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来源:世旅网
令i>JiM种凌

2016年第57卷第10期

文献著录格式%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等.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6, 57 ( 10 ):

1609-1612.DOI: 10. 16178/j. issn. 0528-9017. 20161012

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建明,张珏锋,钟海英,李芳

(浙江省植物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摘要:为提高有效控制茭白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生产绿色安全的茭白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综述昆虫性 信息素诱杀螟虫技术、诱虫植物诱杀二化螟技术、特定波长光源诱杀二化螟技术、黄色粘虫板诱集长绿飞虱技 术、茭白田轮作套养控害技术、释放寄生性天敌寄生二化螟技术、杀虫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的应用技术、高效 安全防治药剂的筛选以及先进植保器械的发展趋势等9个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以及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图分类号:S645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0528-9017(2016)10-1609-04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因经济价值高, 已成为农村经济收人的重要来源。随着茭白产业的 发展,茭白病虫害问题日显突出,已严重威胁茭白 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据初步统计,我国常见的茭白 病虫害种类有30多种,其中发生频率高,危害最 严重的有10余种,如茭白锈病、胡麻叶斑病、纹 枯病、长绿飞虱、二化螟、福寿螺,其中二化螟的 防治技术研究最多等。研究表明,水稻、茭白是二 化螟的重要寄主,水稻二化螟能为害茭白,水稻二 化螟和茭白二化螟属于同种不同生理适应型[1]。 为了推广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确保茭白产 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茭白产品向优质 高效安全方向发展,我们对近年来开发的防治茭白 * &

有害生物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作一综述。1

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螟虫雌虫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交配前分泌到体外的微量 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空气中形成一种气味以引诱 异性昆虫前去交配,具有选择性高、无抗药性、有 效期长和环保等优点。目前,茭白生产上应用的二 化螟、大螟性信息素主要针对其雄虫,对雌虫无引 诱作用。如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捷 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漳州市英格尔农业科 技有限公司等生产的二化螟、大螟等性信息素诱 芯。前人已研制出对二化螟雄虫有引诱效果的性信

息素的主要组分,如Z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

收稿日期:2016-06-28基金项目: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农业项目(2015C0205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16C140015) 作者简介:陈建明( 1963 —),男,浙江天台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及水生蔬菜高效安全生产技术,

E-mail % chenjm63@163. com。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i------1------1------1------1------1------1------1------1------1------&

量,为提前结茭创造条件。二是科学施肥,冬季在 茭白种植行边要增施有机肥,既能提供肥料又能保 暖而促进生长,开春后要早施萌芽肥,氮、磷、 钾、钙和镁肥要配合使用,特别要注意氮肥不能过 多使用,促进早分蘖、早拔节、早孕茭。当有

50f左右的茭墩孕茭后,视茭白的生长情况再重施 1次纯氮肥,每667 m2施尿素10〜30 kg。

参考文献:

[2] [3 ] [4] [5]

探索与实践[J].长江蔬菜,2015 (22): 135-137.

柯卫东,孔庆东,周国林.我国茭白生产及研究概况 [J].长江蔬菜,1995 (5): 3-5.曹培生,赵有为.苏南两熟茭白生态学分类与栽培[J].江苏农学院学报,1987,8 (4): 31-32.孔庆东,柯卫东,杨保国.茭白资源分类初探[J].作物 品种资源,1994 (4): 1-.柯卫东,孔庆东,彭静.我国双季茭白品种资源及育种研 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 (3): 262-268.

(责任编辑:张瑞麟)

[1 ] 陈建明,王来亮,周锦连,等.浙江省茭白栽培新技术的

2016年第57卷第10期

碳烯醛、Z9-十六碳烯醛和十六碳醛[2],顺11-十六 碳稀醛、顺13-十八碳稀醛、顺9-十六碳稀醛和苯 乙醛[3],顺11-十八碳烯醇、顺13-十八碳烯醇[4], 顺-11-十六碳烯醛、顺-13-十八碳烯醛、顺-9-十六 碳烯醛[5]等。并进一步开展了二化螟性信息素的 田间应用技术研究,发现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的不 同放置高度、放置密度对二化螟雄虫的诱捕效果差 异明显,最佳高度为稍高于茭白植株顶部,最佳密 度放置15 ~30个• hm—2诱芯[6-]。冯新军等[8]进 一步探讨了二化螟诱芯与诱捕器组合对茭白二化螟 采用的具体方法是,在茭白田四周或田埂上种植香

根草或苏丹草,丛间密度为30 ~50 cm,肥水管理 按正常进行。该方法已在余姚市茭白产区示范 应用。

福寿螺是一种水生螺类,喜食植物。根据福寿 螺的喜好植物,我们可以利用有毒植物(如烟叶、 辣椒叶、楝树叶等)诱杀福寿螺或者利用植物果 实(香蕉、木瓜)、花(喇叭花)来诱集福寿螺或 引诱成螺产卵,然后集中消灭[14]。

S

的田间诱捕效果,发现盆式诱捕器和粒状诱芯的组 合,诱集效果最佳。陈方景等[9]的试验表明,大 螟诱芯的试验与二化螟有所不同,大螟诱芯的诱蛾 能力较强,但不同放置高度(0.5、0.8、1.2 m) 时诱蛾量差异不显著。目前,二化螟、大螟性诱剂 已广泛应用于不同茭白产区茭白二化螟和大螟的防 治,为生产绿色茭白提供了技术支撑。

近年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 研究所研制出一种能诱集二化螟雌虫的化合物组合 及其诱芯,该化合物包括樟脑、杜烯或芳樟醇中的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质。该配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授权[10]。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明了一种同 时引诱二化螟雌蛾和雄蛾的复合引诱剂,该引诱剂 由性诱剂与寄主气味组合物构成,其中寄主气味组 合物的组分由柠檬烯2〜4份,姜烯12〜18份,石 竹烯12 ~ 18份,反-2-己烯醛60 ~ 74份等组成。性 诱剂与寄主气味组合物结合使用,协同增效引诱效 果[11]。江西农业大学发明了二化螟交配干扰剂, 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醇类物质,对二化螟雄虫 在寻找雌虫交配的过程产生干扰作用,显著降低交 配率,从而降低二化螟种群数量及其危害[4]。'

利用诱虫植物诱杀二化螟、福寿螺技术

茭白、水稻均为禾本科植物,茭白二化螟和水 稻二化螟属同种昆虫,但存在着部分生殖隔离。苏 丹草和香根草为沼泽型植物,是保持水土和改善生 态环境的理想植物,水地、旱地均可种植。郑许松 等[12]的试验表明,苏丹草、香根草能引诱水稻二 化螟雌成虫产卵,其产卵量是水稻田的3.02和 4. 56倍,表现出较强的产卵选择性,但二化螟幼 虫在这2种寄主上不能完成生活史,从而达到减少 水稻二化螟种群的目的。因此,利用香根草和苏丹 草这一特性来抑制茭白二化螟种群。陈建明等[13]

利用特定波长光源诱集二化螟成虫技术

目前生产中,多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茭白害

虫,虽杀虫谱广,但对天敌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同 时也吸引了靶标田中原本没有的害虫,在杀虫灯周 围形成了各种害虫的富集区。因此,需要开发一种 绿色环保的高效诱杀害虫的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发 明了一种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二化螟进行选择 性诱杀的方法[15]。通过研究不同波段光谱对二化 螟的趋性,获得对该昆虫吸引最强的光波在395 g 410 -m。利用发出395 ~ 410 -m单色光的LED发 光器作为光源,特异性地诱集二化螟,从而避免了 现有诱虫灯对各类昆虫都具有“广谱”吸引性的 缺点,保护了农田天敌种群,可用于二化螟的监测 和防治,该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但目前仅限 于在实验室试验,还未在田间大面积推广应用。4

利用黄色粘虫板诱捕长绿飞虱成虫技术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进行诱集,同时用粘虫 板上的粘液对害虫进行诱杀。钟海英等[16]利用10 种颜色粘虫板,评价对茭白长绿飞虱的诱捕效果, 结果发现,不同颜色粘虫板的诱集能力依次为黄 色、红色、白色、灰色、黑色、粉红色、青色、绿 色、天蓝色、紫色。其中,黄色粘虫板诱集到的长 绿飞虱成虫数量最多,与其他粘虫板的诱集效果差 异极显著,而后9种粘虫板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 认为,黄色粘虫板能有效诱杀长绿飞虱成虫,放置 300 ~450块• hm—2,即能明显减轻长绿飞虱的危 害。目前,已在部分茭白产区推广应用,取得较为 理想的防治效果。5

利用茭白田轮作套养控制害虫技术

我国有在农田养鱼、养鸭的习惯,茭白田养 鱼、养鸭能显著减轻病虫草害发生。吴旭江等[17] 研究表明,茭白田放养150~225羽.hm_2麻鸭,

陈建明,等:我国茭白有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能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茭-鸭共育3个月后, 杂草抑制率90%,对二化螟、长绿飞虱和纹枯病 的防效分别为67. 1%、81. 7%和66. 1%;王华弟 等[18]试验,茭-鸭共育2个月,福寿螺数量下降 80%以上。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发明了一种 茭白田养鸭控害方法,既能减轻茭白病、虫、草的 危害,减少环境污染和人工成本,又能提高鸭和茭 白的质量和产量,该方法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茭 白田放养田鱼后除草效果明显,对其他病虫害也有 一定的控制效果。中华鳖喜食螺类,是福寿螺的天 对茭白害虫天敌的影响,研制出1%雷公藤生物碱 微乳剂试制品[20]。申请获得以雷公藤生物碱•烟 碱、雷公藤生物碱•阿维菌素为活性成分的复配杀

虫剂的国家发明专利。田间试验表明,3%雷公藤 生物碱•阿维菌素复配微乳剂1 000 ~ 4 000倍液对茭 白二化螟幼虫的防效,药后7 d为95. 51% ~ 77. 46%。

我们采用浸渍法研究了夹竹桃叶的乙醇粗提物 对不同日龄福寿螺的毒杀和抑制作用。发现,夹竹 桃乙醇粗提物100 mg • L — 1浸渍10日龄和30日龄 螺72 h的死亡率均为100%,浸渍50日龄螺120 h 敌。D〇ng等[19]研究表明,茭白田放养中华鳖能显 著减少福寿螺的发生为害,茭白田放养中华鳖 450 ~600只• hm—2, 3个月后福寿螺种群数量显 著减少。

作物轮作是有效控制病虫害尤其是病害发生的 重要措施,目前用于防治茭白有害生物的轮作模式 有茭白-水稻轮作、茭白-旱生蔬菜轮作,尤其有效 的是茭白与旱生蔬菜轮作,如茄子、四季豆、西瓜 等。通过轮作控制有害生物发生为害的原因是阻隔 了主要病虫害在空间和世代间的流行。*

利用寄生性天敌释放新方法提高二化螟幼虫寄 生率技术

茭白害虫的天敌很多,自然控制作用明显。俞 晓平等[20]试验,长绿飞虱天敌主要有稻虱瘿小蜂 和蜘蛛,二化螟天敌有卵期的稻螟赤眼蜂、幼虫期 的螟黄足绒茧蜂、二化螟绒茧蜂和螟甲腹茧蜂4 种。近年来,我们发明了一种收集、饲养、释放田 间二化螟幼虫寄生蜂的方法以及监测寄生蜂寄生二 化螟幼虫的寄生效果的方法[21>2],并申请了 3个 国家发明专利和2个实用新型专利。田间放蜂试验 初步表明,在二化螟3龄幼虫高峰期前2天,通过 本专利的放蜂装置沿茭白田的行距按45万~ 90万 头-hm-2的数量释放绒茧蜂,释放7 d后调查,寄 生率为30%左右。在生产实际中,应根据二化螟 发生规律,在每代二化螟产卵高峰期释放稻螟赤眼 蜂和幼虫3龄期时释放螟黄足绒茧蜂,整个生长季 节,释放1 200万~ 1 500万头• hm_2,对二化螟 有明显的控制作用[13]。7

利用植物提取物及其制剂控制害虫技术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早 期利用雷公藤根皮提取物、夹竹桃叶提取物和银杏 叶提取物,评价对二化螟幼虫、大螟幼虫的毒性和

时,死亡率100%时的质量浓度达到200 mg •

L —1[23]。对福寿螺防治效果好的植物副产品和提取

物有茶籽饼、苦茶粕、油茶粕、无患子果实萃取 物、金腰箭提取物、夹竹桃叶提取物、茶皂素等。 如用52. 5 ~ 75 kg • hm—2的茶籽饼撒施,对福寿螺 的防效可达90%左右[18]。

8

筛选高效安全药剂防治害虫技术

目前,防治茭白病害主要依靠化学杀菌剂。由 于长期滥用化学杀菌剂,导致病害防效和茭白结茭 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茭白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因此,筛选高效安全杀菌剂成为茭白产业发展的关 键问题。陈建明等[24]研究发现,烯唑醇对茭白锈 病防效好、对茭白孕茭影响小,是一种高效、相对 安全的杀菌剂,可替代三唑酮防治茭白锈病,该结 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符长焕等[25]试验,硫 黄•三环唑、霜脲氰•代森锰锌的防效显著高于多 菌灵与异菌脲,且对茭白生长无明显影响。汪爱娟 等[26]试验,咪鲜胺对胡麻叶斑病防效好,对茭白 比较安全,但对水生生物毒性大。

针对茭白害虫缺乏高效安全的防治药剂,许多 学者开展防治长绿飞虱、二化螟、福寿螺等害虫的 药剂筛选。匡晶等[27]研究表明,长绿飞虱若虫对 噻嗪酮、啶虫脒的敏感性最高。长绿飞虱成若虫对 噻嗪酮、噻虫嗪的敏感性最高,其成若虫对吡蚜 酮、敌敌畏的敏感性较低。而我们的试验结果发 现,长绿飞虱成若虫对噻虫嗪、噻嗪酮、啶虫脒的 敏感性均最高[28]。氯虫苯甲酰胺[29]、甲氨基阿维 菌素苯甲酸盐[30]对二化螟防效较好,对茭白安全。 冯晓慧[31]试验,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 酸盐和氯虫苯甲酰胺对大螟各虫态的杀虫活性强。 李军进等[32]试验,五氯酚钠、三苯基乙酸锡、四 聚乙醛对福寿螺防效好。

半种凌 2016年第57卷第10期

9应用先进植保器械提高病虫防效

传统的植保机械已严重妨碍了病虫害的防治,

造成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 染、作物药害、操作者中毒等负面影响。由于农药 剂型、作物多样性和喷洒方式方法不同,植保器械 也应多样化,从手持式小型喷雾器到拖拉机牵引或 自走式大型喷雾机,从地面喷洒机具到航空喷洒装 置。开发和研制更多的高工效、低喷量、精喷洒、 低污染的新型植保机械是当务之急。目前,茭白生 [12] 郑许松,徐红星,陈桂花,等.苏丹草和香根草作为诱虫

植物对稻田二化螟种群的抑制作用评估[J].中国生物防 治,2009,25 (4): 299-303.

[13] 陈建明,周锦连,王来亮.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14] 陈建明,俞晓平,郑许松,等.茭白田福寿螺的生物学特

性和无害化治理技术[C.浙江农业学报,2003, 5 (3):

154-160.

[15] 吴敏.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二化螟进行选择性诱杀的方 法:201010611414X [P].2012-07-11.

[16] 钟海英,张珏锋,陈建明,等.不同颜色粘虫板对茭白长

绿飞虱的诱杀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 57 (10): 产中用到的先进植保器械有背负式机动喷雾器、担 架式喷雾器、弥雾机以及植保无人机等,尤其是新 型弥雾机和植保无人机。如桐乡市董家茭白专业合 作社应用新型弥雾机防治大棚茭白病虫害,取得理 想的防治效果,该弥雾机用水量很少、省时省力, 见效快、药效持久,是发展绿色农产品最理想的配 套机械。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效率高、防治效果 好、作业成本低、人员安全性高和适应性广等优 势[33],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新型弥雾机、植保无人 机在茭白有害生物防治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 俞晓平,徐红星,吕仲贤,等.水稻田和茭白田二化螟的

比较研究[J].生态学报,2002, 20 (3): 341-345.

[2] 杜永均.一种二化螟性信息素的组合物及其诱芯:

2008100627582 [ P]. 2010-01-16.

[3 ] 胡代花,杨晓伟.引诱二化螟性诱剂及诱芯:

ZL2014104659319 [ P]. 2016-04-06.

[4] 魏洪义,付小刚,王广利,等.水稻二化螟干扰剂及其制

备方法:201510030323X [P].2015-07-29.

[5] 罗道宏,陈会柱,李孝勇,等.一种用于防治水稻二化螟

的性信息素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CN201610185021. 4 [P]. 2016-07-20.

[6] 陈加多,张德明,王福兴,等.性诱剂诱捕器不同防治密

度和高度对诱杀茭田二化螟成虫的效果[J].长江蔬菜, 2009 (16) : 60-61.

[7] 胡美华,俞朝,沈学根,等.茭白田应用性诱剂防治二化

螟试验初报[J].长江蔬菜,2009 (16): 62-4.

[8 ] 冯新军,郑永利,郑胜龙,等.茭白二化螟诱芯及诱捕器

的田间诱集效果比较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3 (2): 67-68.

[9] 陈方景,刘少华,陈传科,等.景宁县菱白大螟性诱剂应

用于测报的技术研究[J].中国园艺文摘,2010, 26 (2): 25-26.

[10] 吕仲贤,姚小明,张发成,等.一种诱集二化螟雌蛾的化

合物组合及其诱芯:2011102853043 [P].2014-04-19.

[11] 宁君,郭正,梅向东,等.同时引诱二化螟雌、雄蛾的复

合引诱剂及其应用:201510057949X [P].2015-07-22.

1642-1643,1652.

[17] 吴旭江,吕文君,陈银根,等.茭鸭共育模式的经济效益

及技术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2014 (8): 1268-1270.

[18] 王华弟,俞晓平.外来入侵生物福寿螺及其持续治理

[J].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9] DONGSZ,ZHENGGW,YUXP,N al. Biological control of

golden apple snail, Pomacea canaliculata by Chinese soft- shelled turtle, Pelodiscus sinensis in the wild rice, Zizania ladfolia fiel142 -146.

[20] 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7.

[21] 陈建明,钟海英,张珏锋,等.一种释放二化螟幼虫的寄

生蜂的方法:2015106764263 [P].2016-03-16.

[22] 陈建明,钟海英,张珏锋,等.一种监测寄生蜂寄生二化螟

幼虫寄生效果的方法:2015106718848 [P].2016-03-19.

[23] 董道青,陈建明,俞晓平,等.夹竹桃叶提取物对福寿螺

的杀螺活性[J].农药学学报,2009, 11 (1): 109-113.

[24] 陈建明,丁新天,潘远勇,等.4种杀菌剂对茭白锈病的

防治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3 (11): 1463-1465.

[25] 符长焕,郑春龙,郑许松,等.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的

筛选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 57 (2): 250-252.

[26] 汪爱娟,戴德江,李阿根,等.茭白胡麻斑病药剂防治技

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6, 36 (1 ): 68-70.

[27] 匡晶,张建华,李建洪.长绿飞虱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敏

感性测定[J].长江蔬菜,2011 (16): 85-86.

[28] 张珏锋,陈建明,何月平.8种杀虫剂对茭白长绿飞虱的生

物活性[J].浙江农业科学,2016, 57 (10): 1673-1675.

[29] 周小军,何晓婵,朱丽燕.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茭白

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蔬菜,2015 (6): 56-57.

[30] 朱丽燕,周小军,何晓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

茭白二化螟药效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 (12) : 2015-2026.

[31] 冯晓慧.大螟在不同寄主植物上发育特性及防治药剂研究

[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32] 李军进,吴龙根,张晓萌,等.不同药剂防治福寿螺试验

初报[J].安徵农学通报,2008,14 (22): 97, 78.

[33] 杨益军.中国植保无人机市场现状与前景分析[J].农药

市场信息,2015 (13 ): 6-9.

(责任编辑:张才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