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单元教学计划 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学法 1.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2. 会测量力的大小; 3. 通过常见实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4.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5.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材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经验出 发,让学生观察生活和自然情景,体会力的作用效果,概括出力的概念。然后介绍里影响力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及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在此基础上,第二、三、四节分别介绍了三种常见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最后两节,内容上是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形式上是一实验探究为中心进行设置的。特别是牛顿第一定律,要求将学生对实验探究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比较,进而进行简单的推理,并用语言表述推理的结果,体现了“分析与论证”的要求。 1. 力的作用效果及三要素 2. 重力、弹力、摩擦力 3. 牛顿第一定律 4. 二力平衡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惯性定律 科学探究 第一节 力及其作用效果 2课时 第二节 弹力 弹簧测力计 1课时 第三节 重力 1课时 课时划分 第四节 摩擦力 2课时 第五节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2课时 第六节 二力平衡 1课时 复习 课时
课题 压强和浮力 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1.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 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连通器原理及应用; 3. 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4.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5.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6.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本章内容包括压强、液体的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 速的关系、浮力及浮力的利用。这些内容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也有广泛的作用。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相关的现象较为熟悉,但对其中的道理却不一定理解。因此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理解身边的科学,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压强、压强的简单计算、压强的探究。 浮力的应用、理解压强、实验探究 压力小桌、塑料泡沫、细沙、压强计、水槽、弹簧测力计、吸盘、漏斗、橡皮管、烧杯等 压强 液体压强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连通器、船闸的工作原理 探究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飞机升力的由来 浮力 探究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 物体的浮沉条件浮力的应用 增大和减小浮力的方法 大气压强 探究压强的特点 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知识结构 第一节 压强 2课时 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 1课时 第三节 大气压强 1课时 课时划分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 2课时 第五节 浮力 2课时 第六节 浮力的利用 1课时 复习和总结 课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