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各版本)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2、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3、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联合举办冬奥会,为办成绿色奥运,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增加使用太阳能、核能等新能源 C.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 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SO2与粉尘排放
4、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
1 / 9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7、下列关于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挥发 B.有腐蚀性 C.无吸水性 D.密度比水小 8、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纯净物质
B.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一定是混合物
9、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2 / 9
10、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12、下列方法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瓶气体的是( ) A.闻气味 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3、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
14、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2×100%
12+1+1615、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
B.铁丝生锈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16、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A. B.
3 / 9
C. D.
17、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1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 B.读取液体体积
C.加热液体物质 D.倾倒液体物质
19、在化学反应3A+B=2C+D中,若30g A和1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且已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20
B.26
C.40
D.60
2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吹胀气球——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分子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酸、碱、盐在生活、生产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请结合情景,写出情景中涉及到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由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烧碱:_______。
(2)胃酸分泌过多会引起胃痛,可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胃药可缓解胃痛:_______。
(3)将氢氧化钙、粘土、沙子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在空气中逐渐变坚硬:
4 / 9
_______。
2、①铁熔化成铁水;②糯米酿成酒;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④灯泡中的钨丝通电后发热发光;⑤食物腐烂;⑥木柴燃烧;⑦胆矾是蓝色固体.上述几种情况中(用序号填空):
(1)属于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 (2)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 3、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为。
(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原子,当y=2时,x=_________。 (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_________,y=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下图是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一氧化碳,过一会儿再给氧化铜加热,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A处(CuO处) 实验现象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 _____ _____ _____ B处(石灰水中) ____ C处 _____ (3)C处需点燃处理,其目的是______。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相关空白:
5 / 9
(1)向盛有约20m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A中溶液的颜色为__________色。
(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现象有__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烧杯B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运动到烧杯A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使烧杯A中的溶液出现上述现象。 (3)经过小组同学的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上述实验能得出的一般性结论是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计算: (1)m的值。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2.0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2、不经常锻炼的人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根据化学式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2)计算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基本的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
6 / 9
1 5.0g 1.5g 2 10.0g m 3 15.0g 0.5g 4 20.0g 0.3g 5 25.0g 0.3g
确到0.1%。)。
7 /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C 2、B 3、C 4、D 5、B 6、B 7、B 8、B 9、D 10、C 11、B 12、D 13、A 14、C 15、C 16、C 17、B 18、B 19、C 20、A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Ca(OH)2+Na2CO3=CaCO3↓+2NaOH Mg(OH)2+2HCl=MgCl2+2H2O Ca(OH)2+CO2=CaCO3↓+H2O
2、⑦ ③ ①④ ②⑤⑥ 3、原子 阳离子 12 17 8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8 / 9
Δ1、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 黑色固体变红色
CO+CuOCu+CO2
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CO+O2点燃2CO2 尾气处理、燃烧掉一氧化碳防止污染
2、无色 A烧杯中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 氨分子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 1.0;(2) 85%;(3)0.748g
2、(1)6:1:8;(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12312316163100%3690100%40.0%。
9 / 9
量分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