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是生命之源 .................................................................. 2 二、水质标准 ......................................................................... 3 三、大连凌水河水质调查行动................................................. 5
- 1 -
一、水是生命之源
它几乎无处不在!江河中、海洋中、空气中、人体内,它几乎无孔不入。它是构成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或者是地球上所有生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生命之源:水!它孕育了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并一直孕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它分布于海洋、江、河湖地下水、大气水以及冰川共同构成的地球水圈中。地球表面有71%被水覆盖,从空中来看,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地球上水的体积大约有 1 360 000 000 立方公里,其中,海水约占97.3%,淡水仅占2.7%,大部分存在于地球南极、北极的冰川、冰盖、及深层地下水中,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江、河、淡水湖和地下水的一部分,总计不到淡水总量的1%。
水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大气中的水汽能阻挡地球辐射量的60%,保护地球不致冷却。海洋和陆地水体在夏季能吸收和积累热量,使气温不致过高;在冬季则能缓慢地释放热量,使气温不致过低。
水是生命的源泉。人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如果不摄入某一种维生素或矿物质,也许还能继续活几周或带病活上若干年,但人如果没有水,却只能活几天。人体细胞的重要成分是水,水占成人体重的60~70%,占儿童体重的80%以上。水份有什么作用呢?人的各种生理活动都需要水,如水可溶解各种营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等要成为悬浮于水中的胶体状态才能被吸收;水在血管、细胞之间川流不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再把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总之人的各种代谢和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也在日益增加。我国属于贫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仅2700m^3,低于世界上多数国家。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及其其他废弃物往往直接排入环境水体,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水质恶化,使淡水资源更加短缺。所以,对水的检测以及防治尤为必要。
二、水质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是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加强地表水环境管理,防治水环境污染,保障人体健康,批准的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标准按照地表水五类使用功能,规定了水质项目及标准值、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其中具体标准如下: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
序号 1 2 3 4 5 ≤ 五日生化需氧量6 (BOD5)≤ 7 氨氮(NH3-N)≤ 8 总磷(以P计)≤ 0.015 0.02(湖、库0.01) 0.5 0.1(湖、库0.025) 1.0 0.2(湖、库0.05) 1.5 0.3(湖、库0.1) 2.0 0.4(湖、库0.2) 3 3 4 6 10 水温(℃) pH值(无量纲) 饱和率90%溶解氧≥ (或7.5)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COD)15 15 20 30 40 2 4 6 10 15 6 5 3 2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6-9 Ⅰ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 3 -
9 10 11 总氮(湖、库,以N计)≤ 铜≤ 锌≤ 0.2 0.01 0.05 1.0 0.01 0.05 0.00005 0.001 0.01 0.01 0.005 0.002 0.05 0.2 0.5 1.0 1.0 1.0 0.01 0.05 0.00005 0.005 0.05 0.01 0.05 0.002 0.05 0.2 0.1 2000 1.0 1.0 1.0 1.0 0.01 0.05 0.0001 0.005 0.05 0.05 0.2 0.005 0.05 0.2 0.2 10000 1.5 1.0 2.0 1.5 0.02 0.1 0.001 0.005 0.05 0.05 0.2 0.01 0.5 0.3 0.5 20000 2.0 1.0 2.0 1.5 0.02 0.1 0.001 0.01 0.1 0.1 0.2 0.1 1.0 0.3 1.0 40000 12 氟化物(以F-计)≤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23 24 ≤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个/L)硒≤ 砷≤ 汞≤ 镉≤ 铬(六价)≤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05 200 以下为常见专业名词解释
臭指的是取100mL,20℃及沸后稍冷的水,然后根据标准描述臭强度等级。 黑体、色度是根据GB(国标)11903-89——水质色度的测定——来规定的。 真色:除去悬浮物,即消除浊度干扰。放置或离心或者用0.45μm滤纸过滤。(注:不
能用滤纸(吸色)) 表色:未除悬浮物的水所具有的颜色。 浊度——阻碍光线透过的程度
透明度:与浊度相反。用刚好看见或看不见底部某标志的水深来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定义: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是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反映有机物相对含量。单位:O2(氧气),mg/L 酸度定义:用标准强碱滴定水样至一定pH值时所消耗的碱量。 pH指示: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
碱度是评价水质缓冲能力、金属溶解性、毒性等的指标,主要HCO3-,CO32-,OH-引
起
溶解氧(DO)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氧,以每升水中所含氧的毫克数来表示。水中溶
解氧的量和水温、压力及水的化学组成有密切关系。BOD: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单位体积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游离氧的数量,表示单位为氧的毫克/升(O2,mg/l)。
三、大连凌水河水质调查行动
凌水河简介
大连凌水河,位于大连市区西南郊凌水镇境内,其干流发源于凌水镇石山沟村附近山区,沿途汇纳三条支流,流经凌水镇中心区域,河水最终注入星海湾。干流总长度约10千米,河道最宽处达20米,河流水量受季节影响,属于典型的季节河流。
上世纪90年代,市政府对凌水河进行了集中整治。为了达到加大过流能力、减少污水滞留、隔离河流渗透的目的,河流中下游河道“矩形化”、硬质化。现如今,大连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有利于娱乐休闲、和谐健康,成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高要求,改善生活质量,创造优美环境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社会需求。
采样点分析
● 一号采样点:石山沟凌水河水库
⒈地理特征:这里是凌水河的源头,位于石山沟村。乡村气息浓厚,果树成林。水库四周绿色植物茂盛,两边有3米左右高的堤坝,河床干涸。各种生活垃圾堆砌在河道两边。
- 5 -
⒉水文特征:水体发黑,有大量漂浮泡沫,水面上漂浮着死家畜,固体垃圾。但仍有很多小蝌蚪游动。水库再上游完全干涸。取样过程中有一处不断有气泡上涌,估计是沼气发酵。
⒊现场测试
气温(℃) 21.5 水温(℃) 22.5 温差=水温—气温(℃) 1.0 pH值 8 DO溶氧量(ppm) 4 浊度(JTU) 100
⒋影响分析:
⑴.此处村民居住较多,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直接堆砌在河流沿岸,造成凌水河源头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⑵.凌水水库水量受季节影响明显,雨季水量较多,旱季几乎干涸。但无论何时污染都十分严重。
● 二号采样点:大山沟
⒈地理特征:凌水河上游,河道筑坝成水库,正前方为未建成的商品楼,两边为山,有护栏,有堤坝,沿岸植物较多。水库边有一废弃的水库管理室,周围人迹较少。
⒉水文特征:水体呈青绿色,无可见垃圾,水面平静,水深大约4米,不透明。无明显的污染源。
⒊现场测试
气温(℃) 22.5 水温(℃) 23 温差=水温—气温(℃) 0.5 pH值 10 DO溶氧量(ppm) 6 浊度(JTU) 40 ⒋影响分析
⑴.沿岸居民较少,人为因素影响小,河流生活垃圾压力大大减小。
● 三号采样点:百合山庄凌水水库
⒈.地理特征:此水库三面大山环绕,四周有大量植被,是一近似自然形成的水库。不远处就是百合山庄,更有居民在附近种植庄稼。垃圾较少。
⒉.水文特征:水质清澈,呈浅绿色,水深至十多米。水体较透明,有鱼存活,水中无固体废弃物。水体流动性小。
⒊.现场测量
气温(℃) 23.5 水温(℃) 26.5 温差=水温—气温(℃) 3.0 pH值 9~10 DO溶氧量(ppm) <4 浊度(JTU) 40
⒋.影响分析
⑴.凌水水库水域面积较大,自净能力较强。
⑵.水体受污染情况较轻,较接近池塘生态系统,水环境稳定。
● 四号采样点:凌水小学上游30米处
⒈.地理特征:临近凌水小学,河流两边大都是平民区,没有树木,只有部分杂草,没有垃圾回收处理站,周围环境十分恶劣
⒉水文特征:水深只有大概0.1米,可看见水底,水面平静,水量极少,河床大都被生活垃圾覆盖。气温高时,水色发绿,站在岸上不时闻到恶臭气味。
- 7 -
⒊.现场测量
气温(℃) 24.5 水温(℃) 25.5 温差=水温—气温(℃) 1.0 pH值 7 DO溶氧量(ppm) 4 浊度(JTU) ≈0 ⒋影响分析
⑴.沿岸居民众多,却没有相应的垃圾回收处理站,造成大量生活垃圾直接倒入凌水河河道,阻塞河道。
⑵凌水河属于季节性河流,河流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加之上游水库的蓄水作用,这也是水量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五号采样点:海事大学东西山凌水桥下
⒈地理特征:河岸两旁植被茂盛,有废墟空地。河两边由堤坝筑起,河内有大量固体垃圾。 排污口比较的多。
⒉水文特征:水质混浊,水位浅,水中有大量杂草,水面平静,几乎不流动,深度不可见。 上面漂浮着许多的垃圾,泡沫。发出的臭味使得我们每次在桥上不得不匆匆走过。
⒊. 现场测量
气温(℃) 25 水温(℃) 26.5 温差=水温—气温(℃) 1.5 pH值 7~8 DO溶氧量(ppm) 4 浊度(JTU) 40
⒋影响分析
⑴.此处位于学校以及居民区之中,使得生活垃圾排入较多。 ⑵水中营养物含量较多,藻类生长相对旺盛,致使河水气味发臭。
● 六号采样点:入海口,位于海大新游泳馆与大连水产学院之间
⒈地理特征:两边都有堤坝,绿化很少,仅有少许树木。河床裸露、有鸟类栖息。不远处有个大烟囱,往上走不足100米有几个地下排污口。
⒉水文特征:水底污泥发黑,部分河床暴露,水位浅,水中有少量杂草,水面平静。
⒊现场测量
气温(℃) 21.4 水温(℃) 22 温差=水温—气温(℃) 0.6 pH值 8 DO溶氧量(ppm) 4 浊度(JTU) 40
⒋影响分析
⑴.沿岸有发电厂、镀铁有限公司向河内排入污水。 ⑵.另一条流经理工大学支流在此汇入干流,造成污染加剧。
凌水河水环境修复与治理建议
一、在满足防洪排涝的要求下,尽量还原河流自然面貌,营造亲水环境。 二、开源与节流并举,改善河流水文状况。 三、加大监控力度,杜绝污水、废物直接排入。 四、处理好城市化问题,解决大片贫民区的安置工作。
- 9 -
活动篇
2008年7月18日,虽然下雨,但是此次活动照计划进行,由大连环境资源中心组织的凌水河水质勘探活动全面展开,参与此次活动的水质勘探队由来自大连环境资源中心、大连民族学院共七人组成。大家冒雨对凌水河不同区段的河水水质进行了勘察和取样。 活动记录
石山沟凌水河水库——大山沟——百合山庄
通往石山沟的道理大半都是土路,由于下雨,路面变得很泥泞,我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跋涉,才来到这位于大山之中凌水河发源地——凌河水库,这里完全不像我们所以为的水的源头,会有潺潺的流水;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生活垃圾和周围居民建造的粪池。这些污染物使得凌水河从源头上就已经是浑浊不堪,臭气熏天。两岸的河床部分裸露在外面,雨水的滋润也掩饰不了干裂的伤痕,水面上浮着牲畜的尸体,水底似乎还有沼气反映,使得水面出现长时间的气泡。沿岸是茂盛的果树,正值桃杏成熟的季节,能清楚看到满树的果实,与水中的景象形成反差。
从石山沟向外走,到了大山沟的小水库,大山沟小水库的水呈暗绿色,水面平静,很似一潭死水。周围人烟稀少,也没有居民楼,所以也没有多少生活垃圾。只是附近不远处,有个大深沟,一阵阵腐肉的刺鼻气味从深沟中散发出来,安全考虑,我们未贸然下去察看。 来到百合山庄的凌水水库时,心理得到了些许慰籍。这里的环境较好,没有多少生活垃圾,有山有水,河水清澈,不时还能看到小鱼游来游去,居民在靠岸的土地上种植蔬菜,一切看上去是那么和乐。
——凌水小学——海事大学东西山小桥——入海口
从源头继续向入海口方向前行,来到凌水小学前的河段,这里凌水河的河道不仅被杂草占据,还堆放着大量的生活垃圾,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垃圾池,这样的场景令我们一行人深感痛心。水很浅,我们花了很长时间才取到用来做检测的水。周围是大量的简易居民棚,没有垃圾处理场,凌水河便被用作了一个天然的垃圾池。
来到海事大学东西山的小桥这边时,我们想起了海事大学通知书上写的“学校位于美丽的凌水河畔”…曾几何时,凌水河也许真的是美丽的,可惜我们未见识过。眼前只是茂盛的水草,混浊的水体,大量的生活垃圾;而岸边的居民楼下面是一排学生们爱光顾的小饭馆。
最后来到的是凌水河的入海口,我们原以为入海口就算看不到波涛汹涌的海浪,起码能看到海水,但我们再一次失望了,入海口这边的河流段覆盖这大量的煤渣,黑黑浅浅的水,偶尔能看到海鸥停在水中;左岸是一个镀铁工厂,右岸则是海洋环境检测局,与如此的水质对比,让人不禁有点无奈的心酸。
传说中美丽的凌水河,此刻她的心在默默淌血吧… - 11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