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
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39 分)
一、(共 24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在岁月沧桑中,成都涌现出多少位卓绝千古的风流人物,上 演过多少出
的传奇!一代代文人学士
地咏歌这片土地的壮丽、丰饶和
繁华。成都,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三星堆文化的考掘、金沙遗址的横空出世,渐次掀开了古代蜀国身上 神秘面纱,那些精妙绝伦的青铜神像,太阳神鸟金箔,无一不在向世人炫耀着这片土地上
的 远 古 文
明,在向世人默默地诉说:中华文明的源头
一处,古老的蜀地也
曾经是辉煌的中心。公元三世纪初,这片华夏西南的一隅,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山川物产,凭借其济济人才 ..的智勇忠义,书写了一段令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一千多年前,诗仙李白见证了成都当时独领大唐风骚的繁华。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的 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益”是益州,就是成都。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一座城市,① ..④
,
,就有了底蕴; ② , ③ ;
⑤ ;有了灵魂,一切都变得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成都的气韵,从锦官城的迷蒙细雨中氤氲,
从浣花溪畔的千朵万朵中飘荡,从宽窄巷子的舌尖温情中洋溢,让“诗和远方”成了人们魂萦梦牵 ....的向往。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不止 不只 不止
A.回肠荡气
B. 回肠九转 C. 回肠九转
不厌其烦 不厌其烦 不胜其烦
诡谲 诡诞 诡谲
D. 回肠荡气 不胜其烦 诡诞 不只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
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B.
李白是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第一位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
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C.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在他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
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序列。
D.
李白是第一位以组诗的形式塑造成都魅像的唐代诗人,他在高歌“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
图”的时候,成都已跻身“扬一益二”的殊荣。 3.依次填入文中标号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有了文化 B. ①有了历史 C. ①有了历史 D. ①有了文化
②有了底蕴 ②有了底蕴 ②有了文化 ②有了历史
③就有了历史 ③就有了文化 ③就有了生机 ③就有了灵魂
④有了历史 ④有了文化 ④有了辉煌 ④有了生机
⑤就有了灵魂 ⑤就有了灵魂 ⑤就有了繁华 ⑤就有了繁华
4.与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华夏”外,还有许多别称,如“海内”“神州”“赤县”等。
B. 盛唐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代表作有近
体诗《蜀道难》。
C. 古时天下分为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D. 杜甫曾漫游各地,后弃官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畔,世称浣花草堂。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尚书
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有《杜工部集》。
5.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这是描写成都的著名诗句,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与其对应的城市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九江 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杭州C.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南京 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扬州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感吾生之行.A休(将要) .
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强公室,杜私门(堵塞) . 空以身膏草野(滋润) .辟邪说,难壬人(批驳) C..
知来者之可追.(补救) 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见长人者好烦其令(统治) .门衰祚薄(福分) .
悟 言一室之内(同“晤”,面对) .
审.B容膝之易安(深知)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同“凭”,乘) .迨诸父异爨(等到) .
河海不择细流(同“释”,舍弃) .D.莫不殷忧而道著(深) .
盖亦反其本矣(同“何”,为什么) .
7.下列选项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皆出于此乎感 .
吾以B. 毋也 .
日月忽其不淹兮 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
木欣欣以向荣 .齐彭殇为妄作 .杳不知其所之也 .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胡为乎遑遑欲何
C. 吾属今为之虏矣 .
D. 长余佩之陆离 .
之) . 8.下列选项中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人非生而知之者 客有吹洞箫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B. 句读之不知 古之人不余欺也
C. 不拘于时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 见犯乃死 信而见疑 冀君实或见恕也
二、(共 15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文长传 【明】袁宏道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
天
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文长既已不得有志司于,遂乃放浪 .事
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 胡
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英气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 公
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夜之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 .大
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 喜
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是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文长援笔立成,竟 .时
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 公
“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督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阳和力解,乃得出。既出,倔强如初。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数
显血其流头被,面, 头边者至门,皆拒不纳。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兵骨皆折,揉之有声。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客威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也者。梅, 石公曰:先生数..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振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 东
南列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9. 下
介,A.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方:以之为准则.B.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 阴:暗中 .胄
C. 下 狱 论论 : 批 决 , 定 罪 .死 之 D.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 数奇:命运不好..士
10.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 外欺于张仪 ..膝 B. 如 寡 妇 之夜 哭 语. 蛇行 ,
纵 一 苇 之.所 如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
C. 欲 以苦 之 .
D.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
不 赂 者 以. 赂 者 丧羝乳乃.得归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B.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C.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D.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1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
)
①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③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⑤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②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④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 ⑥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③④⑤
)
D.②④⑥
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徐文长文章自成风格,却不合流俗。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也愤怒地抨击,所以他的名声没有传
出越地以外。
B.
徐文长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花鸟画美妙飘逸而富有情趣。
C.到晚年,徐文长的狂疾更加厉害。有一次他竟拿起斧头砍人,所幸没有砍死,但他自己最终因为不合于 时,不得伸展抱负,心怀怨愤而死。 D.作者在文中描述了徐文长杰出的才能、不羁的个性、坎坷的遭遇,表露出作者对徐渭才气性情的钦佩激 赏和对其遭际境遇的怜悯同情。 三、(共 27 分)
第Ⅱ卷(111 分)
1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7 分)
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3 分) (1)
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4 分) (2)
15. 徐文长诗歌特点形成的原因有哪些?(3 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10 分)
鹊桥仙陆 游
①
华灯纵博 ,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② ③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 蘋洲烟雨。 镜湖 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③镜湖: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开篇 “华灯纵博”三句追忆往事,发表感慨。前两句重现了当年词人与同僚纵情博弈、策马射猎的场
景。
B. “酒徒”两句中,一个 “独”字突显出词人归隐的释然自安和恬然自得,词人的潇洒豁达跃然纸上。
C. “占断”一句,极烟水迷离之致,尽逍遥容与之意,诗情画意,境界全出,充分体现了词人用笔蕴蓄的特点。
词中“谁记”、“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语,层层转折,步步蓄势,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 D. 要作用。
上阕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诗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4(分) (2)
”两句的妙处。(3 分) (3) 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赏析“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的部分。(7 分)
(1) 在孔子看来,“仁”是“礼”的内在依据,“礼”是“仁”的外在表现。所以他说“
”(《论语·颜渊》),二者是紧密结合的。同时,他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 。”
(2) 携来百侣曾游, (3) 。(《沁园春·长沙》)
,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 赤 壁 赋 》) 。(《 劝 学 》)
(4) 寄 蜉 蝣 于 天 地 , (5)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四、(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路亭柯灵
①行路难,昔人常指边鄙僻远之区,而不知现代的通都大邑,行路更难,除非你是有车阶级,出门 ....只靠步行,那么不但行人如鲫....,会增加紧张和疲劳;如果走得乏力,双腿酸痛,寸步难移,你
绝对找不到一个立锥之地,让你歇一歇腿,缓一口气。大都市中公共交通之拥挤,令人望而却步。 满眼摩天大楼,马路宽广整洁,但你休想找个“民亦劳止,汔可小休”的机会。你不惜破费悭囊, 走进咖啡馆去,买个片刻安闲,那却又是另一回事了。
②在故乡,村庄市镇之间,只要相隔三五里,中途大概有一两个路亭,专供行.人坐憩。路亭建筑简陋, .地位常据着往来的通路,大小才如斗室。也许是四根石柱,四角顶,四面通风,犹如在中
国画里常见的茅亭,雅有古意,不过顶上盖的是灰色的瓦片。也许和农家近似,长方形,但三面砌墙, 一面临空,当路的两壁开着无门的门框,设备却大体一样,靠壁架石作凳:不嫌简慢,请君稍息。
③别看它破陋寒伧,貌不惊人,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掬一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 驿。
④赶市的村夫农妇,或者担着辛苦经营的菜豆瓜果、鱼米柴草到街上求售;或者提篮挑筐,到街上去买 办日用杂物、农事工具;或者因为借贷无门,挟些不值钱的衣物破烂上当铺去质钱……每天清早,朝阳初窥 田野,便沐晨风,带晓雾,从村里出发,哼哼唧唧,形成行列,快步赶上镇去直,要到事毕功成,事倍功
半,或者事败功亏,才循原路赶回村里。
⑤奔波忙碌了半天,人是倦了;“不而如意事常八九”,乘兴而去,常常败兴而归。心情懊丧双,脚沉重,生理和心理的倦怠形成双倍的压力。幸而半路有个路亭闼,迎排人着落。吹一阵凉....,容他们且驻为佳,使身心暂时有个..风,扯一阵闲话;再闲闲地抽一筒旱烟,让生命获得片时的苏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路。不巧遇 上意外的天气变幻,更可以在路亭里求得荫庇,聊避风雨。试这想对疲倦的旅人,是何等温煦的抚慰!
⑥路亭所处的位置,不但富于实用价值,又多似高明的画师布局,引人入胜。有的点缀田畴广野中间, “前不把村,后不着店”,亭亭玉立,不但使无垠的平原减少单调之感,还便于旅途修长的过客及时小驻;更可以 接待天崖沦落的流浪人,无处投宿时借此歇夜;对田头劳作的农民,这又是天然的耕余休息之地,日中时 ....刻,可以静坐进餐,.冬避朔风高踞岭背,峰回路转、两村交界之处,翼然一亭,挺秀如画。山 ...,夏避炎阳。有的..行较平地费力,行人跑到岭上,大都气息咻咻流,夹汗背在路亭的石条凳上坐憩片刻,听山风苏苏从树梢掠 ...., 过,投下一身清凉。有的筑在河滨,面临盈盈的流水,傍着蔼蔼的绿荫,便利行人随意歇脚,等待摆渡或过 往的船只……
⑦离我老家不远,有两个路亭,是我幼年踪迹最频之处,年齿渐长,得闲还常.去桓盘。大江沿有个过渡 .亭,好像建筑得特别讲究,地位大,墙壁石凳,整齐可观,临河还有宽广的“埠双道面”;一到夏季,晚霞掩映 ..中,那时差不多成了公共浴场。亭前石柱上,刻着两副对联,记得其中的一副是:山色湖光,四时佳兴。早 南晚北,廿里官塘。
⑧对联虽然并不高明,但山色湖光,并非虚语。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少是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
⑨“修桥铺路造凉亭”,在乡间是标准的善举。出钱的也许未必全出于体贴行人的苦辛;但对倦乏的旅人, 这可真算得是一种值得感谢的功德。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路亭可能早晚要进历史博物馆,但我却 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 18. 下列选项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边鄙僻远(bǐ) .B.一掬清泉 C. 天崖沦落
行人如鲫.(jì)排闼迎人(tÀ) .冬避 朔.风 (shuò) 盘桓(huÁn) .憩坐(qì) .着落(zhÁo) .高 踞.(jù) 埠道(bù) .
)(4 分)
D.汗流夹背(jiā) .
19.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你”,显得亲切自然,能够引发读者对城市找不到栖息之所的感受的共鸣。 A. 文章开头使用第二人称
,衬绘就了极富 诗B. 文章对“路亭”描写,有写实性的白描速写,也有寄托于想象性的景象叠现,两者的相互映情画意的浪漫风貌。
C. 作者引用“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表现对现代都市中难寻休息之处的行人的关爱和同情。 D.
文章引用过渡亭亭柱上的两幅对联,揭示路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彰显过渡亭“特建别得讲究”。E.本文恰当地使用口语、俗语,又化用古语,用词华丽精美,风格绚丽飘逸。 20. 从全文看,本文开头叙写“通都大邑,行路更难”有哪些作用?(3 分)
21. 作者认为“路亭”具有怎样的“风貌和品质”?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 分)
22. 文末说“但我却深望世界建筑史上,将为它特辟一章,用最美的笔墨,描述它特殊的风貌和品”,质结合全文探究内涵。(4 分) 五、整本书阅读(6 分)
23. 班里组织“小说人物谈”专题讨论会。请你从《红楼梦》中选择一个人物,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他(她)的认识以及可以从中获得的人生启示。1(00 字左右) 六、(60 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杨绛:“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 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易经·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意思是君子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谄媚,与比自己地位低 的人交往不轻慢。
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如此,文化与文化之间亦如是。
作为当代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 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 字。
答案
1.A 2.C 3.B 4.B 5.D 6.D 7.B 8.B 9.A比拟 10.D 11.A 12.B 13.C
14. 而文长凭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随心行事 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的读书人,没有适合他的心意。然而,他终究命运不好。
15. ①仕途失意或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②所见之景可惊可愕;③他胸中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16. (1)B (2) 今昔对比,昔日雄姿英发,如今垂垂老矣;酒徒与诗人对比,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仕途不顺的境遇。 (3) 这两句的意思是,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词人借用贺知章典故翻出新意,含蓄地表现了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自己内心的愤慨不平之情。
17.克己复礼为仁 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奈何取之尽锱铢 渺沧海之一粟 金就砺则利 18.A
19. DE D项,“揭示路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错。原文说“普通路亭,虽也有对联点缀,却无非是‘稍安毋躁’‘小坐何妨’之类。这样‘风雅’的对联是例外。不过疲倦的行人,谁也不计较这些”,可见作者并非想要表现路亭的文化内涵。E项,风格错。
20. 引出下文对故乡路亭的回忆,并与乡下有路亭供倦乏的人歇息进行对比,表达对路亭所代表的生活的深深眷恋;增强文章的现实感,使行文富于变化。 21. 建筑简陋,设备简单;供人憩坐,富于实用价值;让生命获得苏息,抚慰心灵;布局讲究,引人入胜。 22. 路亭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透着人文关怀,应在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表达作者对路亭的特殊风貌和品质的赞美,对路亭的怀念,以及深切的人文情怀。 23. 内容 评价认识 启示
解答此类试题要对名著进行整体阅读,把握主要情节,对精彩片段反复阅读,有切身的体验与感悟,记准重点人物名字及性格特点、经典语言及含义,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 24. 24.
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就不利,他性格直爽,无拘无束。总督胡宗宪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客。中丞胡宗宪听到他的名声后,把他当作客人邀至幕府。文长每次参见胡公,身着葛布长衫,头戴黑头巾,挥洒自如,了无顾忌地谈论天下大事,胡公听后十分高兴。当时胡公统率着好几个防区的军队,威镇东南地 区。戴盔穿甲的武士在他面前,总是跪下回话,爬着行走,不敢仰视。而文长凭帐下一生员的身份却表现得对胡公很高傲(而文长凭一个秀才的身份傲然自得),随心行事,任意谈笑,丝毫没有畏惧顾虑。好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杜少陵一流人物。
文长对自己才智谋略很自负,喜欢出奇计,谈论用兵方略往往切中要害。在他看来,全天下的读书人, 没有适合他的心意。然而,他终究命运不好。文长既然在官场上不得志,于是以饮酒来放纵自己,尽情纵情山水。他游历了山东(齐鲁)、河北(燕赵),又饱览了塞外大漠的风光。他把见到的山峦壁立、海浪奔腾、胡沙满天和雷霆震天,风雨交鸣和树木倒伏,乃至山谷的幽深冷清和都市的繁华热闹,以及奇人异士、鱼鸟, 一切能使人震惊、惊恐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写进诗中。他胸中有奋发而不可磨灭的气概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所以他写的诗有时像是发怒,有时又像是嬉笑,有时如山洪奔流于峡谷,发出轰雷般的涛声。有时如春芽破土,充满蓬勃的生机。有时他的诗像寡妇深夜哭泣,有时像游子被寒风惊醒。虽然这些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不高明之处,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诗作敢于企及的。徐文长的文章有真知灼见,气势沉着而法度精严,不因守成规而压抑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也不因漫无节制地放纵议论以致伤害文章的严谨理路,是属于韩愈、曾巩一流的文章家。徐文长素来不迎合时兴的调子,对当时的所谓文坛领袖,他一概加以愤怒的抨击,所以他的名声也只局限在家乡浙江一带,这实在令人为之悲哀!
一天文长在县令家饮酒。县令指着宴席上的一个小物件请文长赋诗一首,并暗中叫童仆又拿出一丈多长的纸来,想使文长写不满纸而感到为难。文长拿笔就写,马上就写完了,并写满了整整一张纸。诗句韵味深刻,风格雄劲,物态毕现,生动有趣。宴中宾客无不惊叹其才。文长喜好书法,笔意奔放有如他的诗,在苍劲豪迈中又涌现出一种妩媚的姿态,正像欧阳公所谓的美人迟暮另具一种韵味的说法。有时,他又把剩余的精力另外倾注在创作花鸟画,画得都美妙飘逸而有情趣。
后来,文长因疑忌误杀他的继室妻子而下狱定死罪,张元汴太史极力营救,他才得出狱。晚年的徐文长
对世道愈加愤恨不平,故作疯癫也更加厉害了。达官名士登门拜访,他时常会拒绝不见。他又经常带着钱到酒店,招呼下人仆隶和他一起喝酒。他曾拿斧头砍击自己的头颅,血流满面,头骨破碎,用手揉摩,碎骨咔咔有声。徐文长终究因不合于时,抱恨长终。
石公说:“先生的命途多艰,致使他激愤疯狂,狂病发作,又被抓入狱。古今文人的牢骚和苦难,没有超过先生的了。梅客生曾经写信给我说:“徐文长是我的老朋友,他的怪病比本人更要怪,而他的人又比他的诗更要奇。”我则认为徐文长没有一处不奇特的。正因为没有一处不奇特,这也就注定他到了哪里都不能得志。可悲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