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高效课堂教学新探讨
——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
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教育局教研室 王 康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依托的新世纪,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如何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比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更为重要。本人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着重从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这一观点入手,对中学政治高效课堂教学进行新的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 必要性 问题 有效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越来越成为现代教育的出发点。21世纪是一个以智力依托的新世纪,在一定意义上,学生如何在学习中获取知识,比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更为重要。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政治教师必须根据社会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和协作能力,进行合作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性学习呢?
一、坚持全面而科学的互动模式,要把传统的互动模式和现代的互动模式结合起来,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师生教学双方之间的互动活动
这种活动从获取有效信息的方向看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直向型,即由教师把合作技巧、知识达成、目标结构等信息传递给学生,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这又包括单向型和多向型两种,二者主要上接受人数的不同;二是逆向型,即由学生将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变成信息的接受者,它包括单向型和聚敛型两种;三是双向型,即师生之间相互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的双边互动过程,及时发出,及时反馈,这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采用的方式;四是参与型,即师生双方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任务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没有信息的发出和接受,而是信息多元、共同参与、资源共享。 (2)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之间互动活动的效果。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个团体的力量是一种不可或缺、潜力巨大的人力资源。这种资源只要因势利导得到正确合理的开发,必将更大程度地减轻师生的隐藏性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另一方面,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协调人际关系,加强人际沟通的重要途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交流,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无裨益。
二、科学安排合作学习小组
科学地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是成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学习小组的科学组合非常重要。科学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安排,可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有效地进行,至少不会出现搅乱课堂的情况。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组同质”的原则,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每组四、五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给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索研究的质量。
二、强化学生收集材料的功能
学习是一个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罐装”的过程,是教强调的是教师对学习者传输知识。而合作性学习方式“海绵吸水”的过程,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获取。
“观点加材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两大基本要素。传统教学中,材料通常由教师提供或教材提供,学生只是接受材料,并用材料印证某种观点。在上《世界时普遍联系的》这一课时中,我将这一课时的内容设计为八个小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试举例说明‘联系的多样性’这一观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收集生活中的例子来
印证课本上的观点,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这种手段,教师的“驱动力”变成学生的“原动力”,教材变成工具书,知识接受者变成探索者。这样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成就感和责任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把合作性学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开展某种学习方式的探究,都应该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初步形成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进行合作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感情在无形中也加深了,他们除了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合作,在课外也能相互交流合作,形成一种和谐的气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有利。同时,当学生在互动的时候,只要遇到他们的能力之外的问题,就及时请教老师,从而也带动了师生关系的进一步融洽。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灵活多样且有效的合作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是固定的,但学习方法却可以灵活多样。同一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比如堂上竞赛、小型辩论、问题讨论等等。合作性学习方式可以有很多具体的实施措施,同一措施不应该连续或单调地出现,否则,学生会出现厌倦和反感的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同的具体措施轮流运用,或者兼顾运用。
在上《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这课时中,如果只围绕课本内容来讲,好象言之无物,学生听起来也趣味索然。因此从网上精心挑选了一些相关的题目,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设计为一次比赛,既激起了学生求胜的欲望,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获得了对知识的情感体验,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效果很好。从开展合作性学习后的学生反馈及自己的反思中,既得到以上一些有益的启示,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成为开展合作性学习的瓶颈。在刚开始搞合作性学习时,学生显得比较兴奋,对这种新的课堂形式以及课外学习方式有新鲜感,讨论气氛热烈;但第二周渐入率微。学生一听到“四人小组开始讨论”,第一反应是“又讨论”,动作显得迟缓不情愿,热情骤减。也许是因为每一科的老师都要求讨论,学生有点厌倦,过犹不及,调位后有部分学生自顾自做作业。学生最终走回了原有的学习习惯的轨道中。反思的结论是:学生从小培养,已经定型的学习习惯不是一下子可以扭转过来的;学生的知识面太狭窄,导致他们在解决一些问题时出现了效率问题。为了弄懂一个问题,他们有可能花去大量时间在探讨上,作为高二学生,他们的学习负担还是不轻的,我担心学生精力不济或者不能全面顾及所有科目从而影响整体成绩。而且高二的学习部分科目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对知识更注重归纳与总结,由自己来做的事情比较多,部分学生不愿把时间花在与他人讨论上。
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的教学策略,我们必须去学习,研究。让分组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让他们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参考文献:
1、《高中思想政治有效教学和谐课堂》——光明日报出版社 2《思想品德课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探究》[教育文稿网] 3、《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学苑音像出版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