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古诗两首 课时 第一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借助资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教学目标 3.背诵古诗,对古诗的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4.学习诗配画,培养积累美文佳句的习惯。 1、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 2、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借助想象进重难点 行诗配画。 教学用具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也喜欢春天,能向大家说说你眼中的春天吗?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一)观察图画。 1. 你们觉得这图上画的是哪首诗描写的景色? 2.学生自由发言。 (二)揭示课题 1.这是惠崇画的《春江晚景》图。宋代诗人苏轼为这幅画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惠崇春江晓景》。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三、熟读古诗,触摸美景。 (一)了解作者,读懂课题 1.课前我们已经查阅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对苏轼、惠崇的了解? 简介苏轼。 △简介惠崇。(二)初读诗文,读通读顺。 1.自读诗文,读准字音。 提示读诗要求。 2.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 ③借助多种方法落实生字教学任务,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如:晓、暖、满、短、欲等。(学生互动,
教学方法 修改补充
教师点拨。) (三)熟读诗文,读出节奏。 1.咱们班同学的朗读能力都很出色,谁来读给大家听? 2.指名读。(学生评价) 3. 师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去掉拼音,再读课文。 4.相机评价:这几个同学读得都很流利。古诗文有一个特点,具有韵律美,我们可以通过停顿和声调把它表现出来。该怎么在诗句中标出停顿呢?谁来说说? 标好节奏,读。 5.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四、)思考 五、品读诗文,拥抱美景 (一)寻找美景。 :练习。 1. 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 2.这些景物哪些属于地面景?哪些属于江上景?哪些属于岸边景? 3.再读课文,思考:诗中除了写了以上画面上有的景物外,还写了什么? 4.苏轼这样安排太妙了。谁是苏轼的知音,说说这样安排妙在何处? 5.准备绘画用的白纸,将各景物安置在白纸上(能画画的可以画图,不能画的可以用景物名称代替),构图布景。 (二)再现美景。 用词描景。 1.用表色彩的词来准确描摹各个景物, 2.将色彩添加到景物上。 (提示:用词、用色都由学生自由选择,只要能表达意思就行。) 3.锤炼动词,理解意境 根据各自对诗文的理解,为景物加上恰当的动词。 五、个性阅读,创造美景配乐背诵 1.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苏轼,此时你就站在春江河畔,听风,戏水,倚竹,赏花,采采蒌蒿,摘摘芦芽,下河捕条河豚,拿起笔,把你看到的景物,听到的欢歌,
感受到的喜悦都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2.学生自由书写。 3.全班交流,评议。 六 、课外实践,拓展延伸。 孩子们,有许多诗人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但诗人笔下的春天各不相同。老师还收集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赏析写春天的诗。 2.齐读诗句。 七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