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条件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中期汇报
黄陂区王家河小学 王燕芬
我校秉承“ 革命传统教育立校,精细化管理强校,教师发展兴校”的办学理念,践行“认真做好每一件事”的校训,深入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构建“以学校为基地,以课题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以建立高效课堂为目标、以提升质量为中心”的教育科研工作模式,深化“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夯实《小班化条件下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升教学质量,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实现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增效的“双赢”。
一、已经开展工作的相关情况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基础性工作
1.建立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公共邮箱:mingyan366@163.com 密码19740114 QQ群组:179407208
2.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研究经费的需要;
3.把及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包括培训信息、图片,培训的讲稿、课件,以及影像资料等),作为工作制度一直坚持;
4.指定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梳理、提炼、总结和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1、2012年9月12日和20日我们分别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和 “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两次集中培训;目的是指导参与研究人员正确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分工,并初步掌握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实施调研奠定基础。
2、2012年9月24日——28日,课题组向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年段学生自学能力情况,为课题研究开展提供量的依据。
(三)以课堂为突破口,开展 “推门听课”专题研讨活动 从课堂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可信度极高的资料。依托各个学科骨干研究教师下到班、钻进课堂,了解学生真实的自学能力现状,增强研讨的针对性。在为期一个月的专题研讨活动中,研究组成员共听了语文课19节,数学课21节,英语课8节、科学课9节,体育课3节,音乐课5节,形成《王家河小学学生自学能力现状调查报告》一篇。此外,学校还针对 “一日校长”观堂了解到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并组织相关教师反馈交流、寻求策略。
(四)构建“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突破小学阶段难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瓶颈问题,推进学生负担均衡化发展,激发兴趣。
2012年10月至11月,课题组成员立足实际,经过深入研究、探讨,确定构建符合学生特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经过初步构建——尝试运用——再
次修改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在寻求理论验证和实践的考验。该课题在市教科院举办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评选中被评为优秀教学模式。
二、前期取得的成效: (一)前期研究成效之一
充分利用小班化条件,通过对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发挥。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普遍认同课题开展研究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初步实现了学生心理压力、机械记忆压力、盲目重复书写的压力等做减法,学生的独立思考,发散思维、学会学习的压力等做加法的愿景。
(二)前期研究成效之二
1、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模式构建及操作程序 理论基础
初见成效 2、模式构建
“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课堂教学结构,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核心是“怎么教?教什么?怎么练?练
什么。”它包括两个板块、四个程序:第一个板块,教师提供导学目标,学生课外预习。其中低年级在运用模式之初可以在课内进行,以培养学生自主和探究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第二个板块,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课内四十分钟完成。
四个程序即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明确要求,自主学习;第三,合作探究、小组学习。这一环节包括学生组内交流、班内汇报和教师梳理小结;第四,精化训练、巩固检测。这一环节是教师依据学生的个案设计训练,让每个孩子在练习中享受成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师收集合作学习获得以学定教的信息资源,进行即兴备课,有的放矢施教的重要途径。教师引领学生以个体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训练,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展示、评价和梳理,在形成知识网络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练习收集的资源,有的放矢地施教,实现“教师做加法、学生做减法、课堂增效”的愿景。这一环节一般包括“收集信息,即兴备课——检测练习或提问——适当延伸,点拨引导——交流展示,综合评价”四个子环节。
“以学定教,精化训练”一般操作方法即按照有第一板块课前预习(为课中学习奠定基础)→第二板块课中四十分钟的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则按照四个程序,依次落实每一个环节,层层推进,做到“扎实、有序、有效”。
3、模式的理论基础 (1)、教学论基础
“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教学法以现代教学论为理论基础,它体
现了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原则。一是“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这种教学法的实质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让学生学,真正确定以学生为主体。颠覆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在“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变了,但定位准确——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点拨者。教师讲得少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增强了。二是学生有差异,必须分层教学。怎么分层呢?“以学定教,精化训练”给了我们一种回答。“以学定教,精化训练”则是在课堂上一方面让学生在组内交流、组内汇报中“先走一步”,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参与小组学习掌握学生学情,及时针对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开展教学。避免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发生。三是“以学定教,精化训练”也体现反馈矫正的原则。运用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针对学生暴露的问题开展针对性诊断教学,整个过程就是师生发现问题、学生质疑问题、生生、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2)、哲学基础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规律是人人皆知的,然而容易被人忽视。无数事实证明,认识总是从实践开始,要在实践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以学定教,精化训练”的教学模式体现“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学生课前根据导学目标预习,是学生初次实践。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小组学习则是二次实践。学生精化训练、巩固训练即是三次实践。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提高
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归根结底,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摆正了内因与外因的位置,强调内因——学生的学习是第一位的,是根本;外因——教师的教是第二位的,是为使内因起作用的条件。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而能力的习得要在实践中获得。
(3)、心理学基础
我们认为“以学定教,精化训练”的心理学基础是“迁移规律”“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的运用。按照知识结构的理论分析,迁移过程一般是已有知识结构,结合新学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新的知识结构。这种教学模式的建构也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教学模式获武汉市2012年度高效课堂优秀模式
(三)、前期研究成效之三
小班化教学的关键是落实个性化、分层次的课堂指导策略。与大班额教学相比,小班化教育实现了“五个优化”即学生活动的时空得到优化,学生表现机会得到优化,学生受到老师的关注得到优化,师生之间交往的频率得到优化,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优化 。这就要求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智力差异,制定符合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因材施教,精化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推进教育的均衡和公平,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愿景。通过近6个月专题研讨,教师能充分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便利
条件,以学定教促进学生有效参与。
通过“以学定教,精化训练,建高效课堂”教学实践,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教师转变课堂教学的视角,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成为一种课堂文化,解决了课堂教学中学科知识目标的统一性与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矛盾,探寻到一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因生用法”的教学思路。经过参与及实践,改变和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教学能力,教师将功夫用在课前和课后,将精彩和幸福绽放在课堂,促进了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爬梯子,教学质量摘果子,特色创建领牌子。
2012年度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德育工作、考核学科、考试学科教学质量等综合考核在全区同类学校排名第三,受到区教育局的嘉奖 。2012年度学校先后获得“湖北省学习型团队”“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集体”“武汉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武汉市四星级工会”“武汉市家访工作先进校”“武汉市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先进校”“武汉市减负增效管理奖”“武汉市校本研修示范校”“武汉市少先队工作示范校”“武汉市优秀少先队大队部”“武汉市第二届群众满意中小学 ”“武汉市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名奖”“武汉市家长示范学校”等等荣誉称号。2012年教师队伍中获“湖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湖北省优秀体育教师”“武汉市优秀教师”“武汉市第四届优秀校长”“黄陂区优秀教师”“黄陂区十佳少先队辅导员”“黄陂区优秀教师”各1人,获“黄陂区学科带头人”称号2人,获“黄陂区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人。学生在区及以上的比赛获奖
和受到区以上表彰的达110余人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惑
1、受思维定势影响,教师从教会学生知识到教会学生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推进“以学定教,精化训练”教学模式受到某种程度制约。
2、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不是显性、可量化的,某些教师容易因看不到成绩而泄气。
3、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强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策略的关键问题。但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受制约的因素很多,导致我们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容易顾此失彼、理不清头绪。
四、后期工作思路
1、学校将邀请教研员、外校教学骨干参与本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积极主动争取他们支持和指导,采取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讲座;教学现场指导;教学专业咨询(座谈)等形式,扎根课堂寻求不同策略提升学生自学能力。
2、确定层次目标,做到人人明确自主研究的目标任务,保证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教师全员参与,鼓励教师自主选择小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充分激发鼓励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定期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3、扎实开展“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再实验、再改进和推广活动。采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是否使用模式的班级之间、
使用模式前后等变化,不断完善“以学定教,精化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其应用辐射功能,为学生终身会学习奠基。
4、依托黄陂区“学校改进计划”,分批选派教师赴上海培训,提升教师内涵,不断改善学校师资队伍,促进课题研究不断朝着纵深发展,力争“课题研究服务教学,教学促进课题研究”的双赢局面。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人,阻挡我们前进的不是高山大海,而是自己鞋底的一粒小小的尘土。我们坚信,有眼界才有境界,有实力才有魄力,有思路才有出路。未来我校课题组成员一定能通过高效课堂课题研究,实现学生的“德育负担、智育负担、体育负担、美育负担、劳动技术教育负担 、思维想象负担”等均衡化的美好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