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分析

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分析

来源:世旅网
2013年11月 N0V.20l3 情报探索 Information Research 第11期(总193期) No.11(Serial No.193) 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h指数分析 周金莉 袁永翠 (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083) 摘 要:以2013年1月21日为统计目,对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排名前40位论文高被引博士生导师在CNKI收录期刊上发 表论文的被引频次为依据,计算出每位导师的h指数。通过h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发文量、篇均被引量的对比分析h指数用于评 价学术成就的优缺点。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博士生导师;h指数 中图分类号:G250.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5—8095.2013.11.008 Analysis on H-index of PhD Supervisor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Zhou Jinli Yuan Yongcui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Beijing 100083) Abstract:The paper figures out h-index of the top 40 PhD supervisors in the field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on the basis 0f the cited data of their articles included in CNKI dated 21st Jan 2013.By comparing it with total cited frequency.quantity of pub. 1ished articles,citations per article,it ana1ys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h-index in evaluating academic achievements. Keywords: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PhD supervisor;h-index 与传统的文献计量学指标相比。h指数有着许 多独特的优势。它巧妙地将数量指标(发文量)和质 量指标(被引频次)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以往各种评 价科学工作者科研成果单项指标的缺点。Hirsch认 为h指数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个人的学术成就n]。 目前关于h指数的研究,大都是基于国外数据 库,评价国外的科学家、期刊等,鲜有用我国的数据 库评价国内学者、期刊等的研究报告。h指数是否适 用于评价我国学者的个人学术成就和期刊的学术影 响力,是否能够拓展应用于机构、学科、国家区域、出 版社等新领域学术产出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 题[ 。 均值为16.3,中值为15。由于较低h值有拖尾现象, 所以中值小于其平均值。不同h指数人数分布如图 1所示。 依统计情况来看,在4O位高被引博导中,有l4 位来自武汉大学,占35%.表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 领域的博士生导师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强有力的科 研队伍。其次是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别占18%和 15%。其余博导的单位则比较分散,具体如图2所示。 2.2 h指数与其他指标的对比分析 2.2.1 h指数与总被引频次对比分析 作者发表论文的总被引频次能够衡量其总的影 1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响力,但缺点是难于获取精确值。h指数克服了这一 缺点,计算h指数时只需得到所有有效的文献计量 信息中的一个子集,因为对h指数的数值大小有贡 献的只是那些被引频次足够高的文献,绝大部分的 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都没有用来支撑对学者的评 价,因此可以节省认知耗费和信息检索的时间[33。 本文选取国内图书情报学领域论文高被引的前 40位(共75位)博士生导师(以下简称博导)为研究 对象。CNKI可以方便地获得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 导师的信息及发文量和篇均被引次数,本文选取40 位博导截至2013年1月21日在CNKI上所发表的 论文总数及总被引频次.并依此计算出篇均被引频次 和h指数。排名前40位博导的h指数如表1所示。 2数据分析 2.1 博导的h指数及所在单位分析 依笔者统计,h指数在17以上对应的博导数开 始减少。说明在总体上存在高论文数低被引的特点。 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h指数比较高(如 在本领域为l7以上)。则这些作者的科学产出质量 从表l可以看出.h指数的取值范围为9~36,平 收稿日期:2013—03—08 都比较稳定,他们的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之间有着 较为稳定的关系;而当h指数较小时,作者可能正处 作者简介:周金莉(1986一),女,硕士;袁永翠(1965一),女,副研究馆员,硕士生导师。 2013年11月 周金莉等:图书情报学领域博士生导师 指数分析 第l1期(总193期) 表1 图书情报领域赢被引博导统计 1O 姓名 。h指数 量,篇频次,次 频次,次 …… 所在单位 …… 9 l  J \≤6 J I 嚣s f I ▲ 4 』 l ,\ . 鞋3 /’、/L入 2 / V’、\/\…l 7 ..8 .  T v T , T T T ’O h指数 图1不同h指数人数分布 l6 l4 l2 lO \ 蚕8 :井6 4 2 O _ _-_-・一一- 图2博导所在单位分布图 在评价作者时严格性的表现之一。这种特点产生的 种后果是.此学科内年龄较长或是涉足此学科领 一域年代较长的作者.比那些年龄较轻或是涉足此学 科领域年代较短的作者更容易得到更高的h指数。 从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到,h指数最高的前10位博 导。都是图书情报学界的专家元老级人物,年龄大多 在50岁左右。在本学科中已工作几十年。而年龄在 4O岁左右的中青年学者则很少。这种情况一方面说 明那些年纪较长专家的学术水平相当高;另一方面 在本人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上升期,还没有达到稳定 的程度,所以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的关系波动较大。 笔者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7中数据分析功 能.将h指数排名与总被引频次排名进行了相关性 分析,结果显示:h指数排名与总被引频次排名的相 也反射出在该领域中马太效应非常严重:那些年轻 有才华的学者可能由于名气、资历等方面的欠缺.而 影响其论文的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 2.2.2 h指数与发文量对比分析 发文量是衡量学者科研产出力的有效指标.但 缺点是不能测度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虽然从理 关系数为0.9l。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作者总被 引频次越大,其影响力越强,则h指数排名越靠前。 h指数与总被引次数不同的一个特点是:一位 作者的任何一篇论文只要被引用过,都会对总被引 次数有贡献,而只有那些被引次数超过h次的论文。 才会对这位作者的h指数有贡献[4]。这也是h指数 论上来说,一位h指数为h的作者,发文量只需达到 h篇就可以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只有在h值较小时 才可能实现。当h指数较高时,作者的h篇作品中的 每一篇都同时获得h次引用的情况的可能性是很小 的。如笔者对40位博导的发文量除以h指数的值进 2013年11月 情报探索 第1 1期(总193期) 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博导平均大约需要5.4篇的发 文累积,才能提升1个h指数值,有的甚至需要近 1 1篇的积累,即使是那些发文少而精的作者最少也 需要近2篇发文累积 h指数与发文量并不存在严格的正比关系.即 论文数目大。h指数不一定高.这也表明了h指数在 评价时的严格性:只有论文数和被引频次都较高时. 才能得到较高的h指数。这是h指数对论文质和量 都有高要求的体现。从表1发现,当h指数超过17 以后,论文总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比较接近,这一方 面是由于h指数超过17的作者人数相对较少;另一 方面也证实了Hirsch的“具有相似h指数的作者之 间具有可比性”这一论断。 2.23 h指数与篇均被引频次对比分析 h指数与篇均被引频次都是采用单一指标来描 述科研生产率和影响力的效果,可以有效遏制片面 追求论文数量的不良倾向。同时又能够激发科研人 员探索深层次科学问题的热情[5]。笔者利用Mi. crosoft Excel 2007中数据分析功能.将作者h指数 排名与篇均被引量排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h 指数排名与篇均被引量排名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28,只存在弱相关性。原因可能是:篇均被引频次 是总被引频次与论文总数的比值,虽然可以比较不 同年龄学者的影响力,但它最严重的缺陷是容易造 成“奖少惩多”的测评结果 ]。而在以h指数评价学 者时,可以有效地避免这方面的缺憾。如果论文总数 很少,即使某一篇或几篇的被引频次很高,h指数也 不可能会高:即使学者的论文数量很多,但只有其发 表的论文中有足够多的论文获得了较高的被引频 次。其h指数值才会较高。比如发文量最高的邱均平 教授(发文量为392篇),篇均被引13.8次,在选取 的40位博导中不算高,但其h指数遥遥领先;而篇 均被引频次最高的陈敬全老师,其发文量16篇,篇 均被引33.8次,h指数仅为12。 另外,篇均被引频次在被引频次和论文数量上 较为敏感,发文量、被引频次的微小变动都会直接引 起其数值波动;而h指数在这方面是比较钝感的,不 论h指数核内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增加,还是核 外论文数量的变化都不会对h指数产生影响,只有 h指数核附近论文的被引频次的变动才会影响h值 的变化.表明h指数具有一定的稳健性_7]。 3 h指数的缺点 首先,h指数是整数,区分度较小。从图1可以 发现,只有9位博导的h指数与作者是“一一对应” 关系,而另外31位(约占78%)博导都存在“一对多” 的情况,即多位学者对应一个h值。根据科技人才的 分布规律来看,博导是冰山之颠,是极少数的一组人 群。可以设想如果扩大统计范围,对图书情报学领域 所有的博导进行统计,会有更多的人具有相同的h 值,那时h指数的评价功能就可能失效。 其次,h指数不能区分h值相同但论文被引频 次、发文量等其它指标相差悬殊的情况。如:当h=21 时,被引频次最大值为1993次,最小值为l184次, 相差809次;当h=13时。发文量最大值为135篇,最 小值为30篇,相差3.5倍。 最后,h指数是钝感的。无论是被引频次大于h 值的论文获得新的被引,还是被引频次小于h值的 论文数量增加,都不会促使h值发生变化,不能有效 地反映作者影响力和产出力的动态变化。 4总结 本文以h指数为评价标准,对我国图书情报学 领域的高被引博导进行了科研影响力评价,取得了 良好的效果。h指数克服了一些传统指标的缺点,更 加严格、客观、简单,因此,很有希望在更大范围内、 更多学科中得到应用I8]。 h指数在评估小论文集合时具有很大潜力,是 微观科研评价中的一项革命性指标。但目前实证研 究还较欠缺,为更深入地揭示h指数的应用前景,有 必要在各学科领域开展系统性的实证研究,为h指 数和类h指数的推广应用做好理论与实践准备。 参考文献 [1]陈红光.h指数及其适用性研究[D].北京: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 [2] 刘合艳,房俊民,苑彬成.h指数研究及应用概述 [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 1):3-7. [3]许新军.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以经济学 领域高被引学者为例[J].情报杂志,2008(1o):22—24. [4]邱均平,缪雯婷.h指数在人才评价中的应用—— 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科学观察,2007(3):17— 22. [5] 邱均平,周春雷.发文量和h指数结合的高影响力 作者评选方法研究——以图书情报学为例的实证分析[J].图 书馆论坛.2008(6):44—49. [6] 张静.国外h指数研究概述[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 论。2009(4):52—64. 『7] 邱均平,缪雯婷.文献计量学在人才评价中应用的 新探索——以“h指数”为方法[J].评价与管理,2007(2):1-5. f8]赵基明,邱均平,黄凯,等.一种新的科学计量指 标——h指数及其应用述评[J].中国科学基金,2008(1):23— 3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