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分析

来源:世旅网
吉林医学2010年11月第31卷第31 ・5537・ 取手术治疗方式,但是有部分患者因全身状况较差,无法耐受 手术和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影响了手术治疗的质量’ 。随着 微波热凝治疗的不断发展,其也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本研 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口腔浅表肿物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比 较,观察组治疗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 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意义(P<0.05)。综上所述,微波热凝治疗口腔浅表肿物创伤 小、出血量少、I}缶床疗效明显,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崔志汉,史向阳,胡艳.微波治疗口腔及咽部良性小 肿物268例[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2):188. [2] 黄忠文.微波热凝治疗口腔良性肿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J].广州医药,2005,36(3):50. [3] 陆蔚.微波热凝与手术切除治疗口腔浅表肿物的临 床效果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9,25(13):1445. [收稿日期:2010—07—19编校:刘娜]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49例临床分析 金钟铉 (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吉林132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将以上患者随机分 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梗死血管的再通情况。结 果:两组患者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 借鉴。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溶栓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严重,患者的病死率高。及时 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 尿激酶溶栓治疗。尿激酶溶栓治疗前检查患者血清心肌酶, 对患者凝血功能进行检测。确定患者没有溶栓治疗禁忌证 后,给予尿激酶150万u加人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 在30 rain内滴注完毕。溶栓治疗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钙 5 000 IU,皮下注射,每隔12 h注射一次,连续应用7 d。 给予有效的救治措施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尿激酶溶栓治 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血管再通情况。本文选择 我院心肌梗死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现 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3 冠状动脉再通判断标准:冠脉血管再通的间接指标:在 溶栓治疗开始后2 h内,心电图sT段抬高最显著导联,sT段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2月一2010年2月急性心 肌梗死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胸闷、胸痛 时间持续大于30 min,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不缓解;心电图 迅速回降大于50%;患者胸痛症状在溶栓后3 h内基本消失; 患者在溶栓治疗后3 h,出现过速性室性自主心率、房室传导 检查中,相邻两个或者更多的导联心电图sT段抬高大于 0.1 mV,或者胸导联ST段抬高大于0.2 mV;患者从发病到接 阻滞或者束支传导阻滞突然改善或者消失、下壁梗死患者出 现一过性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血清CK—MB峰提前在发病 14 h内出现。以上四点,具备2项或者两项以上,可认为梗死 的冠脉血管出现再通,但只有第二项和第三项不能认为梗死 受治疗均在12 h以内。同时排除近2周内有活动性出血患 者,如咯血。胃肠道溃疡患者;排除在溶栓前经降压治疗血压 仍高于180/110 mill Hg(1 mill Hg=0.133 kPa)患者;排除脑出 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脑血管疾病患者;排除各种出血倾向或 血管再通。还可根据冠脉造影直接观察血管再通情况,根据 TM分级,达到2、3级患者,表明血管再通。 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 照组。其中观察组49例,患者男27例,女22例。年龄51~ 71岁,平均(54.7±l1.4)岁,前壁梗死患者2l例,下壁梗死患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两组患者 所得数据,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P<0.05,显示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者9例,复合壁梗死患者l9例。对照组患者48例.男26例, 女22例。年龄52~70岁,平均(53.9±9.1)岁.前壁梗死患 2结果 者22例,下壁梗死患者8例,复合壁梗死患者 例。两组患 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镇静和止痛、 2.1 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再通31例, 再通率为63.2%;对照组患者再通8例,再通率为16.7%。两 组患者再通率- ̄k-x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存活率和病死率比较:见表1。 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 ・5538・ 吉林医学2010年l】月第3I卷第31期 表1 两组忠行存活率和瘸死辱 比较(圳 存活率,降低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充分证实了尿激酶的溶 栓治疗效果。 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要注意了解溶栓治疗相 关情况。根据我科溶栓治疗经验,溶栓治疗尽早开始,一旦确 注:观察纽与对j{({组比较,∞,J<0.05 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排除溶栓治疗禁忌证后,尽快行溶栓治 疗;溶栓的年龄要限制在7O岁以下,如果患者体质较好,可适 3讨论 当放宽年龄限制;要严格掌握尿激酶输注速度;溶栓治疗时要 严格观察病情、严密心电监护。 4参考文献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 此基础上,冠脉内血栓形成或者生成的m栓脱落导致相应冠 脉血管阻塞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在临床救治中,能 够使梗死血管尽快再通.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提高 患者临床预后。研究表明,尿激酶溶栓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 [1]王林,王丽敏,张兆霞.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32例 平.尿激酶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QT 疗效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85. 梗死血管的再通率,使冠脉循环重新开放 有关报道一致。 。在本文中,观 [2] 代静澜,古[3] 张】61. 察组49例患者尿激酶溶栓治疗后,弭通率达63.2%,与国内 离散度的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2):176. 萍,高秉新,赵兴山.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对血小板功能的激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3): [收稿日期:2010—08—03编校:李晓飞] 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其梗死血管 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通率,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常规治疗,而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说明尿激酶溶栓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提高患者的 ・病例报道・ 大网膜脂肪瘤并入右侧腹股沟斜疝1例报告 汤四保(江西省余干县瑞洪镇计生服务所,江四余千335100) [关键词] 大网膜脂肪瘤;腹股沟疝 1病历摘要 内容物为小肠和大网膜,并见网膜上有1个1.5 cm大小的椭 圆形包块,遂行网膜结扎,切除包块。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 行疝囊高位结扎,后行修补术。术后口服抗生素,7 d拆线,切 口愈合良好出院。手术后送检病理,镜下:组织由成熟脂肪细 胞组成,排列紧密,由纤维小梁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小叶。病理 诊断:(大网膜)成熟性良性脂肪瘤。 2讨论 患者男,40岁,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腹性包块8年余并逐 渐下降,近4—5年已人阴发,行走、咳嗽或川力时出现,平卧 或用手可回纳。近1年有时在腹股沟区长索状包块内可扪及 1个2.0 cm大小的结节。人院查体:T 36.5℃,P 88次/rain,R 20次/rain,Bp 110/78 mm Hg(1 llllfl Hg=0.I33 kPa)。发育正 常,营养良好,头颅、五官端正,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晰。 心率88 ̄./min,心音纯,节律规整。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 紧张;肝脾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痫。肠鸣音正 常。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睫性包块,人阴瞧可回纳腹腔,仔 细触摸在右侧腹股沟区长索状包块内有1个2.0 cm大小结 节。四肢活动正常,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超声诊 疝通常是移动度大的脏器或组织进入某一孔道所致,因 此疝内容物以小肠为最多见,大网膜次之,此外如盲肠、阑尾、 乙状结肠、横结肠、膀胱等均可进入疝囊,但较少见。而该患 者疝内容物为小肠及大网膜,属常见病例。但在网膜上患脂 断:肝脾正常,无腹水,右侧精索挺肿。实验室检查:血、尿常 肪瘤,发病率几万分之一,同时又并人腹股沟斜疝内,发病率 更是十几万分之一,实属罕见病例。 规正常。临床诊断:①右侧腹股沟斜疝;②右侧精索蜒肿。于 2010年5月16日在局麻下手术 、术中见右侧腹股沟斜疝瞧 [收稿日期:2010—08—05编校:刘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