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
班级: 姓名: 学号( )
第 一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品读文题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 2、概括课文五个部分的内容,重点解读白莽的性格特征。
二、学习重点:概括课文五个部分的内容,重点解读白莽的性格特征。 三、学习难点:品读文题的含义,理解鲁迅先生写作本文的目的。 四、学习方法:圈划、品读、讨论交流 五、学习过程:
(一)、课前认真阅读书下注释,特别关注36页注释1,把握文章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文意。通读全文,圈划关键语句,总体上把握五个部分的内容,并各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每部分大意。
1、 2、 3、 4、 5、 (二)、关于文章标题的思考:
(“记”与“纪”:20世纪30年代有些字词依然保留古今通用,如“记念”即今日所谓“纪念”。本文标题中的“记”所以未改,出于保留文章原貌和历史实感的考虑。)
1、本文的题目用了两个逻辑上相对立的概念,大家在阅读时会有这样的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忘却”?“忘却”什么?“忘却”的手段是什么?“忘却的目的是什么”?细读全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答案。
1
2、再来品读文章第五部分,思考:“忘却”与“记念”的关系?
(三)、关于文本的研读:
本文写于1933年2月7日至8日,是鲁迅先生在“左联”五位青年作家遇害两周年时写的纪念文章。这五位青年作家是 、 、 、 、 。本文详写了 和 ,略写了 。
请大家认真阅读文中有关白莽的文字,思考:作者与白莽有过几次交往?从中可以看出白莽是个怎样的人?
2
导学案 为了忘却的记念
作者:鲁迅 (主备人:关红扬)
班级: 姓名: 学号( )
第 二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解读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2、学习以情感为线索的行文结构和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理解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二、学习重点:解读柔石的性格特征,感受“左联”五烈士为理想而献身的
革命精神。
三、学习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复杂而深刻的情感。 四、学习过程:
(一)、文中详写的另外一个人就是柔石。精读课文第二部分,鲁迅先生在文中写柔石的最突出的性格是“ ” 、“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柔石这两个性格特点是怎样理解的。
(二)、鲁迅先生在文中运用了三个典故,结合下文关于这三个典故的介绍文字,结合课文内容,任选一个典故谈谈你对作者用这个典故用意的理解。
1、方孝孺(课文38页):浙江宁海人,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因此世称“正学先生”。效命于明惠帝朱允汶,后惠帝的叔父燕五朱棣为夺帝位,带兵攻陷南京,惠帝自焚(一说下落不明),方孝孺入狱,因不肯替朱棣起草诏书被杀,祸及870余人。方孝孺为姓朱的争位而丢掉性命,连累亲友宗族,被诛十族。
3
2、《说岳全传》高僧“坐化”(课文40页):秦桧为了扫除卖国投降的障碍,说动皇帝传十二道金牌从抗金前线召回岳飞。岳飞途经镇江,拜访了金山寺的道悦禅师。禅师预言,“元帅此行恐防有牢狱之灾、奸人陷害之事”,劝岳飞“不如潜身林野,隐迹江湖”。但岳飞没听,回去后便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后,秦桧得知此事后,大怒,立即派何立去捉拿道悦。何立一到,道悦便留下一个偈子,“坐化”了。
3、向秀与《思旧赋》(课文42页):参看书下注释③
五、学习日记:
请结合单元主题“为崇高的理想而斗争”,谈谈“左联”五烈士与鲁迅先生的理想是否一样,他们在为理想而斗争的方法上一样吗?(结合本文中具体语句来谈)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