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中的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按照课程标准,本节分为两个课时,我今天说课的是第1课时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教师过渡:从本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来看)
东北三省是北方地区中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计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
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题。 二.说学情分析
(为了更合理更精准的确定教学目标,我们接下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总论的有关知识和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的概况后,对中国地理有了比较全面的整体印象,初步体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有了一些简单的人地协调关系的观点,对地理区域性的特点的认识还没有具体到中国的不同地区,因此,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区域差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说三维教学目标
(教师过渡: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的己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师过渡: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确定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
1.东北省地理特征的分析
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五、说教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通过自学指导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地图教学法和练习法,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通过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教师过渡: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情景导入—选择一些带有东北特色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2、认识东北三省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教师:让我们先看看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和地形。同学请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本相关页码寻找答案,有答案的同学可以在纸上或书上做出标记
1、图6.11,找出东北三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哪些省份)? 2、找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归纳地形特点? 3、找出主要河流,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读图6.13,分析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东北三省冬季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先自己思考这些问题(这个过程大概5
分钟)
教师:老师抽一定数量的学生,到前面指图交流各自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肯定、鼓励或纠正
合作探究:为了进一步巩固我们对于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理解,及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让我们完成课本的“活动”题。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本P16活动题1、2、3,从东北的雪期规律和地区积雪厚度差异进一步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
要求:4人一小组,时间5分钟,小组推荐一人发言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思考这些问题
预期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课堂小结:学生进行“知识小结”,同时老师出示板书加以参考
当堂训练: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设置几道有梯度的常规性练习。基础训练6-7题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