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巴拉拉小魔仙吗?小魔仙委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小
第1页/共6页
礼物。(出示长方形画框、正方形画框)喜欢吗? 生:喜欢。
师:谁能说说画框的这个面是什么形?
生:左边的画框的面是长方形。右边的画框的面是正方形。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如果我们要给画框镶上金边,哪个需要的材料多呢? 生:我们量一量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对!只有通过测量、计算、比较,我们才能知道哪个画框用的材料多。 (二)复习旧知。
1、复习长方形特点,建立长方形周长的概念。
师:左边画框的面是长方形。右边画框的面是正方形。谁来说说长方形的特征?
生: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它有两个长和两个宽。(板书) 2、复习正方形特点,明确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长方形身上的特征,正方形有吗?
生:有。正方形四个角也都是直角,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板书) 师:正方形与长方形又有什么关系呢?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板书) 师:大家说的真好!
师:同学们,小魔仙交给老师礼物时,让我给画框镶上金边,你们能帮帮我吗?
生:能。
师:要求金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生:计算画框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 师: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叫做长方形的周长。(板书)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求金边的长来研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2页/共6页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发了一张长方形纸片和一张正方形纸片。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我的要求一起探究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10分钟后,每组选出代表汇报。)
要求:1、一人测量,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2、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3、小组成员共同合作计算出长方形纸片的周长和正方形纸片周长。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你手中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 生1:长方形的周长=5+3+5+3 师:谁有不同的算法?
生1:长方形的周长=5×2+3×2 生2:长方形的周长=(5+3)×2 师:有没有人算正方形的周长? 生1:正方形的周长=3+3+3+3 生2:正方形的周长=3×4
师:同学们发现了多种测量和计算的方法,每种方法都很棒!大家认为哪一种计算比较简便?
生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板书) 生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板书) (四)再次验证。
师:同学们,上面得出的简便算法是不是适用于每个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呢?让我们通过算画框面的周长来验证一下。(长方形画框的长是 ,宽是 。正方形画框的边长是 。)学生独自计算。
师:算完的,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并想想你准备怎样给画框镶边? 师:同学们,小魔仙又催老师了,谁能帮老师给画框镶上金边? 生:我算出画框面的周长是 ,我们准备 长的金边就可以了。
师:同学们真棒!谢谢大家帮助老师完成了小魔仙布置的任务。 (五)巩固练习。
师:学好数学贵在练!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几道练习题。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第3页/共6页
(六)实践应用。
师:同学们,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你们能帮他吗?
生1:长靠墙4+4+6=14(米) 4×2+6=14(米) 生2:宽靠墙6+4+6=16(米) 6×2+4=16(米)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总长度) 名称 特点 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关系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周长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史。杨士勋(唐初学者,文章,还有不少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名家名篇。如果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有选择循序渐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长方形 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弗为变”其“师长”当然益。现在,不少也?”;《论语》中的“有酒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语文教师在分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析课文时,把文“先生坐,何至于此?”等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章解体的支离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破碎,总在文章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技巧方面下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功夫。结果教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第4页/共6页
明确的职责。两个长,两个宽。 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后,学生收效甚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微,没过几天便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忘的一干二净。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熟。常言道“书“先生”意为“年长、资深读百遍,其义自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见”,如果有目老师之意基本一致。长方形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第5页/共6页
的周长=(长+宽)×2 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正方形 四个角是直角, 四条边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6页/共6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