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一、钻探技术要求
1、抽水孔的孔位应由地质、钻探、测量人员共同在现场确定。
2、钻探完成后应及时测量孔(管)口高程及孔位坐标,孔内所有测深均应从一个固定点算起。
3、抽水孔应采用跟管法钻进,也可采用能保证抽水孔平直,孔身附近不受扰动,孔壁不被覆盖和堵塞的其他钻进方法。严禁采用泥浆和植物胶冲洗液钻进。 4、抽水孔孔径不宜小于200mm;过滤器直径不宜小于127mm,测压管内径不小于25mm。
5、取1-3组颗粒分析试验试样。 二、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1、下过滤器前,应用清水将孔内泥质物质冲洗干净,详细记录过滤器各部分的规格和实际长度(其中沉降管长度宜为2-3m)和实际下入深度,并及时绘制抽水孔结构图。 2、采用包网过滤器。
3、抽水孔的测压管应固定在过滤器外壁上,与过滤器同步下入孔内,并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过滤器处于居中位置下到孔内预定深度。 4、抽水孔过滤器骨架的空隙率不小于30%。 5、抽水时,应将抽出的水排至影响范围以外。 6、用水表测定流量前,应准确测定起始读数。 三、抽水试验
1、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3次降深,以在抽水孔测压管内测得的降深为准,各次降深间的差值宜相等,降深宜从小到大,最小降深不宜小于0.5m。 2、试验前应对抽水孔进行清洗,直到水清、砂净、无沉淀时止。
3、洗孔后即可进行试验抽水,其降深宜逐渐增大,达到最大降深后的持续时间不应少于2h。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观测抽水孔出水量及水位变化,检查抽水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确定稳定流抽水的最大降深。
4、正式抽水前,静水位观测应每30min观测一次,2h内变幅不大于2cm,且无连续上升或下降趋势时,即可视为稳定。
5、试验时抽水开始后的第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宜各观测一次动水位和出水量,以后每隔30min观测一次。
6、动水位稳定标准:采用地面离心泵和潜水电泵抽水时,抽水孔的水位波动不应大于3cm;采用空压机抽水时,抽水孔的水位波动值不应大于10cm。
Q最大-Q最小100%<5%7、在抽水稳定延续时间内出水量稳定标准:Q平均出水量,且出水
量无持续增大或变小趋势。 8、稳定延续时间不小于4小时。
9、试验停止后,立即观测恢复水位,应在抽水停止后第1min、2min、3min、4min、6min、8min、10min、15min、20min、25min、30min、40min、50min、60min、80min、100min、120min各观测一次,以后每各30min观测一次,直至结束。 10、试验结束后应测量孔深,复测孔(管)高程,同时检查孔内沉淀情况。
工程 阶段
钻孔编号: 钻孔位置: 坐标:X Y 孔口高程: 现场负责: 施工机组: 施工单位:
钻孔抽水试验记录
年 月 日
单孔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
基本技术资料记录表
钻孔编号: 试验段:
孔口高程(m) 孔深(m) 孔径(mm) 类型 测压 类型 设 备 水泵名称 水泵型号 过 过滤器空隙率(%) 滤 器 孔眼直径(mm) 网型网号 填砾直径(mm) 填砾厚度(mm) 填砾高度(m) 过滤器长度(m) 顶端深度(m) 吸水管直径(mm) 吸水管深度(m) 含 水位深度(m) 顶板深度(m) 动力 水位记 流量记 水 底板深度(m) 厚度(m) 层 止水深度(m) 岩性 管 底端深度(m) 记录: 校核: 年 月 日
抽水孔安装记录表
钻孔编号: 试验段:
名称 套管 连接管 过滤器 沉淀管 直径(mm) 长度(m) 顶端深度(m) 底端深度(m) 备注 记录: 校核: 年 月 日
抽水试验孔观测记录表
钻孔编号 孔(管)口高程 时间 日 时 分 抽水孔水位 动水位 (m) 降深 (m) (m) 静水位 (m)
出水量 堰水位或 出水量水表读数(m3/s) 3(cm、m) 备注 观测孔管水位 动水位 (m) 降深 (m) 记录: 校核: 年 月 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