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与健康 啊I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 刘世健 (江西财经大学体育学院330013) [摘 要]目前许多校在校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网络依赖症,情绪萎靡不振,正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曰趋 严重。通过高校体育教学,充分利用体育自身独特的运动特点,使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教学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3X(2010)16 0267 0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个体的情绪处于较为 紧张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现代人关注的重要内容之一。由 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精神世界的冲突与纷争。那种“无 病即健康”的健康观已经过时。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以 自我为中心,漠视集体,漠视他人,漠视生命,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约有1/5的 被调查的学生分别患有恐怖症、焦虑症、多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和 情感危险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在精神、身体和社会上的保持健全 的状态,精神健康的标准是:(1)能够正确地对待外界影响:(2)具备较好的自我 控制能力:(3)内心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世界卫生组织还指出,健康应 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道德健康。 人类对健康内涵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同时,个体的心理健康日益得到 现代社会的广泛重视。 1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定义 许多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认识有着不同的观点。如:国际心理卫生大会 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智能上、情感上、躯体上与其心理健康不矛盾的条件 下,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日本的医学专家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 部环境具有安全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认可的形式来适应,即遇到任何障 碍和困难问题时,心理相对稳定。综合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 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 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2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 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对待生活中不可避免的 困难和挫折,对个体的一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 状态呢?参加体育活动就是促进心理健康水平、调节个体的情绪状态的重要 手段之一。 2.1体育锻炼能调节情绪 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常常会产生紧张、压抑、忧虑等不良情 绪反应,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从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降低应激水平,使处理 应激情境的能力增强。研究表明,经常参加身体锻炼者的状态焦虑、抑郁、紧 张和心理紊乱等消极的心理变量水平明显低于不参加身体锻炼者,而愉快等积 极的心理变量水平则明显要高一些。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够调节情绪,是因为体育锻炼的参与者能体验到运动带 来的愉快感觉 心理学家认为,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够促进人体释放‘种多 肽物质——内啡肽,它能使人们获得愉快、兴奋的情绪体验。因此参加体育锻 炼,尤其是参加那些自己喜爱和擅长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振奋 精神,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 2 2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个体的注意、记忆、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能 力得到充分发展,提高活动效率,还可以使其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乐观自信、 精神振奋、精力更加充沛,从而对人的智力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方面,体育 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 加迅速、准确,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 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 增强。另一方面由于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 获取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记忆和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能够提高脑 力劳动的效率。 人在学习时,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并随着学习时间的 延长而产生疲劳感,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体育活动的参与,有助于大脑皮层 的相关区域形成兴奋与抑制合理交替的机制,降低疲劳感,提高文化学习的效 率,此外个体的体质增强,身体机能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充分地挖掘与开发学习 的潜力。 2 3体育锻炼加强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的身体、思想和情感等的整体评价,它是 南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例如我是什么人、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 么、我不喜欢什么等等,包括社会方面的自我概念和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 等。其中,身体方面的自我概念包括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身体表象是指头 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 身体自尊则主要包括一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 对自己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状况的评 价。 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障碍在正常人群中是普遍存在的,据报告,54%的大 学生对他们的体重不甚满意。与男性相比,女性倾向于高估身高和低估体重, 而且,身体肥胖的个体更可能有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方面的障碍。身体表象 和身体自尊与整体自我概念有关,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 会使其身体自尊变低,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 坚持体育锻炼可使体格强壮、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人的身 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至关重要。研究表明:锻炼者比非锻炼者具有更积极的总 体自我概念:体能强的人比体能弱的人倾向于具有更高水平的自我概念和更高 的身体概念:肌肉力量与身体自尊、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格和自信心呈正相 关,并且加强力量训练会使个体的自我概念显著增强。因此,更积极的自尊 心,更高水平的身体概念和自我概念与高水平的体能状况相关。 2 4体育锻炼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 服困难(气候条件的变化、动作的难度或外部障碍等)和主观困难(如胆怯和畏 惧心理、疲劳和运动损伤等),才能取得成功。体育锻炼的参与者努力克服主、 客观方面的 难,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任务越困难,对个体的意志锻炼 的作用越大,而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人的活动越具有意义。 2 5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人际关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越来越趋向封闭的状态,从而造成人与人 之间感情交流缺乏,人际关系疏远。体育锻炼则打破了这种封闭,让不同职业、 年龄、性别、文化素质的人相聚在运动场上,进行平等、友好、和谐的交往, 使人们互相之间产生信任感,有效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互相之间产生一种 默契和交融。研究表明,增加与社会的联系会给个体带来心理上的益处。调查 发现,外向性格者比内向性格者的社会需要更强烈,这种社会需要可以通过跳 舞、球类、做操等集体性活动来得到满足。 由此可见,人们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认识更多的朋友,大家和睦相处、友 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令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结语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社会适应 的倾向 体育活动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 以有效发挥体育活动的心理效应,同时应考虑体育活动参与者的个体差异,才 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效应。 科技博览l 267 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 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及适宜的运动负荷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