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3741137 U(45)授权公告日 2021.07.20
(21)申请号 202022538999.9(22)申请日 2020.11.05
(73)专利权人 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地址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章镇镇
104国道西侧(虞南路)(72)发明人 李京利 桑伟庆 姚廷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代理人 赵保迪(51)Int.Cl.
E02D 17/2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包括铺设在边坡上的土工布层和固定在边坡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框格梁将边坡分隔为若干个防护区,防护区内设置有植生袋,植生袋与土工布层抵接,防护区上设置有铁丝网,铁丝网沿边坡坡面由上而下将防护区覆盖在内,铁丝网与框格梁连接。本申请具有:将植生袋与边坡结合的更稳固,便于植被恢复的优点。
CN 213741137 UCN 213741137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边坡(1)上的土工布层(11)和固定在边坡(1)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格梁(2),所述框格梁(2)将边坡(1)分隔为若干个防护区(3),防护区(3)内设置有植生袋(31),植生袋(31)与土工布层(11)抵接,防护区(3)上设置有铁丝网(32),铁丝网(32)沿边坡(1)坡面由上而下将防护区(3)覆盖在内,铁丝网(32)与框格梁(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31)与土工布层(1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连接板(4)上贯穿设置有连接杆(41),连接杆(41)的两端均设有倒钩(42),倒钩(42)的一端与连接杆(41)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连接,倒钩(4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41)靠近连接板(4)的一端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格梁(2)上设置有预埋螺栓(21),预埋螺栓(21)远离框格梁(2)的一端设有螺母(22),预埋螺栓(21)上套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设于框格梁(2)与螺母(22)之间,铁丝网(32)设于固定件(5)与框格梁(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区(3)内设有预埋钢筋(33),预埋钢筋(33)的一端穿过土工布层(11)后设于边坡(1)内,预埋钢筋(33)的另一端穿设于植生袋(31)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上设有通孔(43),预埋钢筋(33)穿设于通孔(43)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区(3)内设有无纺布层(34),无纺布层(34)铺设于铁丝网(32)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2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根支杆(221),无纺布层(34)穿设于支杆(22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生袋(31)倾斜堆叠设置在防护区(3)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1)上端设有排水沟(12),框格梁(2)侧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排水管(121),排水管(121)与排水沟(12)连通。
2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
1/4页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边坡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0002]边坡的水土保持和稳定是水利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相关的边坡防护技术一般分为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两种,工程防护一般通过堆砌混凝土、砖块等材料处理,通常为一次性施工,防护强度高,但长时间受到雨水冲刷和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后边坡容易遭受水的侵蚀,逐渐导致边坡内部土层松动,且不易被观测到,严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安全隐患较大;生态防护一般采用将生态混凝土填充到预制框格内的技术,防护的同时又能种植植被,生态混凝土内较多的孔隙虽然能够为植被的生长提供条件,但防渗水效果受植被生长状况影响较大,也存在防护效果不好的问题。[0003]目前,生态护坡的施工大多采用植生袋堆叠的方式,通过将填充有植物生长基材的植生袋沿边坡表面层层堆叠,在边坡的表面形成一层供植物生长的环境,最后再在堆叠好的植生袋上进行喷混植生,即使用含有土壤、肥料、有机物质、植物种子和粘结材料的混合基质,将其喷射到植生袋上,便于植物生长,以达到恢复边坡生态的目的。[0004]上述方案中的植生袋堆叠后容易发生坍塌的情况,不利于边坡的植被恢复。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将植生袋与边坡结合的更稳固,便于植被恢复,本申请提供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
[0006]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包括铺设在边坡上的土工布层和固定在边坡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框格梁将边坡分隔为若干个防护区,防护区内设置有植生袋,植生袋与土工布层抵接,防护区上设置有铁丝网,铁丝网沿边坡坡面由上而下将防护区覆盖在内,铁丝网与框格梁连接。[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布层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减少了因边坡松动导致植生袋坍塌的情况,框格梁的设置便于堆叠植生袋时为植生袋提供支撑,铁丝网的设置能够将植生袋固定在防护区内,从而减少了植生袋的滚落和坍塌的情况。[000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植生袋与土工布层之间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贯穿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倒钩,倒钩的一端与连接杆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倒钩的另一端与连接杆靠近连接板的一端间隔设置。[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设于植生袋与土工布层之间,有利于通过使连接杆插入植生袋和土工布层,使连接杆上的倒钩与土工布层和植生袋紧密连接,从而使植生袋紧密固定在防护区内。
[001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框格梁上设置有预埋螺栓,预埋螺栓远离框格梁的一端设有螺母,预埋螺栓上套设有固定件,固定件设于框格梁与螺母之间,铁丝网设于固定件与框格梁之间。
3
CN 213741137 U[0011]
说 明 书
2/4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件的设置,便于将铁丝网固定在框格梁上,进一步提
升了固定效果。
[001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护区内设有预埋钢筋,预埋钢筋的一端穿过土工布层后设于边坡内,预埋钢筋的另一端穿设于植生袋上。[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埋钢筋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植生袋与边坡的连接强度。
[0014]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连接板上设有通孔,预埋钢筋穿设于通孔内。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上通孔的设置,便于植物生长后的根系穿过连接板,预埋钢筋穿设于通孔内,使得连接板不易在边坡上滑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植生袋的与边坡的连接强度。
[0016]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防护区内设有无纺布层,无纺布层铺设于铁丝网上。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纺布层的设置有利于保持防护区内的水分,且减少了喷混植生后雨水对混合基质的冲刷。
[0018]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螺母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根支杆,无纺布层穿设于支杆上。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母上支杆的设置,便于固定铁丝网时通过转动支杆螺紧螺母,同时有利于无纺布层的固定。
[0020]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植生袋倾斜堆叠设置在防护区内。[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植生袋倾斜堆叠设置,有利于植生袋与植生袋之间良好的连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植生袋滚落的情况。[0022]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边坡上端设有排水沟,框格梁侧壁上自上而下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与排水沟连通。[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沟和排水管的设置,有利于排出雨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雨水对边坡的冲刷。[0024]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0025]通过设置框格梁将边坡分隔为多个防护区,有利于加强边坡强度的同时,为堆叠设置在防护区内的植生袋提供了支撑,配合设置在防护区上的铁丝网,使得植生袋不易坍塌或从边坡上滚落;
[0026]连接板的设置加强了植生袋与边坡上土工布层的连接强度,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植生袋发生坍塌或滚落的可能;
[0027]固定件的设置能够将铁丝网和无纺布层紧密固定在框格梁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喷混植生后防护区内的稳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施工过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0]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4
CN 213741137 U[0031]
说 明 书
3/4页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防护区内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33]附图标记:1、边坡;11、土工布层;12、排水沟;121、排水管;2、框格梁;21、预埋螺栓;22、螺母;221、支杆;3、防护区;31、植生袋;32、铁丝网;33、预埋钢筋;34、无纺布层;4、连接板;41、连接杆;42、倒钩;43、通孔;5、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003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如图1、2所示,一种框格梁生态护坡包括固定在边坡1上的钢筋混凝土框格梁2,框格梁2将边坡1分隔为若干个防护区3,防护区3内倾斜堆叠设置有若干植生袋31。框格梁2的设置便于堆叠植生袋31时为植生袋31提供支撑,从而减少了植生袋31的滚落和坍塌的情况。[0036]如图2、3所示,边坡1与框格梁2之间铺设有土工布层11,植生袋31与土工布层11抵接,边坡1上端设有排水沟12,框格梁2的两侧侧壁上自上而下均设置有排水管121,排水管121与排水沟12连通。土工布层11的设置有利于减少雨水对边坡1坡体的冲刷,排水沟12和排水管121的设置,有利于排出雨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雨水对边坡1的冲刷。[0037]防护区3上铺设有铁丝网32,铁丝网32沿边坡1坡面由上而下将防护区3覆盖在内,防护区3上还设有无纺布层34,无纺布层34铺设于铁丝网32上。铁丝网32的设置能够将植生袋31固定在防护区3内,进一步减少了植生袋31滚落和坍塌的情况。无纺布层34的设置有利于保持防护区3内的水分,且减少了喷混植生后雨水对混合基质的冲刷。[0038]植生袋31与土工布层11之间通过连接板4连接。[0039]如图3、4所示,连接板4与土工布层11连接的一端和连接板4与植生袋31连接的一端均设置有连接杆41,连接杆41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上设有倒钩42,倒钩42的一端与连接杆41远离连接板4的一端连接,倒钩4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41靠近连接板4的一端间隔设置。连接板4设于植生袋31与土工布层11之间,有利于通过使连接杆41插入植生袋31和土工布层11,使连接杆41上的倒钩42与土工布层11和植生袋31紧密连接,从而使植生袋31紧密固定在防护区3内。
[0040]框格梁2上设置有预埋螺栓21,预埋螺栓21远离框格梁2的一端设有螺母22,预埋螺栓21上套设有固定件5,固定件5设于框格梁2与螺母22之间,铁丝网32设于固定件5与框格梁2之间。固定件5的设置,便于将铁丝网32固定在框格梁2上,进一步提升了固定效果。螺母22上沿周向设置有多根支杆221,无纺布层34穿设于支杆221上。螺母22上支杆221的设置,便于固定铁丝网32时通过转动支杆221螺紧螺母22,同时有利于无纺布层34的固定。[0041]防护区3内设有预埋钢筋33,预埋钢筋33的一端设于边坡1内,预埋钢筋33的另一端穿设于植生袋31上。预埋钢筋33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植生袋31与边坡1的连接强度。连接板4上设有通孔43,预埋钢筋33穿设于通孔43内。连接板4上通孔43的设置,便于植物生长后的根系穿过连接板4,预埋钢筋33穿设于通孔43内,使得连接板4不易在边坡1上滑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植生袋31的与边坡1的连接强度。[0042]如图4、5所示,连接板4设于土工布层11和植生袋31之间,无纺布层34设于铁丝网32上方。
5
CN 213741137 U[0043]
说 明 书
4/4页
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0044]施工时,先对边坡1进行清理,清理后在边坡1上铺设土工布层11,再进行框格梁2施工,并在框格梁2上设置预埋螺栓21,框格梁2之间的防护区3内设置预埋钢筋33。[0045]植生袋31施工时,将连接板4设置在防护区3内,使连接板4一面上的连接杆41穿过土工布层11后插入边坡1,并将连接板4上的通孔43与预埋钢筋33对齐,使预埋钢筋33穿过通孔43。再将植物生长基材填充入植生袋31,将植生袋31倾斜码放在防护区3内,使植生袋31插入连接板4上的连接杆41上。[0046]喷混植生前,先将铁丝网32铺设在框格梁2上,使铁丝网32覆盖防护区3,再将固定件5套设在框格梁2上的预埋螺栓21上,最后通过螺母22将铁丝网32抵紧在框格梁2和固定件5之间。然后使用含有土壤、肥料、有机物质、植物种子和粘结材料的混合基质,将其喷射到植生袋31上,使其充满防护区3内。
[0047]最后将无纺布层34铺设在铁丝网32上,并将无纺布层34穿设在螺母22上的支杆221上。再在边坡1上端挖设排水沟12,在框格梁2的两侧设置排水管121,并将排水管121与排水沟12连通。[0048]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将植生袋31与边坡1结合的更稳固,便于植被恢复的优点。[0049]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6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1/5页
图1
7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2/5页
图2
8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3/5页
图3
9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4/5页
图4
10
CN 213741137 U
说 明 书 附 图
5/5页
图5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