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谈地域性文化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浅谈地域性文化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来源:世旅网
Planning & Designing 浅谈地域性文化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毛 冉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我国的公路在近十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得益于公路里程的迅速增长。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是随着公路的建设逐步成熟并形成系统,从最初的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的绿化设计发展到追求景观效果的景观绿化设计,再到如今提出的生态景观设计。但是随着公路不断的延伸到各个城市,公路的建设也会破坏原有自然环境,并且公路的建设又经常忽视了公路沿线的人文特色。公路作为社会中最主要的公共纽带,是地域性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公路所经过沿线的历史人文,依据该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设计出含有地域性文化的公路景观。 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公路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8465(2017)12-0110-02 1 公路景观设计概述 传承,也是进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公路沿线所经过区1.1 公路景观设计现状 域会因为地域文化景观而灵动,区域形象也会因为地域文化景观而我国近些年的经济发展迅速,相应的,公路建设也如火如荼的提升。 展开,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同于常规的景观3 公路景观设计中地域性文化的解析与表达 设计,公路景观设计有着其独特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公路景观设3.1 地域性文化的解析 计仍然以功能性为主基调,强调绿化为主,景观为辅或者完全没有各个地区有各自不同的地域性文化,例如湖北有荆楚文化、广景观。即在公路景观建设中,多采用人工建植植被的技术,按照城东有岭南文化。各个地区的文化拥有璀璨的历史,需要我们通过景市人造景观的方法,一味地注重景观的再造,改变原有地貌,破坏观的手法,不断的去了解、消化然后升华。在广泛研究、深入挖掘、原有的绿地、山系、水系等,使得公路失去了景观特色。 汲取灵感,解析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性文化。 1.2 公路景观设计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旧城(1)公路设计缺少景观融合 改造出新过程中过分的强调“现代化”,导致现在的城镇逐渐失去公路景观设计应从公路设计就切入,需要公路、园林、环保、了原有文化特色。然而,在一个宜人的城市当中,当地的特色文化艺术等各个专业的系统融合。但如今虽然交通设计院众多,但在大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具有悠久历史人文的地区,要以当地部分公路设计中,各专业交流甚少、各自为政。例如在设计时,仅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基础,融合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现代生活需求,重点考虑路线总体设计而对景观考虑不足,导致重路线轻景观忽视折射出该地区的发展眼光和艺术品味,强调当地文化特色。 与周边地形地貌的融合。这些问题都是没有在顶层设计时,由景观3.2 融合地域性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原则 专业介入所导致的。 (1)因地制宜为前提 (2)在公路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缺失 在公路景观设计时,要结合和优化利用该地区的地理人文环境,地域性文化,就是该地区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中所形成的地方适地适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在尽可能减少人工造景的前提下,特色,沿袭至今的文化传统。 使得景观能够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这是符合中国传统在如今的公路景观设计中,对于乡土景观、乡土植物的认识不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基本思想的。 足,景观设计中缺少反映地域文化的景观节点,主要的桥梁、构筑(2)环境保护为基础 物设计理念陈旧,缺少文脉表达,没有考虑视觉上的动态观赏效果,公路的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环保设计必须与公路建设同步,无法体现项目所在地的地域文化。 尤其是景观绿化,直接关系到其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的发挥,绿化(3)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缺乏生态多样性设计 景观应以生态环保原理为基础,设计成结构合理、种群稳定的复合在当前的公路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往往过分强调人造景观,生态群落结构,才能实现低密度人工管理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经常借用雕塑、小品等来表达景观,将其仅仅作为一种装饰性工程。(3)风格鲜明为特点 缺乏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设计,导致公路沿线的生态系统脆弱,造成公路一般都会经过不同的地域,因此,公路沿线的景观设计需病虫害严重。又或是虽有生态设计,但又流于表面,将景观生态设要充分结合所经地域的自然和人文特点,将这些特色融入周边环境,计等同于简单的乔灌草搭配,而不是根据生物各自的特性、习性来创造出风格别致、特色鲜明的道路景观。 搭配。 3.3 基于地域性文化的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2 具有地域性文化特色公路景观的意义 (1)沿线文化资源调查分析 2.1 公路景观与地域性文化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的历史文化悠久,要协调好地公路景观设计中如何对地域文化进行表达,首先必须探究该地域文化与公路景观的关系,将沿线地域性文化融入公路景观当中,域的历史与现状,对该地域的历史人文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同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对公路沿线的文化资源进行完善的调查与分析。时要研究当地人民生活习惯、行为特点和价值取向,寻找出当地人在对沿线进行调查时,应从历史文化、人文政治、自然景观、地理民与自然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等方面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该区域内知名度高、特色明显或文地域性文化特色的公路景观应具有有机生命体的特性,在景观化价值高的文化资源应当进行重点记录和识别。 设计中就象征着贯通公路全线的纽带一般。地域性文化也可以当做(2)融入地域性文化的设计 公路景观中的一部分,也是公路景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公路景在对公路进行设计时,对于交通专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公路观融合地域文化后,用最贴切文化的手法将公路建设成为充满生机线位的选择,而作为景观专业,在路线选择之初,应该根据沿线文的现代生态文化公路。 化资源的调查分析,为路线选位设计提供依据,通过线位的优化,2.2 坚持公路景观中的地域性文化设计 可以协调好公路与沿线文化资源的关系。 在公路的沿途绿化、景观及附属设施设计时,各个设计要素要另外,公路沿线景观设计不仅包含了绿化设计,更包含沿线的有统一性和连续性,避免缺乏整体协调性,同时设计时还要兼顾当景观设计,在这些物品的设计中,也应融合当地的人文元素。 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使之相互协调,展现当地文化内涵和韵(3)以点带面的景观设计 味。 公路上的景观主要存在于绿化、建筑、小品等方面,在这些设 加入了地域性文化的公路景观,可以对当地的文化进行传播和(下转第 130 页) ︱110︱2017年12期 Road & Bridge 候可以适当改变再生厚度,或者采用装载机对再生混合料进行短驳的措施加以解决。 (5)为了实现良好的压实效果,压路机方面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从数量到吨位都要确保能满足施工使用。碾压过程主要分为初压、复压和终压,各段的碾压长度最好在40m左右,下面是实行碾压的工艺流程: 首先,为了避免乳化沥青变得太粘,导致钢轮压路机在压路的时候被粘住无法运转,要在破乳前,要用单钢轮振动压路机碾压已经完成了摊铺的再生混合料。初压碾压两到2~3遍,在这个过程中,再生混合料中所含的水分比例最好超出最佳比例1%~2%。再生层的表面可以洒一些水,防止因为水分的蒸发而导致再生层表面干燥。复压的时候要换用胶轮压路机,根据混合料的材料性能、压实厚度及施工现场具体环境等因素来确定应该实行多少次碾压,通常以3~6次为宜。终压的时候换回钢轮压路机,碾压次数1~2次即可。为了除掉碾压的痕迹,增强压实度,可以在不损伤路面的前提下,使用振动或者静压模式。完成对混合料的碾压后,至少2h之内要禁止通车。这个时间由现场决定,以保证足够的养生,防止再生层表面因为车辆的碾压而松散。为避免压路过程中混合料和压路机粘在一起,可以在碾压的时候适量喷洒水雾。碾压时不得随意刹车、掉头,碾压位置不能停留在同一断面上,而应呈阶梯型。初压的速度不能超出1.5~3km/h的范围,复压和终压的速度则应控制在2~4km/h之间。 (6)①纵向施工缝。摊铺机摊铺再生混合料部分中间接缝处约10cm,作为后高程基准面,并有留至少5cm的重叠量,第二幅再生时重叠范围内的水、乳化沥青、水泥根据原有的数量接着喷洒,集料可以不加量。为了碾压过后无接缝,第二(甚至更多)幅再生时,要严格对纵向搭接处的厚度进行把关,防止高度出现落差。此外,对于本幅摊铺的横坡也要引起足够重视。②横向接缝。每天的工作横缝用3m直尺测平方法确定再生起步位置。摊铺前要把摊铺机停在横缝终端,熨平板要对准路面,然后才能开工。对于接缝处,要从老路面到新路面横向来回碾压,顺序是先横缝后纵缝。 (7)整个施工结束以后,要将路面用土工布盖起来并洒水,防止冷再生结构出现干燥现象,增强路面的压实程度和密度达标,保证养护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3 结束语 公路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而沥青公路施工又是公路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修建出符合各项标准的高质量公路,就需要切实做好公路养护的工作。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交通运输量的不断增加,给公路的养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只有合理地使用好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提高公路的强度系数和承重能力,延长路面的寿命,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公路路面的养护工作,为人民群众的日常出行提供安全保障,为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腾飞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丰,李欣欣.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大中修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6,(04):130. [2]罗小清.浅谈沥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技术在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的应用[J].科技展望,2016,26(04):23. 通过引入地域性文化来对公路景观进行设计,对构建公路绿色廊道、人文廊道具有重要意义。地域性文化概念的引入,不仅为今后的公路景观设计的新方向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丰富了公路景观设计手法。 地域性文化公路景观设计的内容,表面上看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但是将地域文化融入了公路景观之后,公路的意义将会超越原有的通道范畴,成为更高层次的艺术廊道,为人们提供了超越一般视觉景观感受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景观享受。 参考文献: [1]季蕾.植根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2004. [2]李海峰.美国公路设计理念及川九公路改建设计经验[Z].2004. 示石雕,还有浮光雕塑以及风动雕塑等,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现代艺术所赋予的趣味。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艺术在当前城市园林设计过程中的应用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而且对城市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尤其是生态以及可持续理念的融入,使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布局符合现代人对于园林的审美要求,而且也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冯驷斐.浅谈城市园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 2017,37(12):216. [2]张晓鸣,金云峰.试论色彩景观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J].中国标准化,2016,(17):254-255. [3]巫志权.论色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 (15):109-110. [4]黄忠.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7, (12):96. [5]吴华江.正确认识西风渐进对中国园林设计观的影响[J].花卉,2017 (12):82-83. (上接第 110 页) 计中,可以根据道路周边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以小窥大、以点带面,让人们从一个景观点了解公路周边的地域文化。例如,公路上的桥梁、服务区等都是交通功能的主要载体,这些构筑物的设计基础是要满足通行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应该要将地域元素渗透到这些构筑物设计中,使得构筑物的色彩、形式都能够与当地风土人情、环境特点相协调融合。 不光是公路之中的构造物,公路红线范围内的建筑造型、绿化布置,这些方方面面都可以进行地域景观设计,从这些小处入手,来体现公路的地域文化特色。 4 结论 (上接第 122 页) 图3 城市园林中的雕塑 雕塑和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雕塑艺术与园林建设形影不离,只是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过程中,更多了一些现代艺术的气息。雕塑对园林景观的设计与塑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雕塑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其所涉及的空间话语、构造结构以及材质等,令人耳目一新,可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其外形和感受生命的力量与人生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现代雕塑艺术表现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特点,除图3所展 ︱130︱2017年12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