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句类型归纳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的病句类型为以下六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六种类型的病句,可归纳为以下三种。
一、 语意性病句。语意性病句指句子的意思表达不确定、不明白,通常称为“有歧意”,主要指“表意不明”,有时语序不当也会表意不确定、不明白。表意不明,与汉语词语的多义性有关。
1. 指代不明造成歧义。如费德勒看见李娜脸上露出笑容;又如,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 一词多义造成歧义。如这饭不热了;又如,(1)“瞒着你奶奶和你姑姑毅然到大西北当了新型农民“歧义。(2)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干了这件事。再如,施事与受事不明造成歧义,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3. 语序不当或修饰不明造成歧义。如“因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二、 语法性病句。语法性病句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余赘、语序不当等。这类病句之所以被认为是病句,主要是不符合一般的语法规则,不符合汉民族语言的表达习惯。
1. 搭配不当。它包括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等。
(1) 主谓搭配不当。如“她被文集选录”应改为“这些作品并被文集选录。”再如,“哪个研究小组搞得好,哪里科学种田和单位面积产量就较高”“科学种田……就较高”搭配不当。
(2)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如“竹叶虫的体形像树枝”,应改为像“竹节”;又如,动宾搭配不当(1)“达到减少阻力的作用”应该改为“达到……目的”。(2)“克服特殊气候条件”应改为“克服……困难”。
(3) 施事与受事搭配不当。如“为中外游人所倾倒”应改为“倾倒中外游人”。
(4)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幸福是对人生意义的积极理解和正确评价”,应改为“幸福是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和积极评价”。
(5) 两面对一面。如“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坏,关系着和建设事业的成功”。
(6) 并列短语或并列动词不能与宾语一一搭配。如“培养学生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应把“自觉性”和“主动性”的位置对调。又如,偏正短语搭配不当,(1) “生活水平”与“改善”不搭配,(2)“精神生活”与“提高”不搭配。
2. 语序不当
(1) 并列短语语序不当。如(1)“碰撞、融合、交流”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2)“中成药以选料上乘、工艺精湛、配方独特、疗效显著而驰名中外”应改为“选料上乘、配方独特、工艺精湛、疗效显著”等
(2) “把”字句的否定词和助词应在“把”字前。
(3) 递进语序不当。
(4) 多重修饰语序不当。“发现的迄今为止”应调整为“迄今为止发现的”。
3.成分残缺或余赘或重复。成分残缺是指该有的成分却没有出现,这是指缺主谓、谓语和宾语这些骨干成分,而不是包括修饰成分;余赘,即冗余、多余,通常表现重复累赘。
(1)成分残缺
①介词多余缺主语。如“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使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②缺谓语。如在“比外国进口的杂交高粱更高的抵抗病害的能力”前加“具有”。
③缺宾语中心语。如(1)“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缺少“的习惯”;(2)“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缺“的行为”。
④缺助词“的”。如“制止了群众揭发少数单位违反财经制度,请客送礼的不良现象”,要构成偏正结构,加“的”改为“制止了群众揭发的……”
(2)成分余赘。如(1)“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西湖与“的地方”重复,应去掉“的地方”。(2)“农民耕种的符合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应去掉耕种“的”。
(3)语意重复
词语语意重复。如(1)“切忌不准随地吐痰”,“切忌”与“不”重复;(2)“目前当务之急”重复累赘,“当务之急”指当前急需要办的事,已经含有目前和大事的意思;(3)
“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
(4)结构混乱。结构混乱也称为句子杂糅,即把不同的句式、把不同的表述方式糅合在一个句子中,造成了结构混乱。
①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A“原因是……”与“由……造成”杂糅成“原因是由……造成的”;
B“本着……的原则”与“以……为原则”杂糅成“本着……为原则”;
C把“围绕……问题”与“以……为中心”杂糅成“围绕……为中心”;
D“最好是……”与“……较为合适”杂糅成“最好是……较为合适”;
E“借口……”与“以……为名”杂糅成“借口……为名”;
F“是为了……”与“以……为目的”杂糅成了“是为了……为目的”;
G“关键在于……”与“……起决定作用”杂糅成“关键在……起决定作用”;
H“据……分析”与“在……看来”杂糅成“”据……分析看来“;
I“考虑”与“以……为念”杂糅成“以考虑……为念”;
J“供……阅读”与“提供……之便”杂糅成“供……阅读之便”;
K“靠的是……”与“是靠……取得的”杂糅成“靠的是……取得的”。
②结构混乱——中途易辙
主语不一致。如“电影节组委会特别邀请了曾经摘取过加纳金棕榈奖的35位导演,每人拍摄一部3分钟的纪念短片”应在“每人”前加“让”。
三、 逻辑性病句。
“不合逻辑”就是指逻辑性病句。通俗来说,所谓逻辑性病句就是不符合事理。主要有概念使用不当、判断不当、推理不当等情况。我们知道,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等。只有并列关系的概念可以并列使用,交叉关系、种属关系的词语都不能并列使用,否则不合逻辑。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自相矛盾、误用多重否定,包括误用反问句。自相矛盾如“黄发垂髫的老人”中的“垂髫”指小孩与“老人”矛盾。“高达”和“以上”不能同时使用;“平均”与“都”连用自相矛盾,应根据实际情况删除其中的一个。至于推理不当,主要表现为在复句中误用关联词语,滥用因果关系。
1、 概念交叉。如“科学家和各项人才”,“画家和文艺工作者”是属于从属关系。
2、 自相矛盾。如“他是多少个死难者当中幸免的一个”。
3、 误用多重否定。如“防止不再发生”,“无时无刻不忘收集资料”表否定与语意相反。
4、 不合事理。如“他的音容笑貌依稀可见”,“发射的运载火箭的发射成功”等。
5、 范围不清。如“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
6、 主客倒置。如“这些东西对我们并不需要”主客颠倒,应为“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并不需要。”
7、 推理不当。如“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句中“反而”是转折关系,应为因果关系,应该为“因而”,又如强加因果关系:两次看见他从工厂出来就断定“他是这个工厂的工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esig.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