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来源:世旅网
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素养目标】

1. 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和特点及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 结合实例,理解不同区域地域文化的差异及成因。(综合思维) 3. 通过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对照寒假作业176-177页,补充并熟记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预习自测题。 1.近几年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在城市建设中重点突出了徽派民居建筑样式,当地民居与一批被整体迁移至此的安徽古宅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充分说明 ( ) A.地域文化对城市建筑景观的影响 B.政府政策对城市建筑格局的影响 C.城市建设突出了现代化色彩 D.这种城市建设是哗众取宠

2.云贵高原文化区的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族居民种植水稻的梯田层层叠叠,体现的是

( )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A.生产景观

3.“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体现的是 ( ) A.生产景观 B.聚落景观 C.建筑景观格局 D.主体建筑风貌 如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4-5题。

1 / 4

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5.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6.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合作学习】 探究活动一: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生产活动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2. 思考并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探究活动二:我国南方传统土楼是一种大型民居建筑,以圆楼和方楼最常见。结合课本41-43页案例思考:

1. 土楼建造的目的是什么?

2. 从土楼构造中,思考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2 / 4

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归纳小结:如何分析城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

【应用学习】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图是一幅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 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C.珠江三角洲

B.华北平原 D.长江三角洲

( )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 )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完成4~5题。

3 / 4

第二节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导学案

4.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5.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6.(2019·宜昌高一检测)下列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甲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所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4)丁地分布在我国_________地区,它反映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