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来源:世旅网


《导体和绝缘体》说课稿

教学内容: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

一、说教材:

《电》这一单元是三年级的一个单元,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是从调查家中的电器入手,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电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谨的结构,从调查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导体、绝缘体的概念,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最终指向对电的概念。

本单元由三个内容组成,分别是《电来到我家中》、《让灯亮起来》、《导体与绝缘体》。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对生活中的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导体和绝缘体对学生来说都是模糊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检测20种物体甚至更多的物体,让学生在感性经验充足的情况下,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特性。

《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是研究物体导电性能的一篇探究性课文,内容主要分两个部分。一是:检测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二是:教室电器设备的绝缘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根据科学课程标,我将《导体与绝缘体》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有足够的感性经验,探究过程中深入理解导体和绝缘体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区分各种材料是否能导电。

2.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3.能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分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STSE目标:

1.能鉴别常见行为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并说出理由。

2.能辨别常见物体的各部分由哪些材料组成。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物体的导电性。

教学准备

教师用:演示用的电路装置、食盐、猪肉、湿泥土、人体验电器、湿布条、铅笔芯、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每组一套,铅笔芯、木片、塑料片、陶瓷片、纸板、橡皮、湿布条、曲别针、铁钉、玻璃片、钥匙、粉笔、气球、铝片、易拉罐、文具盒、硬币、导线、盛水的烧杯、橡胶轮胎等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的主动学习与讨论交流的互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采用了直观教学、情境教学、启发教学、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对话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推测、检测物体是否导电,使学生有足够的感性经历从 “实验观察——推测——制定计划——证实——归纳总结——学以致用” 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师:上节课我们选择材料制作小开关,老师这里有两种材料做的开关。(出示自制开关:一个塑料夹做的、一个用铁夹子做的)回想一下,哪种材料的开关能让小灯泡亮起来?

生:观察回答。(塑料开关不会亮,铁开关会亮。)

师:为什么呢?猜一猜?

生:因为塑料不能导电,铁可以导电。

师:我们把像铁这样的物体叫做导体,把像塑料这样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关于导体、绝缘体,你想提出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生:自由提问。

师: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13课《导体和绝缘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简单有效。

二、 熟习材料,预测分类

师:实验桌上我们共同准备了很多的实验材料,谁能够举起来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材料。

师:我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它们哪些是导体,那些是绝缘体,小组讨论商量后把桌上的实验材料分一分、并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预测栏中!

生:分组活动,材料分类。

师:把我们的分类情况说一说!

师:不同分法的说一说。

生:我们认为湿布条和水也是导体。

设计意图:准备多样的材料,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初步猜想判断,学生既熟悉又充满好奇。

三、设计方法,实验探究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怎么知道是对是错呢?你有什么方法能够检验、证明:材料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生:猜想回答。

师:就是要制作一个检测器来检验,是吗?

生:是!

师:(出示课件)制作一个类似的电路检测器,然后把要检测的物体比如:橡皮连接到电路中,看一看灯泡情况,为了大家科学规范的实验,请看老师的实验提示:谁愿意大声读给大家听!

师:现在就按照我们设计的检测方法开始检测吧!

生:分组实验探究。

(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做得快的小组可以试一试其它材料。)

设计意图: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简单的方法去检测,来得到初步的认识。

师:好,实验做到这儿!现在我们汇报交流一下!

生:汇报交流。

师: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生:是的。

师:使灯泡亮的一定是导体,但是,灯泡不亮的不一定都是绝缘体,我们的这个检测器太简单了,检测能力是有限的。看看老师的检测器。这是铅笔芯,放在检测器上,仔细观察,怎么样?

生:我发现铅笔芯也能导电。

师: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是一种非金属导体。

师:前面还有很多的实验材料,让老师一一演示给大家,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师:这是老师从大地上取得部分土壤,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土壤的导电性。(连接电路)

生:灯亮了,土壤是导体。

师:进而推想大地也是导体。(拿起学生桌上的盛水烧杯),这杯水太纯净了,看好老师往里面加点东西,(加入食盐、泥土等,连接电路,小灯泡亮了起来)

师: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不纯净的水能导电。

师:这是湿布条,放在检测器上,接通电源,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生:灯亮了,湿布条是导体。

师: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个实验:(猪肉导电实验)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猪肉能导电。

师:好,那么人体到底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师:请一个组同学到前面来,手拉手。老师请两个在一起的同学松开拉着的手,将松开的手连接在验电球的两个触点上,你能发现什么现象?

生:我发现验电球发光了。

师:这说明什么道理呢?

生:人体也能导电。

设计意图:利用现有材料,简单演示人体、大地、铅笔芯、湿布条等物体也能够导电,既有说服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四、归纳总结,提升认识

师:其实绝缘体并不是一点都不导电,用专用的仪器,比如万用表,可以检测出还是有微量电流通过的。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物体是导体?什么样的物体是绝缘体?

生:能导电的是导体,不能导电的是绝缘体。

师:谁能说的更科学一些?

生: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是绝缘体。

师:让我们一起看一看科学的定义。

师:(出示图片:导体绝缘体的应用)找一找生活中的物品,哪些地方使用了绝缘体材料?这些绝缘材料有什么用处?里面的导体有什么用处?

生:导体可以导电,绝缘体可以防止触电。

师:我们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用电的地方,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希望有电的地方,各有各的用处。

师:并且,物体的导电性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是会转变的。(出示图片)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体会?

生:一定要安全用电,导体要小心,绝缘体也不能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都做了,然后再概括总结,既比较全面又不用返回去修正,学生会很自然的把人体、铅笔芯、湿布条归入导体,向学生渗透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感受科学的神奇。

师:怎样做到安全用电?(出示图片)看看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

设计意图: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五、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必须注意安全用电。课下大家办一份“科学手抄报”,向大家宣传教育“安全用电”的常识;其实生活中还有一类物体,它们的导电性能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出示半导体图片)对于导体和绝缘体感兴趣的话,在家长或老师的陪同下,可以继续研究,好,下课。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将探究进行到底。

板书设计

13.导体和绝缘体

曲别针、铁钉、

铝片、铜丝、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

……

塑料片、玻璃片、橡皮、陶瓷片、

纸片、干布条、

空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