Report about Effect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Walnut Industril Develaopment of Shanxi WANGXiang--dong,NINGZhi-heng,ZHOU Hua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Shanxi 041004,China) Abstract:Based above investigation on const ̄mcfion of walnut industrial,mming at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culitvation and processing process in Fenxi county of Shanxi,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ve been carried out SO as to be beneficial to walnu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Fenxi town. Key words:Fenxi county;walnut;cultivation;processing 汾西县行政区划隶属山西省临汾市,地处临汾 市北部、黄河中游、吕梁山东南麓、汾河以西 (111。13 E~111。41 E,36。27 N~36。48 N)。国土总 面积876.35 km ,地形属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 2.37×10"hm2。汾西县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 气候,其地理、气候条件适宜核桃生长,是山西省 核桃主产区之一。 1栽培沿革及现状 汾西核桃栽培历史至今已有5 000余年,具有核 桃树体生长茂盛、抗风耐寒、优质丰产,果型美观, 果实个大、皮薄,易取仁、色泽白、口感香等优良 性状。由于历史原因,汾西县的核桃栽培长期处于 自然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品种大多采用传统品 种,立地条件多为地埂荒坡、四旁空地,基本没有 管理。每年的核桃有收无收、收多收少,大多无人 在意,只是家庭副业的补贴收入而已。 20世纪90年代,汾西县政府明确提出“北部核 桃南部枣”的经济发展规划,筹措核桃林建设专项 资金,每hm2的苗木费及3年管护费达到5 000元; 2006年,汾西县确立建设“山区经济特色县、生态 优美县、社会和谐县”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以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为方向,以实用科技推广为先导, 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重点加强核桃经济林管理, 年均投人经费达到300万元以上,确认“晋龙1号” “辽河3号”“中林1号”等新优品种为当地主栽品 种,栽培面积由分散的地埂荒坡向集中连片转化。在 1998年佃坪乡霍家坪村、芦家垣村连片种植试点工作 的基础上,2007年,全县核桃经济林建设面积共计 846.85 hm ,其中6.67 hm2以上的园区达到22个, 最大的面积达到133.33 hm2。截止到2010年,全县 核桃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5 333.33 hm2,核桃年产量 达到1 500 t,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品。 目前,汾西县已形成“县、乡、村三级负责” 的核桃栽培行政管理体系模式。县林业局组建“核 桃经济林管理站”,负责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制定 收稿日期:2011—12-03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O041037—02)。 作者简介:王向东(1957一),男,北京人,教授,研究方向:功能食品加工和功能成分提取。E—mai1:wxdzss@163.com。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2年第4期 管理技术标准,确定专业队队长人选,进行经济林检 查验收,拨付专项费用;乡镇(社区)政府及林业站 负责组织动员、建档考核、推荐专业队长人选、落实 具体工作;村专业队按照技术要求开展核桃经济林的 管护。有关的“责、权、利”要求、内容、考核指标、 费用明细,在汾政办发[2008]22号文件“汾西县核桃 经济林管理暂行办法”中进行了详细规定,以政府红 头文件的形式,确认了这套模式的行政故力,使干部、 农民均有据可依、心中有数,真正做到了“公开、公 平、公正”,极大地调动了相关人员的积趿.眭,为核桃 产业体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行政基础。 6 732.5×104 m3,每666.7 m 耕地平均水资源不足 190 in3。其中,地下水资源仅占水资源总量的 10.73%,可开采量更是少至2.12%。地上水资源占 水资源总量的89.27%,多为季节性集中降水,在造 成水土流失的同时,利用率很低。据统计,汾西县 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340×104 m ,仅占水资源总量 的5%。在核桃经济林的春季栽苗、放苗、新梢生长 过程中,干旱成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解决春季干旱的措施应该从天然水利用和栽培 技术等方面人手: (1)汾西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农民难以 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汾西县结合本地实际,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核桃专业化种植体系、专业 化管理技术体系。其中,专业化种植体系注重苗木 专供、整地打坑、蘸根包浆、优肥足水、高接换优 等关键技术环节,确保核桃品种优良、苗木健壮、 成活率高;专业化管理技术体系以春、夏、秋、冬 季的不同月份为标志,分别进行放苗、整修树盘、 地膜覆盖、病虫害防治、松土除草、摘除幼果、修 剪整形、整地打坑、补栽补植、更新复壮、越冬保 护等管理工作,明确规定了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 使农民知道操作方法、操作要求,使管理人员知道 检查内容、考核指标。 2加工业发展过程 汾西县积极支持核桃加工业的发展,通过多年 努力,引导核桃加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向集 约化、规模化、科学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企业 增效,逐步实现核桃“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的产业化目标。 汾西最早的核桃加工企业成立于1997年,由县 供销社出资组建汾西县智源公司,采用人工分选方 式生产核桃仁,产品大多用于出口,年加工量200 t。 2002年该公司增建1条5 000 t核桃露生产线。 2005年,企业改制,引入社会资本参股85%,组建成 立“山西晋西核桃食品有限公司”,扩建年产50 000 t 核桃露生产线、年产1 000 t系列核桃仁食品生产线 各1条,主要产品为浓香核桃汁、琥珀核桃仁、咸味 核桃仁、原味核桃仁及各种桃仁礼品,年产值达 3亿元,年利税3 000万元。公司拥有“智源”“晋 西核桃王”2个注册商标,技术工人30余名,季节 工人200余名。1998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 品检验局出口食品厂、库注册证书,2005年通过国 家食品安全认证。 3汾西核桃产业建设的创新对策 3.1改变传统习惯,克服苗木“春旱”现状 汾西县属于水资源贫乏县,水资源总量为 进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应注重雨水集蓄及保墒, 如修筑鱼鳞坑、坑内种草;带状、坑状整地,增加 径流;因地制宜,筑坝筑窖,特别在筑窖的设计上, 可以采用小规模人工掘坑、简易农膜防渗,尽量降 低成本,提高集蓄效果。 (2)结合秋季降水较多、墒情较好的实际情况, 加强秋季造林更有利于苗木成活; (3)选择耐旱品种、坚持根宝蘸根等栽培技术, 确保“一年栽植、三年管护、五年成林”,做到“苗 活林成果满枝”。 3.2尽快开展“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竞争力 据不完全统计,汾西县年产核桃760~1 500 t。 现有的汾西核桃加工企业——山西晋西核桃食品有 限公司,按照其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只能转化成 核桃汁、核桃仁等初级系列产品。为了充分利用核 桃的各种营养成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应 结合实际,尽快改进现有工艺流程,增加前处理程 序,开展综合利用,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及技术,在 高档核桃油、核桃蛋白粉、核桃肽饮料、核桃胶囊 等产品上做文章、下功夫,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 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带动汾西核桃产业做大做强。 3.3加强“科技联姻”,解决科技人才不足 目前,汾西县已形成以县林业局和科技局为依 托、乡镇林业站为纽带、专业队和林农为基础的核 桃技术推广网络和“公司+市场+基地+农户”的 核桃产业化经营模式,核桃产业体系已基本成型。 但是,科技人才体系建设仍有较大的问题,以汾西 县林业局为例,截止2008年底,全局共有助理工程 师以上的技术人才13名,其中副教授级高工1名 (53岁)、工程师8名(40岁以上)、助理工程师 4名(30岁一35岁)。技术人才数量偏少、年龄结构 偏高。而在核桃加工企业,基本以岗位技术工人挑 大梁,企业没有科技人才贮备,无法进行科技成果 的研究开发。结合汾西实际情况,建议从体制、政 策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做法,引进优秀技术人 才。同时,应该另辟蹊径,如以项目共建的形式, 与山西省的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企 (下转第1 13页) 2012年第4期 初乐,等:新疆地区红枣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113・ 品,在世界红枣产业生产和贸易中居绝对主导地位。 李林,倪座山,张文新,等.新疆南疆地区红枣产业现 红枣以其独特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赢得了国内外加 状分析及发展战略思考田.落叶果树,2008(3):34_37. 工厂家的青睐,红枣的加工品也因此日益丰富和多 王建,窦长保.新疆红枣产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J]. 样化。但是目前,干制红枣占红枣总产量的95%, 现代农业科技,2009(17):127—128. 红枣的产后加工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且在加工过 闫忠心,鲁周民,刘坤,等.我国红枣资源加工利用研 程中忽视了营养成分的保存。对红枣功能成分及其 究现状与展望【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0,38(6):102—108. 提取的研究较多,但市场上缺乏相应保健产品。在 韩玉杰,李志西,杜双奎.红枣酶解法提汁工艺研究册. 红枣加工中产生的废渣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造 食品科学,2003,24(4):85—87. 成了环境的污染。因此,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发红 余晓红,陈洪兴,刘汉文.甘草红枣枸杞符合保健饮料 枣深加工产品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保健产品,使红 的研制【J].食品科学,2007,28(9):664—667. 枣这一我国特有的宝贵优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充 许牡丹,施卫省,文怀兴.速溶枣粉加工工艺研究【J]. 分发挥其食品及医疗保健的作用,是新疆地区乃至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2,17(1):74—76. 全国红枣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而且红枣的深 张宝善,陈锦屏,李冬梅.利用次等红枣生产果醋的工 加工产品会逐渐展示出其明显的产品优势和广阔的 艺研究【J1.农业工程学报,2004,20(2):213—216. 纪庆柱.发酵型红枣酒加工工艺的研究[D].泰安:山 市场前景。 东农业大学,2008. 参考文献: 郑佩.红枣酒生产工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 n n n 口 伽 2oo6. 【l1梁洪.中国红枣及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对 米东,王瑛,李明润.红枣环磷酸腺苷(cAMP)的提取 策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6. 工艺叨.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6 [21 俞言琳.新疆枣业别样红叨.农产品加工,2010(9): (3):77—79. 8-9. 陈国梁,张金文,陈宗礼,等.红枣多糖提取分离工艺 【3】 高新一,马元忠.枣树高产栽培新技术嗍.北京:金盾 的优化【J].食品科学,2006,27(3):149—152. 出版社,2003. 姚文华.大枣多糖和枣皮红色素的分离提纯及枣渣的利 [4】 陈锦屏.红枣烘干技术[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 用 .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06. 社,2000. 杜芳艳,邓保炜.红枣色素提取工艺及理化陛质研究【J】. [5】 陆汉联.大枣中的CAMP【J].国外医学・植物药分册,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1):181—185. 1982(4):32. ・-—●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上接第106页) 业牵头、政府保障、科技研发的体制,解决技术难题, 强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栽培方面的“春旱”、加工方 提高技术水平,建立科学合理、实用有效的科技支撑 面的“精深加工”、科技方面的“人才匮乏”。 体系,为汾西核桃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4结语 [1】 汾西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汾西县志[M1.北京:方志 汾西县是山西省核桃产业发展大县,具有悠久 出版社,1997. 的栽培历史。目前,已形成以县林业局和科技局为 [2] 段泽敏,曹贵寿,孙俊杰,等.早实核桃品种主要性状 依托、乡镇林业站为纽带、专业队和林农为基础的 介绍[J】.山西果树,2001,84(2):2-3. 核桃技术推广网络和“公司+市场+基地+农户” [3] 焦瑞莲.“晋龙1号”核桃的无公害栽培【J].北京农 的核桃产业化经营模式,核桃产业体系已基本成型。 业,2007(3):15—16. 【4] 宋丽青,牛慧.发展干果产业的九大法宝IJ】.中国林 调查结果认为,影响汾西县核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 业产业,2009(5):48—5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