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要讲的是《乘法的初步认识》,是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5‾8页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 教学方法、学生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效果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知识体系的起点,也是整数四则运算系列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学生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可以帮助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为解决相关的乘法的实际问题提供依据,也是以后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具有统领全局的作用。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也学习了找规律、分类等一些数学认知策略,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学生来说“乘法”这个概念较难建立,因此需要在大量的具体情境中分析、理解、抽象、概括乘法的意义。教材首先展示了一个看魔术的主题图,图中蕴含丰富的“相同加数”的因素,为引入乘法的意义做准备。然后,教师以学生的操作活动入手,展示学生用小棒摆出的作品。这样编排帮助学生建立乘法的概念,为以后继续学习乘法打下基础。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三个方面制订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经历乘号的产生,培养初步的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相同的数相加是学习乘法的基础,因此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学难点为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二、教学方法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特点,采用灵活多样、新颖有趣的方法进行教学。结合学生年龄及新课改要求,我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方法。同时注重运用引导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进行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着带路人向导作用,学生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劲。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地发现新知,探究新知。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三、学习方法
结合本节教材和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准备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与老师轻松的对话中,开始这节课的学习,在摆一摆、画一画等操作中,获得感性认识,在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思考和归纳,内化为自己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新课导入”、“探究新知”、“巩固新知”、“达标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直接以继续观看魔术导入,再多媒体的帮助下演示变葫芦的过程,提高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进行今天的学习,找信息,提出问题,开始问题的探索研究。 (二)探究新知:
通过直观观图,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具体采用以下模式: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让学生在研究葫芦的过程中感受相同加数求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从而理解乘法的意义。借助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的比较,让学生熟记乘法的各部分,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为后面学习乘法的计算打下基础。
(三)巩固新知: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先解决自己提出问题,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达标反馈
在这样环节中我安排的题目是填一填和解决问题。由看图,理图意,理解乘法意义,学生动手操作的继续,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能到解决生活中的三轮车乘法和买东西乘法,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更深刻。
(五)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板书设计
简洁而又提纲领的板书不仅是本节教学内容的精缩,而且也会使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一目了然,因此,在板书设计上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我把课题写在主板书的最上面,它告诉了孩子们本节课的中心内容,下面是连加算式跟乘法算式对照,不仅美观,而且有层次的呈现了知识产生的过程。这样的板书简洁、清楚、明了。板书设计如下:
乘法的初步认识
连加 乘法
5+5+5+5+5+5+5+5=40 8×5=40 读作:8乘5等于40 5×8=40 读作:5乘8等于40
∶∶∶ ∶ 因乘因 积 数号数
六、教学效果
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理解,我将设计了第三环节的教学:及时总结,深化新知。孩子们我们认识了乘法,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师不要急于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而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他对乘法的认识,也许语言不是那么准确,表达不是太确切,只要孩子能正确说出他对乘法的理解,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为了拓展学生思维,进行了深化练习。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明显,学生都学得了有价
值的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