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世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

来源:世旅网
二、工作报告

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计划完成情况、研究变更情况(课题负责人、课题名称、研究内容、成果形式、管理单位、完成时间等)成果的出版、发表情况、转载、采用、引用情况、成果的代表等。(可自行加页) 我校申报的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GDK-2011-X-60727),自2011年8月立项以来,我们积极认真的进行了各项研究工作,今年5月已进入结题尾声。近三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省、市电教馆指导下,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计划深入探讨、大胆实践,基本完成了预期的目标。现将课题报告陈述如下: 一、研究的主要管理过程和活动。 根据研究方案,三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分解课题任务,争取课题保障 为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完成,我们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课题研究任务进行了分解,获得了如下保障条件: a.组织保障 建立课题组,李剑副校长任课题组长,实行层级管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课题组成员都是业务骨干,具有较强的教研科研能力。 课题组主研成员分工情况如下: 组长:李剑——负责省电教馆课题平台栏目填写;课题研究全面统筹设计;撰写开题报告、研究计划;指导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及撰写相关报告;督促检查课题中期评估及结题工作及全部评估主、附件材料等。 组员:涂建龙——负责制定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三年规划及学年度培训计划、安排表;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学习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等相关课题制度;课题研究经费软硬件投入统计;收集整理教师培训及多媒体在教学与管理中运用的等活动系列影像资料。 组员:成翠——负责收集整理制作教师优秀教案集、论文集、案例集,统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获奖情况;教师参训考勤,教师培训统计;课题研究会议记录;收集课题组成员课题个人研究计划;为撰写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提供相关数据;整理课题研究中期及结题评估材料。 组员:王强——负责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收集整理本课题优秀课件集、录像课集;媒体硬件维护、资源库与校园网栏目建设;课题研究中期及结题评估ppt电子汇报稿制作。 组员:揭璐——负责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收集整理制作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校本教材;学校教学软件借还登记;协助整理本课题各学期具体培训及总结材料。

- 1 -

b.制度保障 ①学习制度: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及教学技能培训。 ②研究制度:每月开展课题组活动,每学期开展课题展示课活动。 ③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c.软硬件保障 学校所有教室都配备连接入网的计算机、实物投影仪、背投或液晶电视,所有教师办公室配备连网的计算机,2个电脑机房设备齐全;学校网站和校园内部网络系统建构完善,资源丰富并不断更新。 d.经费保障。每学期保证一定的科研经费。 2、请教研究专家,进行需求分析 针对部分教师信息素养认识不够深入的现状,我们邀请数位研究专家,或来校指导,或我们登门求教,从多方面学习和了解了有关信息素养的理论,并从根本上对信息素养进行必要的剖析。我们通过对教师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后,一致认为: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提高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化社会。它不是所谓的超前教育观,而是教育界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努力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收集查阅资料,多种形式研讨 我们发动学校教师收集和查找“教师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有关方面的理论文章并阅读,主要采取“交流共享、主题探讨”的模式,定期为教师开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专题论坛,如:“信息技术与德育管理”、“多媒体运用与课堂教学效度”、“信息素养帮助我提升专业化水平”、“我的专业成长之路”等等。通过交流活动,教师们对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重要性认识更加明确了。 4、组织专题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我们的具体策略有: ① 视野扩展法——推行“跨学科”的培训方式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深刻剖析分科教学存在严重教育弊端的同时,倡导打破学科界限。因此,推行“跨学科”的师资培训,让执教不同学科的教师有机会同台研讨,形成优势互补,开阔了知识视野,顺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 ②自主协作法——拓宽专业化发展的渠道。 21世纪教育的基点是终身学习。以当代信息技术作为强大认知工具的学习理论给我们以明确的昭示: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是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可以说,现代人比任何时候都更认同“交 - 2 -

流与协作”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得以跳出本学科的狭小视角,借别人的头脑丰富自身积累,实现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与协作,其优势明显。与此同时,思想的交锋,思维的碰撞,不断地激励并引导教师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有助于教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自主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③竞赛激励法——建构网络环境下的师资培训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一直是制约课题研究的瓶颈,也是师资培训的“难点”。传统的师资培训,沿用“笔试”或者“论文”的形式,采取“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级评定教师的培训成绩,关注的只是培训结果。至于学员的学习过程,则无从反映。 我校课题组尝试建构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成为可能。观念的转变需要过程,我们倡导教师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式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教师究竟学了多少,掌握了多少技术,而在于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初始水平相比,个体进步的程度与发展情况。除了用创建“学习博客”的方式,达到了解学员发展情况的目的外,我们更多的是采取竞赛激励的方式进行督促。因为参与师资培训的学员当中,有来自各学科、各部门的普通老师,也有学校行政领导;有年轻新手,也有资深行家。“信息素养与专业化发展”的主题竞赛活动极大地激发学员的上进心,增强学员彼此间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学员之间相互激励,互促共进,不仅促进了学员个体的发展,也促进了学校的整体发展。而且,教师们在参与各项竞赛的同时,也是自身教育信息素养自我培养与提高的过程。 5、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有机整合,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倡导学校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均要科学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并且在各个教研组培养“整合高手”,以带动全组教师共同提高。在教案中要有体现信息技术与该学科整合的计划及实施说明。在学期结束时的教研组总结中,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施情况作汇报。每学期中,各学科均要举行研究课、观摩课。每年的国家、省、市、区以及学校的各级赛课,我们均将信息技术的运用与学科整合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加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全面提升了教学质量和学校美誉度。 6、用好网络技术,开发校本教材 课题组成员为开发学校校本教材做出了贡献,以 “培养发展的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旨的校本课程现在已初具规模。通过这一活动,校本教材编写组的老师们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不仅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典范,而且进一步促进了教育服务理念的形成和教师角色的转换,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7、实施资源共享,改革集体备课 - 3 -

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课题组尝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改革集体备课,具体步骤如下: ①合理安排,落实分工。备课组长与组内信息技术骨干共同设定集体备课电子信箱或QQ群,以电子稿的形式将该组该年级学科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任务分解、教学设计(或其他研讨问题)审核等工作要点发至组员,每次教研活动安排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定内容。 ②设计方案,及时交流。各位教师必须根据各学科备课组长安排的任务内容,深入研读课标、教材,钻研教参,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撰写符合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设计或教学中某一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督促每一位中心发言教师及时上传教学设计电子稿。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备课组长。 ③集体研讨,完善方案。备课组长召集本组全体老师针对本单元各备课人提供的教学设计及相关设想进行研讨,备课人在认真听取本组老师发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对教学设计等进行完善,定稿后将纸质稿和电子稿交备课组长(纸张页面右边留有空白,供自己和别人修改时使用),备课组长再下发相关学校和老师。备课组长要安排专人记录,形成集体备课记录。 ④合理借鉴,有效创新。每位教师在自己充分研读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学生的实际,在主备人的方案中补充内容,编写出个性化教学设计方案,为上好课做好准备。进行了个性化完善的方案可直接粘贴于备课笔记本内(评职称人员除外)不需另抄。 ⑤课堂落实,教后反思。各年级学科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设计,明确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针对课堂中发生的现象及时记下修改建议以及亮点分析,及时书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学后记要做到课课记、及时记。每个教师每个月至少要写一篇教学反思(随笔)交教务处、教科室电子信箱,以便择优交流。集体备课的实施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强了教师的合作研讨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8、完善校园网络,充实校园资源库 我校信息技术基础建设较完备,校园教学楼、办公室宽带连接,信息点全方位分布,多媒体教室28个、网络教室2个,各办公室教师电脑均与Internet相连。 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配合学校加强了校园网资源建设。自本课题立项之初,我们就全力投入到校园网的建设之中,搭建校园网基本架构,从版面风格、栏目设置、内容上传等各个方面反复研究实践,并且不断加以充实完善及维护。校园网涵盖了我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每个方面,以教学管理应用为主,基本实现了校园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及时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反馈,为领导的管理决策、师生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课题组还指导教师收集制作电子图书库、教学活动视频素材库,指导各教研组在校园网上自建资 - 4 -

源(教师课件、论文、素材)共享区,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服务。 二、研究计划完成情况 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计划和要求,已全部完成以下研究内容及目标: 完成的课题研究目标: 1.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新时期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具体要求,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 2.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深刻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以利用信息为核心,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与方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3.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学习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构建一支较高水平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现代技术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构建比较科学和完善的、能适应教育改革所需的、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模式,以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 完成的研究主要内容: 1.对教师了解、认识、适应信息时代,改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2.对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要求的研究。 3.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体要求的研究。 4.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能力目标体系和测评体系。研究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具体策略、途径及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模式。 5.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通过提高信息素养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变更情况 无 四、成果情况 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将探索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和网络环境下的多种教师培训、管理、考核、运行方式等,并形成可行的培训模式和理论。如何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能力,利用网络环境实现教师培训的多样化、均衡化、适应化等实际应用难题。此项研究将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校办学特色形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研究的成果将以网络环境下的视频、音频、文本培训教材,主题网站、专题论谈、论文集等方式呈现。旨在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中,提升广大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管理、科研等的综合素质。 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要求,先后完成教学软件、论文、研究报告等预定目标,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力得到提高,教学效果有显著提高。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级信息技术教学竞赛中,我校教师获 - 5 -

国家级奖项4人次,省级奖项5人次,市级奖项23人次,区级奖项82人次。见附件:《东湖学校教师课题成果一览表》

- 6 -

东湖学校教师课题成果一览表

时 间 获 奖 人 及 获 奖 名 称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多媒体学习工具评优赛项小学组一等奖(张毓琴)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多媒体学习工具评优赛项小学组一等奖(王修珍) 2012.7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多媒体学习工具评优赛项 小学组三等奖(万莹) 2012.7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多媒体学习工具评优赛项 小学组三等奖(陈媛媛) 梁雪芳《认识小数》课件获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多媒体课件二等奖 国家级 国家级 级别 发证单位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 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组织委员会 省电化教育馆 省电化教育馆 省电化教育馆 2012.7 国家级 2012.7 国家级 2011.8 省级 2011.8 龚娉《I have a pen pal》获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省级 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二等奖 熊芸《锐角和钝角》课件获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 教学资源评比活动多媒体课件三等奖 省级 《基于远程教育平台下小学教学策略探究》十八届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成翠) 《克和千克的认识》十八届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罗梅) 《运用远程资源激活语文课堂》十八届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二等奖(陶荷香) 李世霞《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获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 7 -

2011.8 2012.7 省级 省电化教育馆 2012.7 省级 省电化教育馆 2011.8 市级 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邓爱华电教论文《利用网络资源,保障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市2011.8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2011.8 张美玲《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方案》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2011.8 章圳荣电教论文《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王璐电教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获市中小学幼2011.8 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2011.8 王芳电教论文《给数学课堂注入信息元素》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2011.8 闫涛学科主题社区《校园足球》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11.8 2011.8 2011.8 2011.8 2012.10 2012.10 熊芸《锐角和钝角》课件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王修珍《What time is it?》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黄俊斯《和时间赛跑》课件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万淑华《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如何发挥多媒体在体育课中的应用》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一等奖(朱洁) 《语文课堂因你而精彩》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二等奖(张美玲) 《让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信息技术在语文分层教学中的应用》南昌市教育学会东湖区学会第十届三次学术年会 一等奖(曹文璐) 《植物妈妈有办法》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二等奖(王璐) 《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二等奖(万莹)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语文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南昌市教育学会东湖区学会第十届三次学术年会 二等奖(黄俊斯) 2012.10 《角的初步认识》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二等奖(胡璐)

- 8 -

2011.8 陶英华《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获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级 市教育局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爬山虎的脚》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二等奖(熊倩) 《Recycle2 A farewell party》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三等奖(王修珍) 课件《How much is it?part A Let’s talk》2012年南昌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 三等奖(黄涛)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2012.10 市级 市教育局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