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作者:何少娟
来源:《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17年第09期
摘 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现代文阅读理解,尤其是名著阅读,永远是初中学生考试的心头之痛。因此,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十分必要。文章从“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创设条件,让学生有书读”、“阅读得法,让学生会阅读”、“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以读书为乐”四个方面来阐述提升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些思考及实践探索。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策略
这学期,笔者参加了“省级十二五规划”科研课题《提升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工作。作为一线的实验教师,笔者结合在课题实验中的一些做法来谈谈在“提升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及实践探索结果。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事,他的全部才能能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事,只能发挥20%左右。”所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课题组在课题开展前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第一个问题是:你喜欢阅读吗?结果收回来的2407份有效问卷中,只有53%是喜欢的,不怎么喜欢的占38%,不喜欢的占8%,仅仅一半多一点的同学喜欢阅读,阅读状况令人堪忧。而在这53%中又有多少是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并且进行有效阅读的呢?这还要打一个大问号。如何让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刻不容缓、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呢? (一)以课文为引子,引导学生多读书
有科学研究表明,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它们的比是1∶6,也就是课内的阅读知识要转化为阅读能力,还需要多于教材的5倍的课外阅读量。而能选进语文教材的都是名家名篇,也是经过专家调研论证,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故而,每讲授一篇名家的文章,在作者简介这一栏,笔者总要加上作者代表作这一项,推荐学生去阅读。如:在讲授台湾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文章时,笔者顺带引入了《惠安馆》中的疯女人秀贞、《我们看海去》中的小偷、《驴打滚儿》中奶妈宋妈等系列人物故事的介绍,课后还播放了由《城南旧事》改编成的电影。以课文为引子,抛砖引玉吸引学生去阅读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以及林海音女士的系列作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美文共读活动
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好文章,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有极大帮助的,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但是学习任务那么紧,从哪里挤时间呢?笔者认为最好是在课前五分钟左右。因为一般课前几分钟,课室都是吵隆隆,乱作一团的,直到老师来了,课室才能安静下来。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好这课前五分钟的话,那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读者文摘》《意林》《智慧背囊》中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是成语故事、幽默故事、童话故事、哲理性散文、名著名篇的精彩片段。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老师先示范阅读,然后是成绩较优秀的学生阅读,慢慢再延伸到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阅读。 (三)举办“好书推介会”,让学生爱上阅读
笔者把每周的星期五定为“读书活动日”,在这一天的语文课上,笔者会暂停教学任务,举办系列的“读书活动”。每月第一个周五的“读书活动”是“好书推介会”。关于“好书推介会”的设想,笔者的计划是老师先示范,然后由班级中较为优秀的学生带头,最后再慢慢延伸到班级的每一个学生。
在“好书推介会”的第一堂课上,笔者向同学们推介的书本是莫言的《蛙》。笔者先是出示《蛙》这本书,然后以PPT幻灯片的形式展示作者莫言的生平简介,接着是展示这本书的内容摘要,最后选取了《蛙》第一章中“吃煤”的精彩片段进行赏读,让学生浅尝辄止,吊足他们的胃口。这次“好书推介会”可以说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现在笔者这本书排队轮候登记借阅的已经有20多位同学了,也有部分同学因为等不及,自己买来读了。笔者相信莫言的《蛙》只是一个引子,接着莫言的一系列作品也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收到更佳的读书效果,让学生读有所获,笔者还定期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时间一般定为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交流分享会上,学生先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内容是近段时间阅读了哪些书籍,有哪些收获,然后再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如今课间少了些追逐打闹的声音,多了些坐在座位上静静阅读的身影,读书氛围越来越浓了。 二、创设条件,让学生有书读
问卷题:在学习生活中,当您需要某种书籍而自己又不具备时,您一般会( ) A. 到图书馆(室)借阅 B. 向同学借阅 C. 到书店购买 D. 其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结果选A的(占12%),选B的(占44%),选C的(占28%),选D的(占16%)。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学生获取阅读书籍的主要渠道是向同学借阅和到书店购买。因此笔者采取了以下两个措施来拓宽学生获得阅读书籍的渠道,让他们有书可读。 (一)开设班级图书角
为了让学生能更便利地借到阅读书籍,笔者把家里这些年积攒下来又舍不得卖的一大摞《读者》《意林》搬到了班级,并倡议学生每人捐赠一本图书,建立起了一个小小的班级图书角,推选一位有责任心的学生担当图书管理员,借书、还书皆做好登记,让学生随手借书读。 (二)开展“读书漂流”活动
每周五的“读书活动日”,笔者会要求学生在这一天至少自带一本课外书回校,和同学交换来阅读。为了避免书本在“漂流”的过程中丢失,也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借书习惯,笔者要求每人准备一个记录本,把借出去的书名、借书人的姓名、借书日期、预计还书日期一一做好登记,以便日后查找。此外,为了方便学生能借阅到自己想读的书,笔者让他们把自己拥有的图书名称报上来,然后笔者把学生的姓名、图书名称列了一份清单,用电脑打印一份,贴在了班级的图书角,并随时更新。同学们只要到这里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就可到书的主人那里去借。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老师也和同学们一起借书、看书。 三、阅读得法,让学生会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知识。”可许多学生好读书却不得要领,或只看热闹,或纯为猎奇,读书不少却收效不大。
课题开展前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2%的学生在阅读时皆是随心所欲,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几乎不写读书笔记。仅有22%的学生在阅读时有一个粗略的目标,偶尔有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而有21%的学生希望老师能在阅读方面给予指导。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阅读指导,让学生“读好书”这一点很有必要,否则学生只能是老师推一把,走一步,没有自己的行动能力,也不可能自由搏击于知识的海洋中。接下来,笔者将结合《骆驼祥子》(七年级下册)名著阅读指导案例来谈谈如何在名著阅读指导中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第一阶段:与学生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列出读书时间,读书篇目,让阅读按照预定目标有计划,有序地进行。
第二阶段:进行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品读文章的精彩细节,开展有效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指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时,笔者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书读“薄”。(时间为3周)
在开始阅读之前,笔者先上一节该部名著的专题阅读指导课。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他们如何运用“边读、边品、边记”的方法阅读名著;在通读完全书的基础上,笔者再上一节名著阅读方法指导之读书笔记专题指导课,教他们做读书笔记,把书读“薄”。 笔者要求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必须包含以下四项: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 梳理主要人物的关系图;3. 结合人物的相关故事情节归纳人物性格特点;4. 写读后感。 第二阶段:把书读“厚”。
这一阶段笔者要求学生用1周的时间,选取书中的部分精彩章节进行品读。
当然,在开展之前,笔者同样会开设以“如何品读”为主题的专题阅读指导课,教会学生品读的方法。
一种方法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不可能单靠一两次的训练就能奏效,这需要笔者持之以恒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才会触类旁通,逐步有所提高。在诸多的阅读方法中,笔者尤其注重让学生动笔,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毕竟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东西都会慢慢忘却、消失。只有记录下来的文字及图片才能长久地保存下来,并能经过日积月累慢慢沉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为了鼓励学生勤动笔,笔者定期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制作读书手抄报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读写热情。
四、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以读书为乐
活动锻炼人,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成功感是其他任何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它也会内化为学生前进、进步的一种动力。为了让学生的阅读热情持续高涨,也为了让他们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习惯,笔者拟定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成长,收获。 (一)举办读书成果展览会
1. 剪报本——每生用16开白纸自己装订成几个剪报本,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把自己从报刊中看到的最喜欢的内容剪下来,分门别类贴在这些本子上,每张报都要尽量做得精美别致,比如加上标题,在四周添上花边,或在适当处加插图或加一段读后感,将近期末时进行评比和展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摘记本——每生准备一个厚硬皮本,专门摘记从课外书报中读到的重要信息,如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歇后语、古诗词知识、写作知识、对联、8字成语、文学常识等。同样,学生要精心制作每一页版面,做到图文并茂。中期检测结束后进行评比和展示。 3. 读书手抄报展示——暑假或寒假结束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就假期读的一本好书制作一张8开纸的手抄报,以“笔者最欣赏的人物”和“最精彩的情节、片段”为内容,要求图文并茂,开学初进行评比,并把优秀作品放在“学习园地”栏展示。 (二)开展各类读书竞赛活动
笔者以级组或班级为单位举办一些人人参与的大型活动。如猜灯谜,成语接龙,名人名家知多少,赛诗会等,学校可以举办一年一度的读书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辩论赛等。因为有压力才会有进步,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是最好的锻炼舞台,也是促使学生读书、成长的催化剂。
以上一系列读书活动的举办,能让学生在这浓浓书香氛围的浸润下爱阅读,会阅读,以读书为乐。
“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教师教;自能作文,不用老师改。”这是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是教学应有的归宿。《提升农村初中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的开展,给笔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愿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路上且行、且思、且远,在收获的季节摘得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郝永梅.自主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2]黄如进.浅谈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3(12). [3]冯家传.自主创新性学习阅读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0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